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读写实践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读写实践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7 19: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读写实践
从细处落笔,绘情景交融之境
让我们从课文中借鉴写景技巧,为视频配上恰当的文案吧。
当文字遇上了极致的美,真的是怎么写都不对吗?
教育经历
1.品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鉴赏写景特点及其写景技巧
2.借鉴文中写景的方式,选择合适角度,运用个性化语言进行写景抒情性散文创作。
3.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深化对自然情怀的理解。
学习目标
任务一:品读课文,借鉴技巧,个性创作
选一个片段进行品读,说说美在哪里?为何会有这样的美学效果?小组讨论交流。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郁达夫《故都的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史铁生《我与地坛》



氛围美
孤寂
宁静
细节
破屋、破壁
驯鸽的飞声
落蕊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写景技巧一:细节
请选出几个能表现湘西雄奇险峻之美的意象,并写出意象的细节。

雄奇险峻
盛放的彼岸花
悬挂在山间的瀑布
光滑的山壁
碧青的潭水
翻涌的云海
横跨云海的红色大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写景技巧二:细描


细描
画面美
修辞
渲染
教育经历

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一个生动的画面。



写景技巧三:细腻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史铁生《我与地坛》
细腻
情蕴美
“我”之感受
“我”之思考
请给你之前的文字,加上“我”的细腻情感的主观表达,写成100字左右的写景文段。看看会具有怎样的效果,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任务二:润色你的文字,给湘西宣传视频配音旁白

巍峨的高山耸立。光滑的山壁一定是被某个神灵劈削而下。站在被绝壁凝视的天问台,灵魂忍不住颤抖,斗胆的向青天发问。
那从青山间,突然飞出的瀑布,像是九天之上被神女遗落的白纱。它与彩虹一起坠落,落进了凝碧的潭水人间。滋养着彼岸花寂寞的盛开,无声诉说着凄美的传说。而传说与故事,藏在村落中阿婆的细纹里,刻画出岁月的咏叹。
在这里,苍山与云海,交织成悠远的神秘湘西,只待你来解开!
成果展示
小 结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都是写景的名篇,《故都的秋》通过对意象的细节抓取,营造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美;《荷塘月色》通过对月下荷塘的画面细致描摹,呈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画面美;《我与地坛》则是以一种充满“我”主观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写景充满着情蕴美。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大的视野,更要关注小的方面,从细处落笔,细描画面,营造氛围,细腻表达,写出情景交融的美文来。

请你课后搜集湘西的资料,细致留意,驰骋想象,从细处着笔,描绘湘西的大美山河,为湘西的山河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3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教学阐释
从细处落笔,绘情景交融之境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读写实践
A
B
D
C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
D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说教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求是: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反复涵咏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散文在氛围、场景、情感的抒写,都体现出一个“细”字,从细处起笔,构建情景交融的美学效果。从这三篇写景名篇借鉴写作技巧,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提供帮助。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鉴赏散文有一定的能力,并且通过之前的课文教学,学生对着三篇散文相对熟悉。从写作的角度,重新品读课文,学习技巧,完成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河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正向价值观。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品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鉴赏写景特点及其写景技巧
2.借鉴文中写景的方式,选择合适角度,运用个性化语言进行写景抒情散文创作。
3.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深化对自然情怀的理解
重难点
(1)品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鉴赏写景特点及其写景技巧。
(2)借鉴文中写景的方式,选择合适角度,运用个性化语言进行写景抒情散文创作
说教法学法
1
情境导入
播放“湘西”宣传视频。发布为视频写宣传文案的任务
2
任务一
品读课文,借鉴技巧,个性创作
3
任务二
给宣传视频配音旁白。
课后作业
为湘西写一段情景交融的宣传文字
5
4
说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