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3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近代西方的人口迁徙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53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近代西方的人口迁徙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0: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53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近代西方的人口迁徙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及殖民统治的特点。 2.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近代英国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概况 (1)西班牙:16世纪中叶,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其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 (2)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3)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南亚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下,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阶段特点
①第一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前,列强对非洲的侵略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②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列强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北非
①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利用埃及财政危机,控制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②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③英国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④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3)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4)“柏林会议”: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提出“有效占领”原则。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 ①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表现: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原因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影响 ①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③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④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⑤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知识点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1.英国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链接·选择性必修3·P39-40】
①18世纪中后期,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②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③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人口结构变动【链接·选择性必修3·P40】
①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②外来移民: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移民;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链接·选择性必修3·P40-41】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概况(19世纪中叶起)
①美洲: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②大洋洲: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3)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
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④18世纪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⑤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⑥17世纪后英法俄在南亚、东南亚和西亚都进行了殖民扩张。(×)
⑦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910年,英国吞并朝鲜半岛。(×)
⑧在北非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主要是英国和德国。(×)
⑨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⑩1493年划定的教皇子午线使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非洲问题上达成妥协。(×)
英国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据统计,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摘自教材P72)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殖民者从美洲掠夺了巨额财富,加剧了美洲的贫困。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②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摘自必修教材P71)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哪两个国家的殖民地?
提示 西班牙和葡萄牙。
③阅读必修教材P75“列强瓜分非洲”及“思考点”: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特点:图示中国界线大多平直,疆域规整,充分体现了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地图上作业”的殖民侵略特点。
问题: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实力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直接在地图上划界。
④阅读“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见必修教材P76):欧洲列强在殖民地占领上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 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不平衡。
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3.必考概念——拓视野
①总督制度: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政治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主题一 蚕食与瓜分——近代西方列强在亚非拉的殖民侵略与扩张[3年3考]
1.英国殖民印度的特点(2023·辽宁高考,14)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特点(2023·山东高考,12)
3.殖民者侵占非洲和种族歧视(2021·福建高考,14)
视角1 学术观点——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史料 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陆续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设立据点并向内陆推进。1535年,西班牙人在秘鲁建立利马城,并以此作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区的基地。在西班牙统治的几个世纪里,西属美洲的原住民不断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驱赶和屠杀。同时,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为减少。后来西班牙人为了开发新大陆的资源(贵金属、蔗糖、烟草、可可等),又不得不从非洲引进大量的黑人奴隶来从事种植和开采活动,从而促成了兴盛一时的奴隶贸易。
——摘编自项冶、黄昭凤《15—18世纪
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15世纪后西班牙在美洲殖民扩张的特点。
提示 通过武力进行扩张;扩张范围逐步扩大;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
视角2 名家说史——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史料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了上百万个这样的小小村社,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禁止社会恶俗,立法制止杀婴儿祭拜恒河河神的风俗和寡妇殉夫火葬风俗、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考 阅读史料,概括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影响。
提示 破坏性:破坏了印度传统社会,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建设性:带来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印度社会进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视角3 史料证史——列强瓜分非洲
史料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第一个阶段持续时间很短……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从1882年到1898年。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非洲大陆。首先,他们关注的是刚果和中非其他地区(1882—1885年),接着又关注东非。1885—1890年间东非始终被排在欧洲人的议事日程上。后来,欧洲人又把注意力转向西非……最后一个阶段(1898—1902年)有两个战略问题待解决……布尔人(荷兰移民的后代)和英国在南非发生了战斗……第二次布尔战争。
——摘编自[荷]H.L.韦瑟林《欧洲殖民
帝国:1815—1919》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呈现出的特点。
提示 阶段性特征明显;参与国逐渐增多;空间不断转移;争夺日趋激烈。
历史解释——近代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特点
(1)葡萄牙: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2)西班牙: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农业大庄园,以供应欧洲市场。
(3)荷兰: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4)英国: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并由此开始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于18世纪中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5)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因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一战。
(6)日本和俄国: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实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巨大;俄国因为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则是偏重于对领土的渴求。
主题二 奴役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年3考]
1.英法侵占殖民地和瓜分世界(2022·湖北高考,13)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2022·海南高考,12)
3.德国殖民争夺的特点(2021·重庆高考,13)                
视角1 史料证史——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特点
史料 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平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提示 特点: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基础之上。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视角2 学者观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史料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张斌峰《殷海光文集》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唯物史观——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推动了殖民地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从世界格局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其他地区处在从属地位的世界格局。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72“学思之窗”改编)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此举(  )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
C.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 D.促成了生产方式变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助推了早期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A项正确;B项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联系的影响,排除;材料与推动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73“历史纵横”改编)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自己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这一做法(  )
A.是印度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
B.体现了英国殖民者的忏悔
C.使列强掀起瓜分印度的狂潮
D.激发了印度人的爱国意识
答案 A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74“史料阅读”改编)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材料中历史信息表明,议定书(  )
A.参与者为欧洲殖民国家
B.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C.标志着非洲被瓜分完毕
D.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可以看出列强通过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有效占领”的原则,协调了矛盾,以便对非洲进一步瓜分,D项正确;参与者还有美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非洲的瓜分,不是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排除B项;这次会议是协调各国矛盾,以便对非洲进一步瓜分,这一时期非洲还未被瓜分完毕,排除C项。故选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76“教材知识”改编)下列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和工业产量名次的统计表,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名次
英国 55 3.9亿 3
法国 29 6 235万 4
德国 10 1 307万 2
A.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与其经济实力成正比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为一体
C.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D.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时英国占据大量的殖民地,而后起的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但殖民地较少,这反映出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即一战的爆发,故选C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与争夺
1.(2023·山东高考,12)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中图例信息,可以发现此时期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国家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外还有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且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地,面积变大了,说明此时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故选C项。材料信息强调有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所占殖民地情况,非强调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三角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掠夺手段,排除D项。
命题点2 殖民侵略与争夺的特点
2.(2022·湖北高考,13)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可知,这幅画描绘了身穿军装的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和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坐在桌前,正在瓜分一个好似地球的葡萄干布丁,以此来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故选C项;西葡争霸的时代是15、16世纪,排除A项;1805年,荷兰已经走向衰落,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不能和法国竞争,排除D项。
命题点3 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的特点
3.(2023·辽宁高考,14)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 D.殖民者优越心理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初的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随着越来越多印度人拥有自行车,出于“殖民者优越心理”作祟,英国人才会觉得骑自行车“不体面”,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意识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而非“时尚引领意识”,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心理影响其出行方式,没有体现“科学思维”,B项错误;英国人“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源于其殖民心理作怪,而非受“保守主义思想”影响,C项错误。
命题点4 近代德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4.(2021·重庆高考,13)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俾斯麦专注于欧洲事务,并未将侵略目标扩大到世界范围,说明其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故选C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法国崛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崛起,此时(1888年)法国和俄国已经崛起,排除A项;1871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俾斯麦没有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愿望,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