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唯物史观:结合历史遗存、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历史解释:了解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制等概念,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与近代商业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市场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输出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学生用书(第40-41页)]
初步 形成 背景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影响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基本 形成 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影响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最终 形成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影响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考 根据马克思所说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说明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原因。
试答:
提示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各国为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大肆侵略扩张。
概念阐释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的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主题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名家论史 世界贸易中心的变迁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解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独霸世界经济的格局被打破,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贸易中心的新格局。
史料探究 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 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花生及南瓜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沃德·巴特雷指出,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1820),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简析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试答:
提示 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的种类增多。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畅通;白银流入西欧,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高;西欧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大;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项目 初步形成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全球化发展
时间 15-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以来
推动因素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现代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国际组织
技术条件 指南针、帆船 火车、汽船 飞机、汽车、电报、电话 网络
主导国家 葡、西、荷、英 以英国为首 帝国主义列强 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动参与
交换物品 奴隶、金银、各地稀有品 工业品、原料 工业品、原料、资本 科技、金融、工业品、服务、劳务等
商业经 营方式 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股份制贸易公司等 银行、百货公司、股份制公司、证券交易所等 跨国公司、股市 跨国公司、电商
影响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和便利了人类生活,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世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贫富差距;世界各地相互依存,造成金融风险、疫情的传播和环境问题等
1.(2021·北京高考)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2.(2023·大湾区一模)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
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
C.外贸格局的剧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
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白银的外流和原材料的输出导致槟榔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广州地区食用槟榔的习俗,故选C项;农产品商品化在明朝时期已经得到发展,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鸦片,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世纪50年代,且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并未深入广州和海南,排除D项。
知识点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学生用书(第42-44页)]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新贸易航线、枢纽的形成 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近代银行的建立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股份制企业出现 19世纪70年代,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
证券机构出现 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出现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商品种类的增多 原因 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表现 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思维点拨 欧洲市场的变革一方面是指市场扩大,即欧、亚、非、美四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另一方面是指商路和贸易中心的改变,即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思考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该公司有哪些特点?
试答:
提示 享有国家授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垄断贸易;殖民扩张。
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概念阐释 官督商办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其主要流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主题二 世界市场形成与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名家论史 东西方的贸易模式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解读 亚洲式经济发展道路和西方式经济发展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史料探究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贸易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 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依据上述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答:
提示 问题: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美、俄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则有所提高,表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影响: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爆发。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商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手工工场必须改善其组织形式与技术革新,这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
(2)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资金。商业革命期间,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欧洲攫取了丰厚的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3)商业革命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成为社会思潮,这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4)商业革命期间建立的许多商业形式如股份制公司、银行等,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便利。
