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唯物史观: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作出评价。 史料实证:搜集相关史料,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垄断资本主义 电子商务
时空坐标
课时1 世界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用书(第45-46页)]
一战前 时间 20世纪初
表现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结果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 概况 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 经济概况 手段创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
科技革命: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
存在问题 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并没有解决; ②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图解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思维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主题一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名家论史 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材料 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读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开创市场经济新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史料探究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项目 俄国 (苏联) 德国(联 邦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1910年 原油产量 11.3 0.1 27.9 - - 0.3
钢产量 3.3 13.1 26.5 6.5 3.4 0.009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 - 0.4
钢产量 17.7 19.8 51.4 13.2 7.9 5.8
1950年 原油产量 37.9 1.1 266.7 - 0.1 0.3
钢产量 27.3 12.1 87.8 16.6 8.7 4.8
1970年 原油产量 *353 7.5 475.3 0.1 2.3 0.8
钢产量 *116 45.0 119.3 28.3 23.8 93.3
1990年 原油产量 *553 3.6 371.0 *88 3.0 0.5
钢产量 *154 38.4 89.7 16.5 19.0 110.3
注:带*的数据为原始数据,其余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
依据材料表格指出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概况出现的原因。
试答:
提示 概况:发展迅速。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深化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滞胀及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复苏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2022·鄂北六校高二下期中)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手工工场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引发经济危机
C.a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
D.b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线图中的a理论为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资本主义理论,b理论为主张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普遍推行,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理论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排除A项;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理论,排除B项;b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排除C项。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国家及新兴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用书(第46-47页)]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苏联与东欧 ①问题: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改革陷入困境。 ②结果:东欧发生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④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问题 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特点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中国对策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思考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两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举办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答:
提示 广交会的举办直接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思维点拨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概念阐释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主题二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名家论史
材料 斯大林国家工业化对农村的要求是:……为国家高速度工业化提供资金和积累的源泉……实行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下的卖方市场……全盘集体化、义务交售制,把农村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运行轨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违背列宁关于间接过渡的基本思想和方针政策。——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解读 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处境,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逐步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史料探究 苏联的探索
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损失了将近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1934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而且在1936—1940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1928年的水平。——[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1855—1996)》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走粗放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几点思考
——从“三个代表”思想看苏共败亡的教训》
根据材料思考苏联工业化走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有何特点?
试答:
提示 道路:牺牲农民利益来推动工业化;走粗放发展的道路。特点:农业集体化政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深化拓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始终存在,并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政策调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③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独立后,通过国有化计划等加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而走向衰落,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原因
①国家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③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建构。
④世界经济多极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22·白山市高二上期末)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  )
A.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
C.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
D.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22年,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受到了官僚主义作风的阻碍,从侧面表明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故选C项;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与“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不符,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法和手段。 3.苏联模式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家国情怀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解读 中国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教材补遗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读 新经济政策通过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使得苏联经济得以好转。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课时精练
1.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克)。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粮食 肉 糖
1919年 181 16.5 0.5
1925年 229 38.7 4.6
A.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
B.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C.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的消费量比1919年有较大的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变化主要是由于新经济政策地实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不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此时苏俄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新,故B不符合史实;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是在1928年,故C错误。
2.(2022·江西奉新一中高二阶段练习)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地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引发政治危机 B.持续时间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波及范围广
答案 B
解析 “慢性病”的特点是慢性发展,持续时间长,故B正确;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属于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之一,并不能体现“慢性病”,故A错误;破坏性特别大,强调的是经济危机对社会的严重的摧毁力,与“慢性病”无关,故C错误;波及范围广,形容经济危机影响的社会领域和地域广,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3.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答案 A
4.边际税率,是指征税对象收入数额的增量中纳税额所占的比率。20世纪2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铝业大垄断资本家梅隆,不断敦促国会进行减税。从1921年到1925年,美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发生了如下变化(图中圆圈处):
这一税率变化(  )
A.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B.改变了自由放任政策
C.保障了低收入者利益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21年到1925年,美国个人所得税中最高边际税率在下降,最低边际税率相对平稳,后期略有下降,说明高收入群体纳税明显降低,而低收入群体纳税变化较小。这一变化会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故选D项。
5.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所以材料中现象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故选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直占据主体地位,没有发生动摇,故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故排除D项。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  )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
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答案 B
解析 据上图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开放程度加深,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经济差距,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对外开放成果显著,并不是改革,排除D项。
7.《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避免这种历史重演,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建立“福利国家”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发展“混合经济”
D.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起了货币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因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国际协议和组织,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D正确;福利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混合经济”与题干中的“货币”无关,排除A、B、C。
