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0 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治理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40 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治理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15: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40 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治理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特征。 1.中古西欧的政体类型与国家治理。 2.中世纪西欧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
知识点一 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
(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影响
2.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
(2)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3.官员选拔
(1)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2)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为官。
(3)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链接·选择性必修1·P35】
4.基层治理【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5】
(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2)城市: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在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宣誓效忠封君,强化了中央集权。(×)
③农奴制与庄园制互为表里,构成了西欧农村社会的基石。(√)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摘自教材P15)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提示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
②观察教材P16“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自给自足。
知识点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强化【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11】
(1)背景
①封建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2)法国:等级君主制
①确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3)英国:议会君主制
确立 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②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③14世纪,议会逐渐分为上、下两院,并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
特点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4)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自治
(1)背景
(2)方式:通过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专权
(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等级制度。
(3)精神:教会控制着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②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自治是一种政治性的。(×)
③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④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法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加强,分为上下两院。(√)
⑤中古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摘自必修教材P17)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通过斗争,城市由领主统治变为自治,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大宪章》规定:“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
提示 保证商人合法经商的权利,不得额外对商人加征赋税。
3.必考概念——拓视野
民族国家: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主题一 黎明前的黑暗——中古时期西欧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3年3考]
1.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的特点 (2023·辽宁高考,12)
2.英格兰庄园经济的特点 (2023·湖北高考,12)
3.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 (2023·江苏高考,12)
视角1 史料证史——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史料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又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层层分封形成了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领主保护附庸,附庸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各自为政。有的封建主势力很大,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1·必修》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提示 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逐级分封;封君封臣之间互相有义务;分封关系不能越级;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视角2 名家说史——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史料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它是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
经济社会史(上册)》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提示 庄园里实行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征税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
视角3 学者观点——中古时期西欧的等级君主制
史料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等级君主制的特点及进步性。
提示 特点:参与议会的人员范围有限,主要是国王和贵族;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进步性: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1.历史解释——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封君封臣制度下,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
(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农奴制度是当时庄园经济赖以存在的主要剥削制度。随着逃亡农奴集聚而成的自治城市的逐渐发展,市民阶层和工商业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2.历史理解——中古西欧文明的多元特征
主题二 曙光与转型——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的变革[3年5考]
1.中世纪德意志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 (2023·北京高考,12)
2.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特征 (2022·辽宁高考,13)
3.中世纪英国议会的特点 (2022·北京高考,12)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 (2022·海南高考,11)
5.中世纪西欧王权的发展 (2022·山东高考,10)                
视角1 学者研究——西欧封建王权的演变
史料 中古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但这种政治状况随着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和城市的兴起而逐渐改观。城市中的市民支持王权反对地方贵族,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国王与教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王权较以前大为上升,权力已超越了直属领地的限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
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王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提示 趋势:王权不断加强。
原因:社会逐渐稳定;经济增长;城市的兴起,支持王权的议会的推动。
视角2 学者观点——西欧城市的发展与自治
史料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①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②。
——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解读
主旨 史料主要阐述了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细读 ①城市的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 ②指崇尚现世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的文化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提示 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
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进封建社会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层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视角3 观点讨论——中世纪欧洲文明的曙光
史料 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迟而发展快,不仅是由于社会经济勃兴的推动和市民的奋斗,而且还得益于它找到了合适的盟友——王权的支持。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量,更有能力与封建领主的侵逼和社会经济运行不畅的困难作斗争,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同时,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并导致了西欧政体的演变。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
王权的盟友关系》
思考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对“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加以阐释。
提示 阐释:①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教育:大学的发展,培养了人才;③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壮大;④政治:专制王权的强大,法律成熟;⑤时代: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唯物史观——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兴起的意义
2.历史解释——中古时期欧洲的近代曙光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5“学思之窗”改编)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答案 A
解析 由“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而且会有相应的契约,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故选A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7“教材知识”改编)在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如图)中,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A.社会结构等级化特征 B.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C.庄园制阻碍城市发展 D.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可以看出中世纪西欧,存在僧侣、骑士、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等级化特征明显,A项正确。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学思之窗”改编)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B.平民至上的立宪思想
C.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可知,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故选C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21“学习拓展”改编)中古时期,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市民和约规定: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反和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反和约一样。市民和约的规定反映出该城市(  )
A.财产交易现象频繁 B.注重保护市民权益
C.封君封臣等级严格 D.契约观念十分盛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反和约”可知,市民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其所在城市的保护,说明该城市注重保护市民权益,故选B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西欧司法的特点
1.(2023·辽宁高考,12)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城市的兴起”“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等信息,可以推出“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加强的信息,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新的审判方式(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取代旧式的(“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具有野蛮、落后特点的审判方式,这能起到“冲击教会特权”的作用,但并不全面,故C项错误。
命题点2 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
2.(2023·江苏高考,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故选C项。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
命题点3 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3.(2023·湖北高考,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知,该时期庄园经济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庄园里的物品逐渐走向市场,体现了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故选C项。A项中“濒临崩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获利情况,排除B项。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排除D项。
命题点4 中世纪西欧王权的发展
4.(2022·山东高考,10)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法兰西国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改组御前会议、联姻等措施都是为了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加强王权,故B项正确;推动城市崛起是这些措施带来的客观作用,不是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法兰西国王的措施针对的主要对象不是外部罗马教廷,所以建立民族国家不是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加强王权,发展庄园经济不是材料中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