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期 春季
课题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用书科学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说出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科学探究: (1)能制订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计划; (2)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探究光影现象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在探究光影的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了解圭表、日晷等,都是人类在掌握影子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它们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教学重点: 能制订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计划。 教学难点: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探究光影现象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 习引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科学孟老师。今天将由我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影子的变化。 出示图片。(上一课的影子图片)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三个 必要条件:光、阻挡物和屏。 出示图片。(上一课的影子图片) 同一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光源照射物体的相对位置、角度、 高度、距离等发生变化时,影子的方向、长短、形状等也会发生变化。 环节意图:通过两分钟的复习引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聚焦问题 1.出示图片,站在操场的教学楼阴影里,交流对影子现象的认识。 谈话: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起初我站在教学楼的阴影里,后来不知不觉地就暴露在阳光下了。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教学楼的影子也会“跑路”么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同学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可能会说: ①教学楼的影子会动; ②教学楼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③早上阴影面积大,中午的时候阴影面积小。 2.聚焦问题 谈话:在一天中,影子的方向、长短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影子到底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教学楼、大树都太大了,用什么能够替代一下呢 提出观测任务:我们用一枚曲别针或者水彩笔来研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 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 环节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 影子会移动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到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究准备阶段 引导学生从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分析观测影子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光源:太阳。挡光物:水彩笔或者曲别针。 屏:白纸 讨论记录影子要准备什么: 笔:描画影子的位置和样子,记录观测时间。 尺:测量影长。 选择观测地点: 最好是开阔无遮挡的空地上观测,确保阳光能照射到被观测的物体上。 明确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1.讨论怎样观测 屏放在何处(放在平整的空地上)阻挡物放在什么位置(放在纸屏的中心位置)多长时间观测一次(从早九点到晚四点,每整小时观测) ·在多次观测和记录的过程中,能改变屏或者阻挡物的位置么(每次观测 时都要保持纸的方向和位置等不变) 2.讨论如何记录 记录哪些内容(影子的形状、长度,观测的时间) 实地测量并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明媚的晴天开始你们的记录,观测过程中,要对放置 观测记录纸的位置做好标记,持续每整点去记录。尽量多收集影子变化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环节意图:观测和记录方法的指导体现出制定严密的计划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计划越周密,实施起来越顺利,实验的成功率越高。教师用逻辑线索清晰地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明确观测和记录的 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就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 样做。
实验探究实施 谈话:初步整理好的信息看上去有些杂乱,影子的长度和观测时间的数据 都在一起,相互干扰,我们能否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信息,让它们看起来更清爽、方便 引导同学们设计表格,再次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谈话: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不仅搜集到了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信 息,而且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加工。现在,我们来比较、分析这些信 息,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一天中阳光下影籽拜年话的规律。 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呈现出自西向东转动的规律,影子的长短呈 现出上午由长变短,下午再由短变长的变化过程。 环节意图:本单元积累的关于光和影的认识,将为学生在下一单元进行 认识简易计时器、制作日晷等活动,奠定知识和经验基础。 1.介绍古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 谈话:我们观测记录的水彩笔(或其他阻挡物)的影子在记录纸上留下的 这些长长短短的痕迹和标记的时间,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讲述: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发现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并且想到利用它来计时,于是发明了日晷。(出示图片) 他们还发现,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影子的长度,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同一个物体,冬天的影子长,夏天的影子短。经过长期的观测,他们发现影子 的长度能够标志季节的更替,于是发明了圭表。(出示图片) 还有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的测定方向仪器--正方案(出示图片) 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及时准确性的要求越来 越高,计时工具得到不断改进,逐渐出现了水钟、机械钟表和电子表等,这些 计时工具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方便。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并阅读关于日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晷的 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