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3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1)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3)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4)印第安文化。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的农业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他们培育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概况。 2.史料实证:归纳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征。 3.唯物史观:认识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4.家国情怀: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吉尔伽美什》 《天方夜谭》悬诗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古代西亚文化 [学生用书(第16-17页)]
文字 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和艺术 苏美尔人 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亚述帝国 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波斯王宫 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汉谟拉比法典》 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内容 (1)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2)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3)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价值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问题思考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
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上述诗句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观念?有什么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观念:重视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价值:是人类对生死谜题探索的一个缩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二手史料。
图解历史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代表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王权的权标。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主题一 古代西亚文化的特点
名家论史 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材料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解读 环境的不安全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安全感,两河流域的人民思想悲观色彩较为浓厚。
史料探究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萨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些社会状况?
(2)假如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此后古埃兰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体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古代西亚文化中的价值观
(1)虔诚敬畏。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多对太阳、月亮、雨水、雷电等都赋予敬仰和崇拜,都相信世间充满了善神和恶鬼。善神显形为带翅膀的公牛和狮子,被装饰在宫廷的大门两侧。如亚述帝国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2)公正仁爱。《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称法典条文是“公正的法律裁决”,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正仁爱思想。
(3)开放包容。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它流行数千年,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书写各种文书。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
1.(2023·济宁高二期中)《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保存至今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留下的文学珍宝,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保存下来,故选B项;A项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排除;C项是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并非两河流域的文字,排除;D项是古代中国的青铜铭文,排除。
2.(2023·无锡南菁中学高二期中)下表所列条文内容可主要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的(  )
法律文献 条文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耕牛租赁”活动的规定 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一年,他应该将辕(“拖犁臂”)牛的租金四石大麦(或)拉套(“中间和前头的”)的公母牛租金三石大麦向它主人支付
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主)三分之一斤银子(作为牛价)
古巴比伦时期关于“耕牛租赁”活动的规定 由承租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如果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免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担
A.耕作方式 B.货币体系
C.契约意识 D.租佃关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的契约意识,故选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耕作方式、货币体系和租佃关系,排除A、B、D项。
知识点二 古代埃及文化 [学生用书(第18-19页)]
文字 使用象形文字
文学 (1)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2)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3)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艺术 (1)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2)表现:豪华的陵墓、众多的神庙
科技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谈谈古代埃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借鉴:尊敬父母,奉行孝道,爱护子女,善待妻子,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主题二 古代埃及文化的特征
名家论史 古埃及文化探源
材料 法老宣称自己是“荷鲁斯之子”的神话,由于他对未来丰收图景的准确预测而更具震撼力。法老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灌溉使埃及社会有了明确的分工,而劳动中的分工协作使埃及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和谐有序的埃及社会形成了。
——摘编自赵克仁《古埃及和谐文化探源》
解读 埃及和谐文化形成与其宗教、生活方式关系紧密。
史料探究 古埃及对天人关系的探索
材料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的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关系: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实践神的意愿,神也会以某种方式予以回报,人与神和谐相处。
影响:神与人和谐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协作的愿望不断增强,集体主义大放异彩,大量的金字塔和神庙出现,伟大的埃及文明诞生并不断发展。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1)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法老作为古埃及专制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
(2)浓厚的宗教意识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国家。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3)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象形文字使埃及文明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埃及的莎草纸也在埃及文明向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答案 C
解析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文明得以孕育、繁衍。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故C符合题意。
2.(2023·廊坊高二期中)古埃及人把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还把他们的天文知识和几何知识结合起来用于建造他们的神庙,使一年里某几天的阳光能以特定方式照射到庙宇里。这说明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  )
A.集中于算术和几何两个方面
B.受到农业和神学的双重影响
C.主要服务于法老的专制统治
D.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是由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发展而来,而测地知识的发展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泛滥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这说明与农业生产有关,数学成就还被用于神庙建设中,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受到农业和神学的双重影响,B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古埃及人算术方面的成就,A项错误;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主要服务于法老的专制统治,不符合题干主旨,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古埃及数学成就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学生用书(第19-20页)]
背景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成就 文学 (1)诗歌: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故事集《天方夜谭》
科学 (1)代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3)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数字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地位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概念阐释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全书有3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
思维点拨 阿拉伯帝国的贡献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题三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名家论史 阿拉伯文化的形成
材料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解读 阿拉伯帝国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推动阿拉伯文化的形成。
史料探究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特点: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深化拓展 唯物史观——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地理: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东西方文化荟萃。
(2)政治: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
(3)统治者重视:统治者对先进民族文明的高度重视,继承和发展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
(4)宗教:历代哈里发奉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
(5)文化: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阿拉伯文化的开放性促使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1.(2023·威海荣成一中高二模拟)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答案 B
解析 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欧洲文明不是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2.(2023·长沙高二期中)花剌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字符号代替阿拉伯人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字符号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字符号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佛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字符号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A项;创立佛教的不是阿拉伯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3.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学术研究 阿拉伯对欧洲社会演进的影响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解读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教材补遗 古埃及的文明特点