(5)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1.(2023·1月浙江选考)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建议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已经产生,排除D项。
2.(2022·6月浙江选考)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 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创办 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创办 企业数 资本额 (万元)
轻工业 111 1 524.8 62 1 515.8 408 5 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 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 459.9 104 3 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
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可知,1895—1911年各阶段的商办工业企业中,轻工业的创办企业数和资本额始终增长较快,说明清末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B项正确;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传统的小农经济形式一直存在,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淡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和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家国情怀
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的进口贸易一般比较稳定。鸦片长期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棉花和棉织品次之。19世纪90年代以后,鸦片进口大量减少,杂货类进口价值快速增加,其中增加值主要来自大米和新兴的煤油、火柴、面粉等洋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一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三倍……开埠以后的厦门一直是一个商业城市,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八门……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十途郊”的行业公会的组织形式(“途郊”中的“途”是行业的意思,“郊”则专指顶盘商,即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的批发商)。1904年厦门商会的正式成立才成功的对传统商人组织进行了近代化的整合。
——摘编自刘良山《近代厦门对外贸易发展研究(1862—1911年)——以历年厦门海关
贸易统计报告为中心》
解读 厦门商贸发展的新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厦门近代化和城市化,进一步使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史学前沿
工业革命期间的国际商业贸易,从交易的地域范围说,它不是少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而是囊括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贸易;从交易的时间说,它也不是偶然的、间断性的贸易,而是经常的、频繁的往来贸易;从交易的商品种类来说,它已不限于只供少数人享用的珍贵物品,而是供人民生活需用的大宗消费品和供生产需用的大宗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从交易的规模说,也远不是过去少数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所能比拟的。——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解读 工业革命期间国际商业贸易交易的地域范围更广;交易更经常、更频繁;交易的商品种类更丰富;交易规模更庞大。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课时精练
1.(2023·长春一模)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甘蔗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
B.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C.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殖民扩张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世界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是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全球性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故D项错误。
2.(2022·宁德高三上期中)下表是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
(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
年代 进口贸 易净值 指数 出口贸 易净值 指数
1871— 1873年 106 100 110 100
1881— 1883年 126 118.9 108 98.2
1891— 1893年 219 206.6 167 151.8
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D.与外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进口指数与出口指数均在增加,意味着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贸易联系增强,故选D项;近代中国是被迫打开国门,“自主开放”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世纪70—90年代初,民族工商业应为产生阶段,“迅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进口指数大于出口指数,中国外贸状况应为入超状态,排除C项。
3.(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末)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 )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
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
答案 B
解析 题干显示基卢瓦居民从印度进口某些货物,并将从非洲内陆地区获得的物产或者奴隶卖出,这意味着基卢瓦参与了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故选B项;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排除A项;14、15世纪是元朝时期,排除C项;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的是西欧人,排除D项。
4.(2022·扬州高二下期末)下图呈现了15—16世纪的部分航海线路,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海上航线完全被欧洲人控制
B.海上航线进一步加强欧亚联系
C.近代交通发展决定文明交往
D.统一的世界性市场已较为完善
答案 B
解析 从地图上看,欧亚之间有了多条航线,说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加强,故选B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航海线路没有说明交通工具,不能体现近代的交通发展,排除C项;15—16世纪,统一的世界性市场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5.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银价骤跌造成通货膨胀;其时欧美主要国家先后采纳金本位制,国际金价上涨,列国强迫清政府将白银赔款改为按金价支付,加剧了晚清经济的萧条。这反映出( )
A.战争赔款影响清王朝经济转型
B.条约体系阻碍中国金融调整
C.金本位制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
D.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白银内流,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经济安全,故选D项。
6.(2023·湖北高中名校联盟高三测评)据统计,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这反映了( )
A.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
B.英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C.茶叶出口呈现多元格局
D.汉口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俄国市场填补了英国退出后的市场份额,使得汉口茶叶出口仍能在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的大格局下保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茶叶购买市场的变化,未涉及消费结构,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茶叶出口到英、俄,不足以体现出口的多元格局,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汉口成为重要的茶叶贸易口岸,而非对外贸易中心,排除D项。
7.(2023·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从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年 0 -90 +56 +46
1919—1921年 -89 -110 +32 +14
1929—1931年 -205 -76 +40 +53
A.清政府未与美国进行贸易往来
B.中英双边贸易英国占据优势
C.法国对华贸易较英国更为活跃
