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4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8 06:38:55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新课导入
现代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经评价《世说新语》说:“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的学习,认识了儒雅的谢太傅,“咏絮才女”的谢道韫,活泼可爱的谢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世说新语》,去领略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人物——陈元方。
学习目标
感受古人的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儿童的方正,学习古人守诚信、有礼貌、知错能改的品质。

积累文学常识、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观视频,知作者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是一种好品格。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知识链接
志人
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②篇幅简短;
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艺术
特点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期行( )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友人惭( )

shě
fǒu
wěi
cán
预习检查
任务一:知作者 查预习
读课文,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合作探究
任务二: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然后把“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
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
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3.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合作探究
任务二: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到,到来
舍弃
离开

当时,那时
嬉戏
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然后把“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
合作探究
任务二: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等待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对对方的尊称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放弃
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然后把“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
合作探究
任务二:讲好一个故事·疏文意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谦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就,连词
守信
羞愧
拉,牵拉
回头看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中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然后把“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
期日中(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掌握一种方法·善归类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将文言知识进行归类。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不”同“否”,句末表疑问,译为“吗”


一词多义

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名词,信用
形容词,诚信

名词,太阳
名词,日子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掌握一种方法·善归类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将文言知识进行归类。
古今异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 )
③下车引之(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⑤相委而去( )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拉 ,牵拉 今义:引导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光顾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掌握一种方法·善归类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将文言知识进行归类。
词类活用

①友人惭( )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③元方时年七岁(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名词作状语,当时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掌握一种方法·善归类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将文言知识进行归类。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②去后乃至( )
③待君久不至( )
“乃”前省略主语“友”
“待”前省略主语“家君”
合作探究
任务四:走进一场对话·析人物
在这个故事里,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陈太丘的朋友的言行 陈太丘的朋友特点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不守信用
“友人便怒”
暴躁易怒
“非人哉!”
粗鲁
“对子骂父”
无礼
知错能改、知书达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尊君在不”
用语文雅,有很高的修养
合作探究
任务四:走进一场对话·析人物
在这个故事里,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不能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你对元方的认识。
元方言行 元方特点
始终使用敬辞“君”和谦辞“家君
懂礼貌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重礼守信
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
率性倔强
合作探究
任务四:走进一场对话·析人物
故事里的陈太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言行 陈太丘特点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崇尚诚信 坚持原则
元方的言行侧面表现陈太丘品性方正,陈家家风良好
合作探究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为什么
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人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合作探究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父亲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决然舍去。元方也从父亲身上知道了“交友以信”的道理。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友人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落落大方。
第三: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合作探究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家风的形成大致是这样的:某一个人物因为出类拔萃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子孙代代接力恪守,终于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陈元方家的家风是守信、知礼。我们再阅读两则材料,深入理解陈家家风的传承。
资料助读一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太丘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安贫乐道生活节俭,他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陈纪驾车送他,让第四子陈谌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陈群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让荀爽斟酒,其他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年纪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当时太史观天象后,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合作探究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资料助读二
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顙(音qǐ sǎng 即五体投地)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节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译文:有盗贼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房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到了这地步。”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君子。”盗贼大吃一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善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合作探究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因为陈太丘仁者爱人,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现了“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这样路不拾遗的美好局面。元方和季方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德才兼备,被朝廷重用。父子三人号称“颍川三君”,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
东汉陈家,是一个才德兼具的家庭,所以,不仅陈太丘父子三人名动当时,元方和季方的儿子,也很出色,陈家可谓满门才俊。
好的家风,孕育了优秀的后代;优秀的后代,能够传承并且发扬好的家风。如果每一个家族的家风,都如谢家和陈家一样,那么,整个国家就必然昌盛文明。这,就是“家是天下之本”的根本原因。
家风的形成大致是这样的:某一个人物因为出类拔萃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子孙代代接力恪守,终于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陈元方家的家风是守信、知礼。我们再阅读两则材料,深入理解陈家家风的传承。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
任务五:探究一种家风·知方正
小 结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敬辞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侄
尊 尊上、尊公、尊君、尊驾、尊意
仁 仁兄、仁公
惠 惠赠、惠顾、惠存
垂 垂问、垂询、垂爱、垂念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寿、高龄、高就、高邻
贤 贤弟、贤侄、贤郎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久违、指教、包涵、赏光、大作、大驾、贵姓、芳龄、华诞、雅量、拜访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家姐
舍 舍弟、舍妹、舍侄
小 小儿、小女、小弟、小店、小生、小可
愚 愚兄、愚弟、愚见
拙 拙笔、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处、敝校
鄙 鄙人、鄙见
老 老朽、老身
其他 寒舍、见谅、斧正、承蒙
谦辞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拓展延伸
敬辞是对对方的称呼,表示对人尊敬、客气的态度。
常见的有与“令”“惠”“垂”等表示美好、恭敬意思的字组成的称谓。如:惠顾、令爱、垂爱、令尊、足下、令郎。
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或自己家人的称呼,表示谦逊、客气的态度。
常见的有与“家”“会”“愚”等说自己不好的字组成的称谓。如:舍弟、家父、愚见、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小 结
敬辞前缀
屈老俯光请,
雅芳拜华令;
叨玉垂大贤,
高贵恭惠奉。
谦辞前缀
愚家小敝浅,
鄙舍老贱寒。 拙陋不敢管,
窃劳寡奴犬。
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
友期行
对话背景
叙述事件
对话结果
客人失信
太丘离去
客人对子骂父
元方责客无信无礼
友人忏愧
元方入门不顾
正直明礼
诚信待人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答案】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文言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是一个词;2.文言中省略的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3.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讲述故事示例: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他二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和友人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时间是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友人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在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迟到的友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发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答案】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映来看,他更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不同看法:
示例一:我认为“柳絮”一喻更好。因为柳絮是轻盈的,以柳絮为喻,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一喻欠缺白雪翩飞的轻灵意蕴。
示例二:我认为“撒盐”一喻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这里指坚持正确的原则,不怕为此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答案】陈太丘依照约期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经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1.“俄而”:指不久,一会儿。2.“拟”:相比。3.“未若”:不如,不及。4.“去”:离开。“乃”:才。5.“期”:约定。“委”:舍弃。
·
·
·
·
·
·
·
·
·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五、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答案】尊称: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对方亲属的尊敬。如:令尊(尊称对方父亲),令堂(尊称对方母亲),令郎(尊称对方儿子),令爱(尊称对方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如: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对方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爱(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
“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别人见解高明),高论(指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尊称别人的职位),高朋(尊称友人),高邻(敬称邻居)。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①敬称自己的弟弟,②敬称别人的弟弟,③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其他: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对对方的尊称)。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谦称:
“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严、家尊(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
“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愚”:用于自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用于对对方称自己的东西。如: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用于自称。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