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7 17: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微生物与健康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科学思维: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和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 3.探究实践: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4.态度责任: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好习惯;感受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搜集、分析资料,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总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搜集信息,完成课前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课前学习任务: 1.按照不同的专题搜集、整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资料。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用流程图的形式说明观察工具发展和观察范围拓展的关系。 以专题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前资料收集、整理活动,让学生借助团队用充足的时间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为课堂交流汇报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讲卫生,勤洗手”的情境,提问:这是为什么? 2.进一步提问:手部有细菌,细菌属于微生物的一种,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微生物,例如有哪些?这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在哪些方面? 3.引出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微生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前我们已经按照专题分组去搜集资料,例如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其他方面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各个专题的学习吧! 通过学生常见的“勤洗手”情境聚焦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就在身边,与我们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
三、汇报交流,整理信息 (一)医药方面 1.情境引入:感冒,我们并不陌生,它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该如何预防? 2.完成阅读,提取信息:除了感冒,很多疾病都是有病毒引起的,病毒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资料。 3.观看视频,提取信息:会不会有其他的微生物也会引起疾病?现在请同学们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找出关键信息。 4.组织汇报:那为了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人们经历了哪些探究过程? 5.专题小组汇报交流:巴斯德(巴氏消毒法)、青霉素、疫苗…… 6.小结:原来人类疾病中有不少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人类与微生物不断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7.梳理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回顾刚才的汇报与交流,大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获得如此大量的信息?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微生物与我们的其他方面的联系。 (二)食品方面 1.谈话: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除了医药方面,很多微生物不仅能我们提供食物,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 2.专题小组汇报交流:微生物制作食品如酿酒、面包等;了解酵母菌、乳酸菌、食用菌…… 3.讨论:微生物在食品方面都是有益的吗?发霉是如何引起的? 4.小结:微生物在食品领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有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污水与垃圾处理方面 1.出示资料:地球上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生物个体,它们死亡后去了哪里?这与微生物有关吗? 2.提问: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性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3.专题小组汇报交流:垃圾处理厂、堆肥…… 4.小结: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有重要作用,且具有成本低、污染少、降解能力强等优点。 (四)拓展:其他方面 1.拓展:显微镜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微生物,还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发现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培育、转基因技术等都需是人们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小结:人类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远不止这些,这些探索的成果造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要学习前人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去探索微小世界的更多秘密。 本探索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感冒”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学习如何整理、分析资料,并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感受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同时培养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好习惯。
四、回顾内容,梳理知识 1.回顾本单元内容,用流程图整理人类观察工具发展与观察范围拓展之间的关系。 2.汇报交流。 3.小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对观察工具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学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和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联系。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完成《作业练习》)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课堂知识架构,加深学生掌握单元内容逻辑和知识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