D.经济危机使苏联购买力下降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内容可知,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即进口大于出口,说明英国占据优势,故选B项;表格中缺少1840年至1909年的贸易数据,故中美之间是否进行贸易的说法不能根据表格数据判断,排除A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英之间的贸易差额远大于中法之间的贸易差额,排除C项;据表格数据可知,经济危机期间,中俄贸易中国是出超地位,说明出口大于进口,且数值较之前有大幅度上升,说明苏联购买力提升,排除D项。
8.(2022·宣城高二下期末)下列三幅图片是近代上海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们可以用来佐证( )
A.上海是旧中国的经济中心
B.中国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C.开埠通商是经济发展保障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答案 B
解析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本国民族企业不断发展,投资银行的建立以及洋务企业的兴办,均带动中国经济领域发生新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明确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上海地区的比较,故“上海是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开埠通商仅是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非保障,逻辑错误,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有洋务企业而非仅有民族企业,排除D项。
9.(2023·江门高三调研)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首次提出“复式簿记”的概念,建议商人在进行交易时,要以“贷方”和“借方”的身份在总账中记入两次,从而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这反映了当时( )
A.价格革命影响广泛
B.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C.商业观念得到更新
D.近代科学已经产生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要以‘贷方’和‘借方’的身份在总账中记入两次,从而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可知,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社会对商业经营的规范性要求更高,所以“复式簿记”概念的产生反映了当时规范经营的商业观念的更新,故选C项。
10.(2022·绍兴高二下期末)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各项中,创办于上海的有( )
①1865年汇丰银行 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
③1876年开平矿务局 ④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
⑤1900年先施百货公司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 “1865年汇丰银行”创立于香港,故①错误;“1872年轮船招商局”是由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故②正确;“1876年开平矿务局”创办于河北唐山,故③错误;“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上海,由盛宣怀举荐,故④正确;“1900年先施百货公司”成立于香港,故⑤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2023·长沙模拟)到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国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呈现出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的状况。这反映出当时( )
A.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D.世界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分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现代工业文明国和传统农业国承担不同的分工,都从属于世界经济体,这体现了世界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世界经济体的分工,即世界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
12.(2022·临沂高二下期末)下面所列为世界某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贸易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欧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世界各大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D.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而世界贸易的发展是由贸易的不断扩大导致的,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只能促进贸易股份公司的出现和白银流入中国,无法推动国际分工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只能促进国际分工,无法说明其他现象,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与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2023·沧州高三摸底)16世纪后期,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大帆船贸易实行特许证制度,而且该证可以买卖。从墨西哥、秘鲁到菲律宾,大量西班牙人凭借他们在美洲获得的白银大量抢购特许证,导致特许证的价格飙涨。由此可知,当时( )
A.三角贸易利润丰厚
B.西班牙人重视资本积累
C.太平洋贸易活跃
D.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故选D项;三角贸易是15—19世纪在欧洲、非洲、美洲间的奴隶贸易,排除A项;西班牙被称为“黄金漏斗”,其财富未转化为资本,排除B项;“太平洋贸易活跃”只是对题干现象的重复,排除C项。
14.(2022·菏泽高二上期末)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为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根据实际需要,公司有权在东印度任何要塞、工厂和种植园等地建立行政管理机构,有权提名和任命各地的行政官……根据董事会的决议,公司有权为保卫其贸易领域内的要塞、工厂和种植园等组建军队,实施军事上的防卫,并宣布对这些地区拥有主权。”这说明东印度公司的职能是( )
A.垄断贸易 B.经济掠夺
C.军事统治 D.殖民扩张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具有行政、军事等大权,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故选D项;垄断贸易是东印度公司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排除A项;经济掠夺主要是建立工厂和种植园,是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排除B项;东印度公司只是拥有军队和防卫权,但军事统治强调政治、军事为一体,相互作用,排除C项。
15.(2022·衢州高二下期末)下表为1750—1900年世界上部分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下列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国家(地区) 1750年 1800年 1860年 1900年
西方(欧美) 18.2 23.3 53.7 77.4
中国 32.8 33.3 19.7 6.2
印度 24.5 19.7 8.6 1.7
A.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B.所列亚洲地区国家的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C.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欧美制造业产值在全球的比重
D.世界殖民体系的日渐形成促使欧美和亚洲的实力易位
答案 A
解析 1750—1900年西方(欧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达到77.4%,中国、印度所占份额不断下降,说明世界贸易以西方(欧美)为中心,而不是多中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16.(2023·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末)(10分)白银与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材料二 1830—1846年中国白银外流数量
——数据来源: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别描述葡萄牙、西班牙开辟的通往中国的海上贸易路线。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830—1846年中国白银外流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1)路线: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中国;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中国。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中外贸易中,中国的丝、茶、瓷器等商品具有优势,为中国赚取了大量白银。
(2)变化:白银外流数量在1830—1838年处于上升趋势,1838—1842年处于下降趋势,1842—1846年又变为上升趋势。
原因: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外流数量上升;
第二阶段:中国的禁烟运动打击了外国的鸦片走私,鸦片战争影响了中外贸易,白银外流数量下降;
第三阶段: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放五口通商,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外国的鸦片走私再度猖獗,白银外流数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