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出现的问题。 时空观念: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认识近代以来城市化演进呈现的规律性特征。 历史解释:认识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改善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健康的现代观念、和谐意识。 唯物史观: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化 人口转移 产业调整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学生用书(第60-61页)]
1.西方
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进程 ①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影响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②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
鸦片战争后 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新时期 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思考 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造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们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怎样的现象?
试答: 
提示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
概念阐释 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而且在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主题一 城市化的演进
史料探究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从下列两图可见,农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90年代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的原因。
试答: 
提示 现代城市住宅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农民进城打工,电视等大众传媒使农村百姓了解了城市住宅的优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仿照城市住宅建造。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原因
项目 差异 原因
发达国家 起步早,发展快 工业革命影响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下图为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对趋势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③各国城市化均衡发展 ④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可知,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不断增长,说明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故①正确;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得到拓展,故②正确;“均衡发展”不符合逻辑,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故③错误;“得到解决”不符合史实,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贫富问题突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下列选项中符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1950—2015年)发展趋势的是(  )
A         B
C         D
(注:每幅图左边的数值为百分数)
答案 B
解析 1950年后原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积极发展经济,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故选B项;A项图示城市人口比重在1950年就接近50%,2010年比重接近80%,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排除;二战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非下降,排除C项;D项的波动不符合1950年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排除。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学生用书(第62页)]
建筑 技术 革新 背景 城市的发展
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城市 服务 社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设施 生活: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
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
钢筋混凝土 
思考 根据上图思考现代社会人们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
试答: 
提示 建筑技术的革新和便捷、丰富的城市服务设施。
1.(2022·荆州高二上期末)下表为天津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当时天津(  )
时间 大事
1892年 自来水公司建成
1896年 大清邮政设立办公楼
1900年 平安公园完工,以绿化为主,园内设景物
1906年 外商在天津开办电车电灯公司
A.城市建设规模宏大
B.城市基础设施完备
C.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答案 D
解析 表格信息反映了近代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故选D项;城市建设的规模宏大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增多,排除A项;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都不属于城市基础设施,排除B项;除了电灯公司是外商设立,其他设施并未说明由列强设立,无法体现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排除C项。
2.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安置房建设更加注重有高标准配套的交通网络、水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文化广场、球场、购物中心、社区诊所等公共设施,有的还引进了便民超市等。据此可知(  )
A.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城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C.我国城市化实现了均衡发展
D.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中心
答案 D
解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安置房建设更加注重有高标准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超市等,这说明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中心,努力提高居民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故D项正确。
知识点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 [学生用书(第62-63页)]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历程
(1)西方
水网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照明 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通信 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交通 ①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②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①近代中国
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表现 ①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应用
思考 材料 巴黎……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
材料反映了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试答: 
提示 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社区功能的完善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思维点拨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经历了从简单向复杂、从单一向多样、从低级向高级、从微观向宏观、从临时性向永久性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增长的需求是其发展的客观动因。
1.(2022·杭州高二下期末)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大城市存在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使得城市交通从平面交通向立体化交通发展,即城市交通呈立体化发展趋势,故选D项;城市治理能力不仅仅包含交通,单凭交通发展不能说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除A项;B、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2·北京西城区高二下期末)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D.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故选A项;煤气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电灯,排除C项;据材料无法得出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排除D项。
知识点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学生用书(第63-64页)]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贫富分化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其他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思考 材料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试答: 
提示 社会问题:英国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主题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名家论史 西方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解读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城市出现了污染严重,工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
史料探究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试答: 
提示 不足:城市化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不彻底性;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原因:农耕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强调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提高城市治理的效度。
(3)推进精细化社区治理模式,凸显城市治理的细度。
(4)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拓展城市治理的维度。
(5)落实法制保障,加强城市治理的力度。
1.(2022·青岛高二上期末)下表是1805—1842年英国城市和乡村刑事犯罪人数和案件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这一时期(  )
1805年 1815年 1825年 1835年 1842年
刑事犯罪被捕人数 英格兰和威尔士 4 605起 7 898起 14 437起 20 731起 31 309起
赫里福德郡(乡村地区) 2 109起 3 580起 4 405起 5 699起 6 032起
侵财类案件 所占比例 13.3% 34.6% 47.9% 59.4% 67.3%
A.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的失范
B.工业化造成道德水平滑坡
C.贫富分化导致了经济犯罪
D.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
答案 A
解析 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因此才出现了大量的侵财类案件,使得传统的城市管理机制失范,故选A项;工业化会推动社会进步,而不会直接造成道德水平的下降,排除B项;材料除了侵财类案件之外还包含刑事犯罪,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英国仍沿用旧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2.(2022·定州市高二上期末)2007年1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夫人在77国集团会议上发出警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增长最快的社区是贫民窟,贫民窟是日益增长的犯罪和暴力的中心。”由此可知,当代的城市发展(  )
A.导致失业率大为提高
B.存在着社会危机隐患
C.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D.制约了市民生活改善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贫民窟的问题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说明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社会安全隐患,故选B项;城市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城市化产生的问题,而C项属于城市化的原因,排除;城市发展有利于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近代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3.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 4.城市化在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家国情怀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解读 近代中国城市化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史学前沿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凡一国的城市,不论大小,均须以同样的方法治理。法国于1789年首先实施,法国几千个城市均采用统一的城市政府组织。普鲁士于1808年采用统一管理。英国于1835年制定了城市法典,使全国城市受同样的待遇。美国实行普通市规约制度,一方面禁止特别市规约制,又一方面扩充城市职权的范围。在城市权力的界限划定后,才谈得上具体的城市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具体的城市治理问题出现了,人口拥挤、盗窃、贫富问题等。尤其是传染病猖獗,1815年波斯尼亚鼠疫暴发,19世纪40年代中欧的马铃薯饥荒导致斑疹伤寒暴发,之后是通过公路、铁路交通遍布欧亚的亚细亚霍乱。科赫、巴斯德的科学研究作用固然大,但是公共卫生保障才是根本,19世纪下半叶以提供洁净水和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欧洲城市卫生革命遏制了瘟疫的蔓延。——摘编自张慰慈《市政制度》等
