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4.核心概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全方位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
2.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图解历史] “一边倒”外交方针
3.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 (1)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芬兰等国建交 (2)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3)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4)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1)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 (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4)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问题思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突破?
提示 (1)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弱势地位。
(3)中国调整了外交政策,采取了务实的政策,中美关系的缓和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上的困境。
(4)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外交战略的调整及其演变
视角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史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为了进一步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维护周边安全,深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领导人在分析国际局势的基础上,于1954年决定首先发展与印度、缅甸的关系,并取得了突破。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同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上发展双方关系,从而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和平外交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史料二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进一步调整。与此同时,中国与美日等国家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并重视与西欧各国的发展。这些成果为改革开放时期开启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翠萍《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特点,指出这一时期影响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因素并分析其战略调整的意义。
提示 演变特点: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外交理念更趋灵活与务实;逐渐走向全方位外交。
影响外交战略调整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内外形势;意识形态;综合国力。
战略调整的意义:使中国外交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经济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深化拓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革命性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结盟性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平等性 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过渡性 其形成过程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客观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弱;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直接原因 新中国历来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
历史原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教材内容改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力求肃清帝国主义势力
B.表明对西方国家的分类对待
C.坚定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一政策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之一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力求肃清帝国主义势力,A项正确。
2.[教材内容改编]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给予了亚非拉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1963年底至 1964年初,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这是当时中国外交的一次战略行动。周恩来访问非洲(  )
A.推动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C.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
D.开启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新局面
答案 C
解析 “求同存异”思想提出于 1955 年的万隆会议,A项错误;这些非洲国家并非均为社会主义国家,B项错误;20世纪 50—60年代“中国给予了亚非拉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说明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发展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周恩来访问非洲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开启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新局面,D项错误。
3.(2023·佛山调研)1964年1月28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的消息,中法建交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  )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表明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答案 D
解析 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C项。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②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成就
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 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世纪之交 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进入21世纪 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思维点拨]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①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②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成就
建立与不同国家的合作关系 ①与发达国家: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②与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③与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③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提出中国方案 ①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③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④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视角1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史料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继续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中国特别强调外交要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要努力争取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总方针。中国不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对一切国际问题,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我国外交中的敌友观念渐趋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宽,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摘编自韦世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转变的原因。
提示 转变: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真正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
原因: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推动;对国家利益认识变化的促进;外交理念变化的推动。
视角2 当代中国的大国外交
史料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思考 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提示 阐述:在一些西方大国冷眼旁观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作出了贡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化拓展]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不结盟 中国不跟任何国家缔结针对第三国的盟约,这确保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不会被盟国扯进对抗或战争中
平等性 中国的外交,对强国弱国、大国小国一视同仁。大国不欺负小国,强国不欺负弱国
独立性 中国的外交,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准则
无附加条件 在中国的外交手段中,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最显著特点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
政治方面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方面 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方面 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方面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方面 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教材内容改编]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中国同印度、朝鲜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这些活动(  )
A.有利于巩固和推进中国的多边外交
B.实现了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C.突破了当时中国的外交僵局和困境
D.致力于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答案 A
解析 中国“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同印度、朝鲜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说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获得一系列发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巩固和推进中国的多边外交,A项正确。
2.[学习聚焦改编]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图是1993—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出访次数以及地区分布示意图。由此可见,中国(  )
A.重在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B.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
C.已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
D.积极推动区域发展合作
答案 B
解析 材料涉及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并非单纯与邻国建交,建立睦邻友好关系,A项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1993—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出访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且出访次数均在10次以上,由此可见,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B项正确;中国“已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仅由中国国家主席出访次数以及地区分布无法得出“推动区域发展合作”的结论,D项错误。
3.[教材内容改编]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路。下列论述符合该论断的是(  )
A.开始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B.发起成立了博鳌亚洲论坛
C.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 D
解析 1997 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启动,A、B、C三项错误;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倡导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取得巨大成就。 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4.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