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目录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1、科举制度的废除
隋唐:科举制确立
两宋:科举制完善
元朝:时断时续
明清:走向僵化,迂腐俗套,陈词滥调
科举制弊端积重难返
科举制的一生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1、科举制度的废除
两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晚清的时局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西学冲击旧学
科举将何去何从?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仕,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1864年)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1、科举制度的废除
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公法、刑律,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听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先《学》、《庸》、《论语》,次《孟子》,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今宜参取讲义经说之意,以朴实说理明白正大为主。
----1898年礼部颁布《遵议乡会试详细章程》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康有为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新政,改设大学堂,中小学堂,蒙养学堂
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2、选官制度的改革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1905年8月31日 张之洞、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官制改革,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2、选官制度的改革
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3等,不同等级者分别被 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被分配相应官职。
——《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
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课堂探究】
材料一: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赴美幼童在美学习期间“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数批留学生共计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遗”, 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材料二: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日本政府采取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学路途近、交通方便、文字习俗相似等,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留日学生从1901年的200 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4年2400多人,1905-1906年8000多人。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追留学生运动出现的变化。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1)由以欧美国家为主到以日本为主:由官费留学到官费、自费并举;由学习军事科技为主到全面学习先进文化:由饱受争议到受到鼓励:留学人数出现迅速增长
(2) 培养了大批近代化的人才:促进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为改良和革命积蓄了力量
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
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五权”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考试权独立,国家设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法可以除却盲从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因为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视大会的演说(1906年)
2、北洋政府时期
法律:
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方式:
考试
甄别
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
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文官考试制度的新发展
(1)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建立
(2)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掌握考选权和铨叙权
(3)基本法规制定---第一部《考试法》
(4)基本资格调整---女子可以参加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官制度
干部和公务员
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有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
◎知识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干部制度
奠定基础
逐步建立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规范化、制度化
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
十八大以来
公务员制度
◎知识总结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993年
1994年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2005年
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课堂小结
中国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废除
选官制度的改革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官制度
干部制度
公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