解读 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治理呈现出同质化管理,城市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9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城市治理逐步科学化,注重城市的卫生体系的建设。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课时精练
1.(2022·绍兴市高二上期末)下表为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其中1600年城市人口数为33.5万人(包含伦敦22万),1851年城市人口数为936万人(伦敦占230万,其中10万以上城市有10个)。由此可知,英国的城市化(  )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1 1801 1851
比例 5.25 8.25 13.50 17.00 22.00 32.00 54.00
A.推动工业革命成果在全球推广
B.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水平高,治理能力全球领先
D.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答案 B
解析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数10万以上城市有10个,说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故选B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不能反映治理能力的问题,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而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
2.(2022·台州高二下期末)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观察下列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C.英国工业化水平居世界首位
D.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
答案 A
解析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最早、美国次之、中国再次之,所以城市化水平伦敦最高、纽约次之、上海再次之,故选A项;“城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英国,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排除D项。
3.(2023·广东模拟)下表所示为近代以来英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这反映出此时的英国(  )
1848年 《公共卫生法》
1866年 《环境卫生法》
1945年 《工业分布法》
1946年 《新城法》
1947年 《城乡规划法》
1949年 《国家公园和乡村通道法》
1952年 《城镇发展法》
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C.工业化进程飞速推进
D.政府重视城市建设
答案 D
解析 表格中的法律都涉及城市相关问题,说明英国政府重视城市建设,故选D项;表格中的“《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虽然反映出当时英国的“城市病”,但不能反映“急剧恶化”,故排除A项;仅凭这些法律的颁布不能得出“议会权力逐渐扩大”,故排除B项;19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工业化,故排除C项。
4.(2022·大同市高二上期末)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水平较高,部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化水平已超过88%。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外交往的密切 B.国家政策的引导
C.民营企业的崛起 D.国企改革的深化
答案 B
解析 上海、北京、广州城市化水平较高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引导,故选B项;中外交往的密切是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排除A项;国家政策的引导使民营企业崛起,排除C项;国企改革的深化是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5.(2022·湛江高二下期末)19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通告,向民众介绍了公园的概念:找一块清净宽敞的所在,开辟出来,再能有天然的丘壑,多年的林木,加以人工设备,专在有益人群游玩。市民精神日渐活泼,市民身体日益健康。由此开始,北京市开辟了多家公园。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政治革命推动了市政建设
B.城市化进程体现了时代进步
C.公民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科学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 B
解析 北京修建多家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体现了时代进步性,故选B项;公园的建立与政治革命关系不大,排除A项;公民的政治地位包括公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北京开辟多家公园方便市民健身游玩,但其他地区及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尚未普及,故深入人心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6.(2023·石家庄月考)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建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C.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以来的欧洲国家逐渐重视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故选B项。
7.(2022·广州市高二上期末)下图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
A.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B.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
C.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
D.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上海街道出现煤气路灯,这说明近代工业文明开始逐步影响中国,故选D项;“比较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最早”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深入到各个角落”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8.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
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答案 D
9.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材料一 “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二 “曼彻斯特在1794年至1811年,19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26%,到了1820年至18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48%。”
A.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
C.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答案 A
解析 曼彻斯特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同时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故选A项;经济发展与财产犯罪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使城市化和社会问题并行,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不能完全反映题干,排除C项;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无法体现城市化进程的内容,排除D项。
10.(2022·宁德高二下期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
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种种现象充分表明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故选D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政府是如何处理这些投诉与纠纷的,排除A项;邻里纠纷不属于“阶级矛盾”的范畴,排除B项;投诉与纠纷大量出现,属于社会现象,与“经济秩序”无关,排除C项。
11.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 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
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答案 C
解析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最大影响因素,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动力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工业和商业资本的比重,未反映工业布局,因此得不出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的结论,排除A项;工商业的殖民化不会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工厂职工总体人数和商业资本比重,排除B项;西方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
12.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则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  )
①与西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关系 ②都与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 ③大多是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④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这些通商口岸开始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向这些通商口岸的集中,带动了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发展,故①③④表述是正确的,答案选A项;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重庆、武汉等并非沿海城市,故②表述是错误的,排除B、C、D三项。
13.(2023·鞍山一模)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
A.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
D.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修建新式道路系统,增加新式自来水系统,改良路灯制度,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故选D项;材料与公共卫生事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除了反映街道铺砖技术进步外,还有自来水供应、路灯制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立法的信息,排除C项。
14.(2022·梅州市高二上期末)如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
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
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
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C.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
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
答案 B
解析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工业市曼彻斯特人口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农业郡,说明工业对环境的破坏要更严重,故选B项;图中只能看出寿命的长短,无法判断其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从统计图中无法判断其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的关系,排除C项;从统计图中无法判断两地的社会财富总体情况与其分配情况,排除D项。
15.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
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看,资本家和普通人对城市的印象都不好,这表明无论资本家还是普通人都不适应城市化,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机器生产虽然会带来新问题,但的确推动了社会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领域的新变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立,排除D项。
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 立法情况
1848年 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 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 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年、 1894年、 1900年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摘编自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城市改造。(8分)
答案 (1)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人住房条件恶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英国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简评: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有利于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