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6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0: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6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及意义。 2.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评价。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知识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链接·选择性必修3·P·75-76】
1.背景
(1)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3)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表现
知识点二 新兴国家的发展
1.经济成就
2.文化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P·76-77】
(1)印度:接受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2)新加坡和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3.面临挑战
(1)具体问题及解决
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其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丁 美洲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经过改革,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2)共同挑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以中国、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为代表的亚非拉国家,主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国家独立和解放。(√)
③两次世界大战警醒了帝国主义,使它们加紧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推行进口导向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
⑤经过战后的发展,拉美国家全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困境的根本出路。(×)
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印度独立前的形势:“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摘自必修教材P128)为何伊斯梅对印度独立前的形势做这样的描述?
提示 印度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争取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
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77)材料主要强调了什么思想因素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 儒家文化。
③2000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摘自必修教材P132)据此指出材料的主旨。
提示 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发展自己,共同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必考概念——拓视野
①“南南合作”: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就被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非洲各国之间的合作等。
②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各国想利用社会主义的某些因素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所谓的“中间道路”。
主题一 觉醒与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3年1考]
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发展趋势(2023·山东高考,14)
视角1 史料证史——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提示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觉醒;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视角2 史料证史——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史料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不断掀起高潮。……几乎所有的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几个世纪所形成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一些国家在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1945年联合国诞生时,成员国总数是51个……到2011年,联合国成员已经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影响。
提示 使亚非拉国家赢得民族独立;为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
1.历史解释——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
(2)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3)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4)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5)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2.唯物史观——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主题二 机遇与挑战——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4年4考]
1.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地位的变化(2023·全国乙卷,35)
2.非洲经济发展的特点(2022·辽宁高考,16)
3.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作用(2020·全国Ⅲ卷,35)
4.拉美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本质(2020·海南高考,19)
视角1 学者观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挑战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亚洲经济导论》
史料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提示 特点:经济发展速度快;各国发展不平衡。
共同原因:①抓住机遇;②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根据史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提示 由发达国家占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视角2 学者研究——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史料 印度印象:一幢世界古老文明的殿堂,一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国度,一块唐僧师徒心中的圣地,一颗大英帝国皇冠的明珠,一处甘地非暴力斗争的试验场,一个与近现代中国人民有着类似苦难经历和奋斗历程的民族,一个正在悄然崛起的中国邻邦。她就是印度,五光十色个性十足。
——林承节《印度史》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印度文化的特征。
提示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样化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1.历史解释——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应对
(1)挑战
①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②经济全球化将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③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一国的金融危机。
④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应对
①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②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③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2.历史解释——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
(1)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重视民族文化复兴。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埃及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复兴民族文化。
(3)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埃及发展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28“学思之窗”改编)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这旨在强调(  )
A.英国力量正在衰落 B.印度独立势在必行
C.亚洲殖民体系崩溃 D.英国放弃殖民政策
答案 B
解析 “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描述了当时印度独立已是必然,英国只能承认现实,B项正确;A项是印度独立的原因而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英国只是被迫承认印度独立,其并未放弃殖民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29“教材知识”改编)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这说明(  )
A.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兴起
B.民族解放潮流不可抗拒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非洲振兴障碍终被扫除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可以看出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猛,B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C项;“扫除”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32“问题探究”改编)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讲演中说道:“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下列素材中可以用作驳斥他的观点的有(  )
A.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B.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C.规定对不复属于前统治(者)的地区实行委任统治
D.大会明确实行托管的目的是实现该地区自由与独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主要是由于殖民地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二战对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削弱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宗主国自愿结束其殖民统治,如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A项正确。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32“学习拓展”改编)2000年10月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该宣言(  )
A.促进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改变了美苏共同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凝聚了中国与非洲共同发展的愿景
D.推进了大国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中非合作论坛是在中非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同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些要求凝聚了中非共同发展的愿景,故选C项;二战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不断独立,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国家纳米比亚独立,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而2000年发表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与美苏共同决定世界事务局面的改变无关,排除B项;中非合作不属于大国合作,排除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
1.(2023·山东高考,14)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
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 B
解析 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承认了非洲各地区的诸多差异,但是认为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是可以超越的,并以“我们都是非洲人”发出号召,其实际上是想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故B项正确;由材料不能看出恩克鲁玛希望非洲“各国”的独立,A项错误;材料虽然谈到了非洲各地区有不少差异,但重点在于他认为这种差异是可以战胜的,其意图并不是要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C项错误;材料确实提到了非洲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但是并没有涉及非洲各国发展不平衡的信息,D项错误。
命题点2 二战后新兴国家的挑战
2.(2023·全国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虽有所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是下降的,由此可推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故选D项。“根本性”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排除C项。
命题点3 亚非拉外交政策的变化及特点
3.(2020·海南高考,19)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答案 A
解析 拉美各国外交由强调意识形态到开展“多元外交”,积极摆脱美国的束缚,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选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3年欧盟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