8.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耶克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但与亚当·斯密过分强调市场不同的是,他认为自由主义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使竞争受到保护,并尽可能限制垄断的发展。哈耶克的经济理论(  )
A.导致国家利用财政税收干预经济
B.主张完全依赖市场调节经济
C.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滞胀”现象
D.促进各国大幅增加福利支出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哈耶克主张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理论有助于缓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现象,故选C项;哈耶克主张国家制定规则保护竞争,而非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排除A项;哈耶克主张国家制定规则保护竞争,而非完全依赖市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福利支出,排除D项。
9.(2022·淮安高二下期末)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措施(  )
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
B.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
C.导致了金本位体制崩溃
D.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答案 D
解析 经济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关税壁垒,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排除B项;1933年4月19日,美国取消金本位制,排除C项。
10.(2022·十堰高二下期末)据《中国财经报》公布的数据,2017年,金砖五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金砖国家国际贸易占世界国际贸易的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的比重从7%上升到12%,吸引外资的比重在2016年达到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这反映出(  )
A.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D.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金砖五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与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恰恰说明发达国家和金砖五国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A项;金砖五国不是区域集团化的组织,排除B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中的信息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是否最高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11.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共增长4 18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长至1957年的15.4%,增幅达0.7倍以上,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③“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都有了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有,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开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发展,均与城镇总人口增多,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1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一论断重在强调(  )
A.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已不可阻挡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C.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是动荡之源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答案 B
解析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的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B项。
13.(2022·鄂北六校高二下期中)(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达到巅峰。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丝绸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其兴衰变化,始终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精准反映。没有政治上的互信,没有某种军事机制的保驾护航,单纯的丝路贸易,也许只能停留在民间走私贸易的层面上。
——摘编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 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新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摘编自《中国的大博弈:通往新帝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1)因素:国家实力;政治互信;军事保障;市场需求。
(2)特征: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建立在已有合作平台基础之上;开放性更强,各国联系更为紧密;以各国利益共享为目标。
积极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政治上,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和地区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文化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
课时2 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知识点一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学生用书(第48-49页)]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背景 战争与经济危机影响下,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影响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影响 ①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②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③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2001年
意义 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表现 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影响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思考 下图是哪一个国际组织的标志,它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试答:
提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图解历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主题一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名家论史
材料 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是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建立起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史料探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有了享受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无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还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试答:
提示 意义: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深化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6)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提高。
1.(2023·如皋高三上调研)它“第一次以多边条约的法律形式提供了一套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并且对缔约各国的权利和义务做了具体规定”“是国际贸易法历史上一项极其重要的多边协定”。它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是第一个世界贸易的规范,结合所学可知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故选B项;《布雷顿森林协定》主要内容是对世界金融的规范,不是贸易的规范,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20世纪末发展的结果,所以它不是第一个与贸易有关的组织,排除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区域集团,而不是专门的贸易组织,排除D项。
2.(2023·恩施高三上期末)
年份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
1965 59.0%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5%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41页。
注:百分比合计不到100%是因为统计与经互会的贸易时,国家未被区分,故有误差。
下列各项中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稳步增长
B.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迅速
C.制成品和服务贸易长期主导世界贸易
D.发达国家长期主导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可知,从1965—1995年,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例在85.9%—96.7%,反映了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中的贡献很大,故选D项;“稳步增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80—1990年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维持在9%左右,“增长迅速”说法错误,排除B项;“服务贸易长期主导世界贸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知识点二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学生用书(第50-51页)]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宗旨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业务 活动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2.金融对生活的影响
积极 影响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
消极 影响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2009年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0年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15年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6年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思考 2008年,美国股市接连暴跌,金融市场陷入恐慌,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遭受空前损失。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于9月15日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使得此次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国际性的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持续而深远的负面影响。从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试答:
提示 现代国际金融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特别提醒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主题二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名家论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材料 1971年8月,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的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解读 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对美国来说,使美国无须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对世界来说,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史料探究 国际金融体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摘编自《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二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摘编自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变化。简要阐述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
试答:
提示 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旧金融秩序面临挑战。
影响:大大冲击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深化拓展 网络金融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化,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2)国际分工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价格,使优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普及。
(3)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人们可以享受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服务超越了国家界限。
