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0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西方文官制度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与扩展的表现及不同类型的特点。 1.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特点及评价。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与扩展
1.英国议会改革【链接·选择性必修1·P12】
(1)背景
①19世纪前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②选区划分和选举制度存在弊端,人民群众要求改革。
(2)成果
①1832年:重新分配议员名额,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
②1867年: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选举权。
③1884—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2.俄国农奴制改革
(1)概况:1861年,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
(2)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美国内战
(1)概况:1861年,内战爆发。林肯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击败南方分裂势力。
(2)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4.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1)意大利: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2)德意志: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6.总体评价: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俄、美、德、意、日等国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战争的形式确立或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仍然存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和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⑤日本明治维新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均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摘自必修教材P54)指出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提示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摘自必修教材P55)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影响?
提示 对美国黑人奴隶的解放有极大促进作用;有利于赢得人心,取得内战的胜利。
③《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摘自必修教材P56)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
提示 保留着普鲁士的专制色彩。
知识点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35-38】
1.背景
(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国王挑选亲信处理国家事务,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2)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降低行政效率。
(3)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2.建立
(1)英国
时间 目的/原因 内容
18世纪初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设立常务次官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1855年 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 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 完善文官制 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2)美国:1883年,国会通过文官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3.特点
(1)公民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文官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3)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
(4)文官可任职到退休,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4.影响
(1)积极性
①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消极性: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了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以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②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
③工业革命是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
④西方文官制度具有和科举制相同的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特点。(×)
⑤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大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建立。(×)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规定:“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36)这样规定有什么目的?
提示 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不受党派影响的人才。
②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36“历史纵横”)据此指出近代西方文官在录用中的突出特点。
提示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3.必考概念——拓视野
政党分肥制:亦称政党分赃制。指执政党的掌权者把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品分配给支持者或亲信的用人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用人主要是看其是否对执政党忠实与有功。官吏随所属政党的选举胜败而进退。这一制度以美国的最为典型。
主题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扩展[3年10考]
1.美国内战的背景(2023·江苏高考,14)
2.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2023·新课标卷,34)
3.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2023·广东高考,7)
4.英国政治制度完善的特点(2023·湖南高考,15)
5.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2022·湖北高考,14)
6.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的特点(2022·广东高考,14)
7.美德联邦制度差异的根源(2022·湖南高考,13)
8.法国司法制度的特点(2021·全国乙卷,33)
9.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021·福建高考,13)
10.美国政治制度的调整(2021·湖南高考,15)
视角1 史料证史——美国南北战争
史料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阳光,而且有着大批从事种植业的廉价劳动力——奴隶。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在
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提示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导致南北矛盾不断激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一切矛盾的焦点;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视角2 名家评史——日本明治维新
史料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提示 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
影响:推动了日本近代化,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视角3 史料证史——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史料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弘《德国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德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提示 特点: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
历史背景: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1.历史解释——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不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3)从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4)从改革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历史解释——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主题二 政治稳定器——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3年1考]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及作用(2022·辽宁高考,15)
视角1 学者观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史料 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
——据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提示 ①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导致政治腐败和效率低下;②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政府管理事务多样化和复杂化,亟须建立一支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文官队伍。
视角2 史料证史——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史料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
提示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②文官人员专业化和科学化(突出通才);③定期考核,论功晋升;④文官常任,政治中立。
视角3 学者观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史料(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分子”,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提示 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历史解释——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稳定性: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②公平公正性: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③中立性: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④注重职业道德: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要求,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风和法纪。
(2)影响
①积极:政治上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②弊端: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57“问题探究”改编)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英国( )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答案 B
解析 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选民的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但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仍较小,说明代议制民主发展不充分,存在局限性,B项正确;据所学,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始于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据所学,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56“学思之窗”改编)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下列是《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上述内容表明,德国( )
A.摒弃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形成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
C.议会主导国家机器的运转
D.政治体制具有明显局限性
答案 D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3“问题探究”改编)英国政府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首相提名各部大臣。如果首相所在的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首相必须下野,由在选举中赢得多数的党重新组阁。美国则以总统为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并提名阁僚,总统能否连任不会直接受到国会选举胜败的影响。由此可见,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 )
A.首相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
B.总统由选民选出受议会制约
C.代议制民主和分权制衡原则
D.英美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如果首相所在的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首相必须下野,由在选举中赢得多数的党重新组阁……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并提名阁僚,总统能否连任不会直接受到国会选举胜败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与美国都是代议制民主,都有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项。
4.(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37“史料阅读”改编)1883年美国通过的文官法案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款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旨在( )
A.确保政治中立 B.提高工作效率
C.完善晋升机制 D.严明职务纪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案中有关公务人员不得参与党派政治活动的规定,体现了对文官群体政治中立的职务要求。西方文官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在选用、职责、晋升及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而政治中立是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A项正确。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美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
1.(2023·江苏高考,14)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对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当时美国不同力量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矛盾不断,影响美国稳定和发展,材料中一系列事件使奴隶制成为公共辩论的中心,推动了奴隶制问题的政治化,促进了废除奴隶制时机的成熟,故选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废奴时机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政党信息,排除B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排除D项。
命题点2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2023·新课标卷,34)1854—1868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广泛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军事等思想,并邀请专家授课,指导技术实践,这都有利于日本整个社会的转型,有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故选D项。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的运动是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及明治维新期间的“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政治措施,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这一结论,排除B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在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排除C项。
命题点3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3.(2022·辽宁高考,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答案 A
解析 英国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依地位高低分类和确定待遇,是一种“因人定职”的文官分类管理制度,其具有一定的贵族传统特征,故A项正确。题中只是强调官阶与职位的关系,并未涉及官员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治中立,受党派干预较小,且题中并未涉及党派干预,故C项错误;政府职能扩大是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其与文官分类管理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