在近3 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双脚又是侧面的。
——令狐若明《埃及学研究:辉煌的古埃及文明》
解读 材料反映了古埃及有悠久的文字传承和浓厚的厚葬风气,并形成独特的风格艺术体系。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答案 B
解析 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表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故B项正确。
2.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材料“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
3.两河地区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
B.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
D.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两河地区的人民通过战争或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以求得生产空间,而非对外移民或掠夺,排除A、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制定的,排除B。
4.(2023·洛阳高二下联考)在古埃及,哈皮神被人们尊为尼罗河神,他的基本职能是掌管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泛滥时,上自法老,下至埃及的普通民众都会对哈皮神进行崇拜和祭祀,祈求有一个好的丰收。这反映出古埃及(  )
A.法老借助宗教神化王权
B.农业的产生依赖大河流域
C.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D.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之情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祭祀尼罗河神是为了让神灵保佑农业生产,说明当时古埃及人对尼罗河泛滥的敬畏之情,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法老借助宗教神化王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之情,而非农业产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探讨农业与文明产生之间的关系,得不出“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的结论,排除C项。
5.(2023·邹城高二下期中)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据此可知古埃及(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重视农业生产
C.祭司主管农业生产 D.注重精耕细作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埃及人重视农业生产,甚至将农业生产的场景带入墓葬之中,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A项;祭司主管神权祭祀,排除C项;据材料得不出精耕细作,排除D项。
6.(2023·潍坊高二检测)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人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答案为C。
7.(2023·舟山高二下期末)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逐渐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C.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D.突出的医学成就是伊本·穆萨的《医典》
答案 D
解析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而伊本·穆萨的著作是《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这说明(  )
A.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
C.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
D.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答案 B
9.(2023·青岛高二下期末)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据此可知(  )
A.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
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
C.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励私人藏书
D.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和收藏,故选B项;题干提到的有书商、医生和王公,这些人并不全是精英阶层,且未与其他阶层人员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精英阶层垄断文化资源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提到了私人藏书,但并未提到阿拉伯是否支持和鼓励私人藏书,排除C项;题干仅提到了藏书一个现象,并不能据此得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
10.(2023·邢台高二下期末)《萨比天文历表》由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所著,他对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进行了纠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该天文历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阿拉伯文学成就世界领先
B.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
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 B
解析 “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体现了白塔尼对外国文化的吸收,故选B项。
11.(2023·洛阳高二下联考)《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它有两个著名原则,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
A.延续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B.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C.蕴含正义和公平的理念
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之光”,其原则虽然有同态复仇的色彩,但带有原始的公平色彩,即《汉谟拉比法典》蕴含正义和公平的理念,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早于罗马法,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汉谟拉比法典》使用状况如何,无法得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的结论,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权威,排除D项。
12.(2023·辽宁辽南高二下期中)埃及人对滋养他们的尼罗河与太阳有极大的敬畏感,他们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长短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埃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生态环境影响政治理念
C.宗教观念贯穿埃及人生活
D.埃及人把健康放在首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受制于自然环境,产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故选A项;生态环境影响政治理念与“顺应自然才能生存……标准”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崇拜自然,而不是宗教观念,排除C项;健康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说明埃及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把健康放在首位,排除D项。
13.(2023·辽宁辽西高二下期中)花剌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被誉为“代数之父”。印度数码(0—9)就是通过他的著作传入西方,使数学运算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化,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0—9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文化促成了欧洲社会转型
D.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将印度数码传入了西方,使数学运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阿拉伯人将原本的印度数码带到了欧洲,没有明确其对于欧洲社会转型层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排除C项;“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4.(2023·浙江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阿拉伯炼金术士在炼取“黄金”的过程中学会了蒸馏、结晶、升华、焙、烧等实验方法。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扬曾指出:“谁不做研究和实验,则他们任何时候都一事无成。”由此可见,阿拉伯科学(  )
A.彰显实证精神 B.体现承古萌新特点
C.理论体系完备 D.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阿拉伯科学家重视实验和研究,即彰显了实证精神,故选A项;承古萌新指继承古人思想成就,萌发新思维、新成就,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仅凭蒸馏、结晶、升华、焙、烧等实验方法,不能说明理论体系完备,排除C项;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特质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5.(2023·杭州S9联盟高二下期中)“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该学者强调(  )
A.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学习热情
B.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C.阿拉伯帝国统一是文化繁荣的根本
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化发展的源头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学习热情极高,故选A项;题干没有关于其对世界历史影响的信息,排除B项;帝国统一并不是文化繁荣的根本,排除C项;西方文化发展的源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排除D项。
16.(2023·洛阳高二下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巴斯王朝(750—1258)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一些哈里发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从而促进了翻译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执政期间,耗资20万第纳尔,将“智慧宫”扩建成一所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智慧宫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翻译家、抄写人员等,他们分别从事翻译、注释、校勘以及著述等多项工作。在麦蒙的鼓励和鞭策下,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达到鼎盛。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从而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古代文化遗产。——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西欧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阿拉伯人对希腊古典文化、古代犹太文化和古代其他文化的解释以及自己文化建构的成果,在10世纪前后通过两大渠道传入了西欧,给西欧的中世纪带来了关注科学、人自身以及世界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阐释宗教教义的理性意识。所以14世纪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有着阿拉伯人的贡献。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假如没有阿拉伯人创造的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所得出来的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哲学思想,也就没有对基督教进行重新解释的、庞大的体系的形成。正是在此基础上,欧洲在13世纪诞生了中世纪最高的精神成果——经院哲学体系。
——摘编自刘建军《阿拉伯文化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翻译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西传对欧洲文化的影响。(9分)
答案 (1)背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对文化教育和人才的重视;地处几大文明交汇处,文化交流频繁;阿拉伯文化广泛吸收借鉴东西方文化。
(2)影响: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文献,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给欧洲带来了关注科学、人自身和世界的文化因子,成为欧洲近代理性主义的重要来源;促进了中世纪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基督教理论的发展和经院哲学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