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8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国际法与文化重构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48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国际法与文化重构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0: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48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国际法与文化重构
【考点定位】
选择性必修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及评价。 2.近代西方国际法的形成、发展及外交制度的确立。 3.近代西方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及不同文化的碰撞。
知识点一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
1.渊源【链接·选择性必修1·P50】
罗马法 (1)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日耳 曼法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2.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1·P51】
3.特征【链接·选择性必修1·P52】
(1)国家权力结构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3)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4.评价: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财产多少往往决定法律地位的高低;同时,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③西方的法律制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这体现了案件判决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 “无罪推定”的原则。
②律师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纷纷颁布法律,支持被告自己或聘请律师辩护。(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律师制度的形成有何意义?
提示 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
知识点二 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链接·选择性必修1·P70-71】
1.背景
(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1)《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维也纳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4)近代外交制度
①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外交制度的建立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3.影响
(1)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2)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3)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础。(√)
③维也纳体系是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70)这对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 是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标志着国际法形成。
②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发动战争)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70)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君主拥有宣战权。
3.必考概念——拓视野
国际法:指国家在相互间交往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各国通过协议而制定对国家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知识点三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链接·选择性必修3·P67—68】
(1)美国文化
多元特征 的孕育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缘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在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
共同文化 的形成 ①美式英语的形成;饮食文化、艺术生活本土化;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文化的一部分。 ②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利坚文化的形成。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2)拉丁美洲的文化
①变化原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②变化的表现: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
2.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链接·选择性必修3·P69—70】
(1)原因
(2)内容: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3)表现
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链接·选择性必修3·P70—71】
表现 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和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影响 被侵略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代表 ①中国: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②印度:上层精英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印度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③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自己的宗教和传统生活方式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
②1787年的联邦宪法,标志着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是其显著特征。(√)
③自由女神像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④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⑤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⑥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⑦拿破仑战争推动欧洲大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⑧在回应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被殖民者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也会努力保护传统文化。(√)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69)如何理解这段话?
提示 由于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势单力薄,最终导致了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最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②郑观应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主张“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等。(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71)这一文章的发表有何作用?
提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19世纪后半期中国爆发了反洋教运动。(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71)这体现了中国民众什么精神?
提示 自发的反帝爱国精神。
主题一 传承与创新——近代西方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法的形成[3年4考]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体现的特点 (2023·山东高考,11)
2.国际法的基础 (2023·浙江6月选考,12)
3.国际法的形成 (2023·浙江1月选考,21)
4.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2022·北京高考,13)
视角1 史料证史——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特点
史料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律体系形成的特点。
提示 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主权在民;在国家权力结构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等。
视角2 学者研究——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作用
史料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提示 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立本国政体,强调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稳定。
视角3 学者研究——近代国际法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从格劳秀斯开始……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整。
——摘编自王庆海《国际法》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提示 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的体现;使用范围上排斥欧洲国家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1.历史解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异同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不同点 法律渊源 主要是判例法 主要是成文法
法律形式 以高级法院判决中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也即判例法为主体 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较为完整,一般不存在判例法
法律分类 偏重实用,通常按照普通法与衡平法分类 基本分为公法与私法
法官作用 法官地位突出,可以创立先例,并作出新的解释 司法与立法分工明确,法官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判决,作用不突出
涵盖地区 主要代表是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 主要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相同点 法律本质 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
指导思想 都受到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
法律传统 都以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为主要法律传统
2.历史解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
(1)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以及处理战后情况的先例。
(2)确立了国家领土、国家主权和国家独立是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为近代国际法创立奠定了基石。
(3)和约废除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政治体制,打破了西欧帝国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成为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起点。
(4)和约缔结后,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制度走向确立。
(5)它所确立的一些原则成为全球性现代化国际关系的原则。
主题二 碰撞与交融——近代战争与西方的文化扩张[3年6考]
1.近代中外文化的交融 (2023·海南高考,4)
2.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2023·新课标卷,33)
3.近代欧洲制度变革与文化交流 (2023·浙江6月选考,18)
4.近代战争与文化影响 (2021·北京高考,13)
5.拿破仑的贡献 (2021·浙江6月选考,19)
6.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021·浙江1月选考,19)                
视角1 史料证史——北美文化的特点
史料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崔缨《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当地文化的特点。
提示 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视工商业、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视角2 名家说史——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
史料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具有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关系密切。
——祝令建《世界文化概论》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从宗教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
提示 内容: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历史原因: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移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主要居民;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
视角3 学者观点——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重构
史料 法国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加强了欧洲各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革命领导人将《马赛进行曲》定为国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反对同样也激发了各国人的民族感情。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拿破仑战争的作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提示 作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了各国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国旗、国歌、国家节日等确立);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
新的因素:自由、平等、法治、共和、民主、民族、独立、革命。
1.历史解释——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异同
(1)不同点
①美国文化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吸收世界各种族、各地域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不是本土的文化,是外来文化;拉丁美洲文化既包括外来文化,又保留了一部分本土文化传统。
②美国文化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观念;而拉丁美洲文化则体现了土著居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③美国文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原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出现了拥有独裁权力的考迪罗。
(2)相同点:都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以欧洲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存在着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和歧视;原美洲文化遭破坏;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2.历史解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出现的新因素
(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3)维也纳会议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压制革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引起欧洲各国的反对。
(4)欧洲各国贵族军官、工人、学生和市民等积极参加革命,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教材知识”改编)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C项正确;“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反封建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未体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C项。
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史料阅读”改编)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在1764年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一主张旨在(  )
A.保障个人的权利 B.强调法官的尊严
C.确保司法的独立 D.凸显契约的神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是对无罪推定的描述,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故选A项。
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67“学思之窗”改编)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
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
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答案 A
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71“教材知识”改编)《盛世危言》中写道:“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一主张(  )
A.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B.旨在宣扬民主革命的思想
C.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D.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其主张发展工商业,改良政治,属于维新思想的范畴,有利于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广泛共识”的表述夸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思想,并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排除B项;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2023·山东高考,1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对国家疆界的认同和对国家主权的尊重,故B项正确。命题点2 拿破仑战争的对外扩张
2.(2023·新课标卷,33)下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08年欧洲正处于法国拿破仑帝国统治时期,整个蜘蛛网以法国为中心,可得出当时拿破仑帝国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陆,而此时英国孤悬于大陆之外,这是对拿破仑战争局势的反映,故选B项。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时间和拿破仑帝国覆灭的时间均是18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英国在二战前夕推行绥靖政策,排除D项。
命题点3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3.(2023·海南高考,4)“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答案 D
解析 欧洲学者在援引“楚弓楚得”这一典故时,结合欧洲骑士惯用“盾”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弓”换成“盾”说明欧洲学者在借鉴中国文化时,结合自身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调整,故D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