(4)影响文化和价值观,国际文化、教育等理念互相交流、影响和融合,出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5)网络金融打破传统金融的地域限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交易不再受地域限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2022·三明市五县高二下期中)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给亚洲及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十年之后,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风暴恶化,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上述金融危机(  )
A.打断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反映了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
C.体现了现代国际金融的风险性
D.对中国经济发展未产生影响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出现金融方面的危机,但是没有打断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A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有所冲击,但美国仍处于霸主地位,排除B项;“对中国经济发展未产生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2023·稽阳高三联考)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
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
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
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其他国家兑换美元”等信息可知,这个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它使得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走向了体系化、规范化,故选C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 际贸易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 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 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全球化、电子 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史学前沿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了基础前提。
——摘编自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解读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教材补遗
1947年关贸总协定对缔约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它与之后经多边谈判而签订的一系列协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调节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一整套规则和法律框架。在它被世界贸易组织代替之前,关贸总协定共调节着100多个缔约方和20多个适用关贸总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多边经济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量的90%以上。——摘编自侯紫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进程(1947—1994)》
解读 关贸总协定确立了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一整套规则和法律框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课时精练
1.(2022·皖豫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不是“国际法人”,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国际法人资格条件,其地位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
A.弱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国际贸易更加有序发展
C.保证了自由贸易下交易的公平
D.实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化
答案 B
解析 在严格法律约束下,国际贸易发展会更加有序,故选B项;美国作为第一强国,自由竞争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推进贸易自由,但无法保证交易的绝对公平,在经济全球化的自由竞争中,第三世界国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排除C项;目前来讲,世界经济运行中仍然是强国占据优势地位,自由不等于公正,排除D项。
2.(2023·稽阳高三联考)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人类已经经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下列项中属于“第三次浪潮”带来的变化有(  )
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②电子商务、全媒体汇集渠道信息 ③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被打破
④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属于第三次浪潮中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故①正确;电子商务、全媒体汇集渠道信息是第三次浪潮中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故②正确;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被打破属于第二次浪潮的表现,不属于第三次浪潮带来的变化,故③错误;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是第三次浪潮中经济领域的变化,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022·十堰高二下期末)下图为2020年11月底刊发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世贸组织难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困局
B.美国经济政策带有冷战色彩
C.亚太经合组织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合作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答案 D
解析 漫画寓意是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故选D项;漫画中的信息没有涉及世贸组织,排除A项;漫画中的信息是关于经济领域的,并不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及亚太经合组织,无法得出亚太经合组织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结论,排除C项。
4.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形式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下列经济现象符合材料的是(  )
①百货公司的出现 ②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③电子商务的兴起 ④购物中心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与材料时间“20世纪后期以来”不符,故①错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迅速增长,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故②正确;20世纪后期以来,电子商务兴起,极大地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故③正确;购物中心最先出现于美国,其时间可以追溯到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5.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上述举措(  )
A.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受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C.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
D.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项正确。
6.(2023·丽水高三检测)俄乌冲突初期,卢布大幅贬值。为打破这一困局,2022年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政府、中央银行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不友好国家”从4月起必须用卢布支付天然气的费用。随后,卢布由最低时的1美元兑150卢布,一度突进到1美元兑52卢布。俄罗斯此举(  )
A.有助于规范国际能源交易结算
B.表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C.完美应对了当下各种国际挑战
D.有助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 卢布由大幅贬值到大幅升值,说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故选B项;俄罗斯的举措并不利于规范国际能源交易结算,排除A项;“完美”说法错误,排除C项;俄罗斯的做法是为摆脱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利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排除D项。
7.(2023·绍兴高三月考)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 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 ④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漫画可知,美元站在全球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的顶端,说明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故①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民币与欧元联手,故②错误;人民币正在大步向上,说明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故③正确;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是在二战后形成的,而漫画中的欧元是在2002年才开始启用,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现如今,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某银行称网上房屋贷款批复业务只需50秒;而另一银行更宣称,网上贷款业务25秒即可办妥。这反映了网络金融的特征是(  )
A.高效性和经济性 B.安全性
C.协调性 D.整体性
答案 A
9.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显示: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仅占有8%的财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生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滑
C.生产和消费间矛盾激化
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少数的资本家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却收入微薄,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会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结构的信息,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急剧下滑,故排除B项;当时美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尚未激化,故排除C项。
10.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后来成为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国家力量的发展变化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后来成为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美国实力增强,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使其提出的基本原则成为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贸易,不是金融,排除A项;“实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11.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后来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之后,欧洲、日本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故选B项。
12.2019年12月19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1.5亿美元贷款,以助力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强可持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下列关于世界银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使命是与贫困做斗争
B.其资金来自会员国均摊认缴的股金
C.该组织于1945年正式运行
D.该组织是全球唯一的发展援助机构
答案 B
解析 世界银行是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机构,其资金来源于会员国缴纳的股金,故选B项;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为成员国提供发展援助和技术支持,并不是与贫穷做斗争,排除A项;该组织于1945年建立,1946年开始运行,排除C项;“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3.(14分)关税水平指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口税率,用以衡量或比较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保护程度,关税水平值越大,国家的贸易保护程度就越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到1980年美国关税水平变化图
注:曲线(1)表示关税占全部进口商品额比例;曲线(2)表示关税占应征税进口商品额比例。这两个数据比例越高,说明关税水平越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断加重,在世界制成品市场和国内市场上不但面临日本、西欧国家的激烈竞争,还面临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国一方面迫使对它有巨额贸易顺差的日本等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强采取限制和报复的进口措施。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90年代,开放市场、低关税的做法成为世界主流,美国政府仍频频迫使对方国家顺从美国利益,减少对美贸易顺差。
——摘编自傅龙海《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关税税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贸易政策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美国关税水平呈下降趋势。
原因:经济危机的教训;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战后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贸易自由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影响:加剧了贸易争端和摩擦;阻碍了贸易自由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