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2.唯物史观: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区域文化发展的关系。 3.历史解释:分析古代印度、朝鲜、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家国情怀:感悟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大和绘 武士道精神 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高丽史》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文化 [学生用书(第27-28页)]
背景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成就 思想 (1)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3)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影响 (1)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维点拨 印度教
4世纪,婆罗门教吸收其他宗教及哲学的精华,发展为印度教,宣扬世袭等级制,相信轮回转世。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图解历史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主题一 古代印度文化
名家论史 古代印度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材料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传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宣称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和要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 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种姓制度,印度文化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并且通过创造精美的史诗保存和传播文化。
史料探究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材料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摘编自《摩奴法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及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产生。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古代印度文化的发展特征
(1)以宗教为中心: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而且类型繁多。
(2)重视佛教文化: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学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3)以史诗代替历史:印度最为著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
(4)等级制度森严: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各种姓之间界限森严,其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地位极不平等。
(5)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印度复杂的地理环境、众多的民族、政治上长期的分裂及外族的不断入侵,使其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面对外来文明的挑战,印度文明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包容性的特征。
1.(2023·济宁高二期中)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句话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度
C.分封制 D.分化制度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A项正确;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B项错误;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社会中人的身份是不可改变的,体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而不是分化制度,D项错误。
2.(2023·太原高二期中)“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 A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学生用书(第28-30页)]
1.古代朝鲜文化
成就 科技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史学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文学艺术 (1)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文化交流 (1)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2)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3)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思维点拨 朝鲜文化的发展受中国科技的影响
朝鲜的活字印刷术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并且借鉴了中国铸币技术和工艺。
2.古代日本文化
成就 思想 (1)日本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2)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文学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建筑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艺术 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文化交流 (1)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2)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概念阐释 大和绘和浮世绘
(1)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
(2)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木刻版画艺术,为顺应市民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问题思考 古代日本是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古代日本积极学习借鉴中国文化;日本对中国文化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将中国文化有机地融合到日本本土文化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主题二 东亚文化圈
名家论史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材料 隋唐至明清时期,日本的文字“是8世纪以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许许多多人为了便于实际使用而逐步简化汉字并固定下来的结果”。受中国文学、美术的影响,日本物语与描绘日本风景和风俗的绘画产生,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本人的佛教、饮食、衣着等方面。越南最迟到公元2世纪接受了汉文化。越南也对中国的文化、文学、服饰及行为规范进行高度模仿。朝鲜建立了汉式的政治模式,从中国传入的佛教在朝鲜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东亚诸国文化也通过移民、遣使、留学、贸易传入中国。此外,封贡体系使东亚各国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东亚文化圈由此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摘编自孙泓《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解读 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东亚各国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和深入发展。
史料探究 日本“大化改新”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作汉赋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朝。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大化改新使日本学习了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特点: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2)作用: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天皇确立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日本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性的一次重大改变。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输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2)选择性与主体性:日本将外来文化吸收、选择、融合,在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择其所长,去其所短,创立日本特色的文化。
(3)实用主义:以儒学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后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来规范统治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推动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儒学成为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
(4)收放自如:当日本需要中华文化时,则敞开胸怀,如饥似渴地吸收。当它不需要或觉得没有必要时,它则利用天然屏障与外界隔离,对已有的文化进行咀嚼、消化,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
1.(2023·保定高二期中)有学者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了法隆寺“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本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故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23·日照高二期中)据下表判断(  )
朝鲜 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 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A.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B.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D.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答案 B
解析 据表可知,中华文化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生命力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即其辐射力非常强大,故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题干表格内容仅是述及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能据此扩大为“东亚一体观念”,排除D项。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学生用书(第30-31页)]
1.成就: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代表 主要成就 宗教
玛雅文化 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
印加文化 建造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阿兹特克文化 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易错提醒 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不同
金字塔是玛雅建筑的杰出成就之一,但它与埃及金字塔却有不同的作用。除个别的金字塔外,玛雅金字塔一般不作为墓葬存在,而是作为祭祀场所。在玛雅金字塔顶都建有神庙,用来祭祀和观察天象。
2.毁灭
(1)时间:16世纪后。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
问题思考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影响: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②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美洲印第安文化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传染性疾病,使得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主题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名家论史 玛雅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材料 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书》把玛雅文明划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古典时期,从公元292年到公元900年;后古典时期,从公元900年到公元1527年。玛雅人有“美洲的希腊人”之称。
——摘编自张延玲、隆仁《世界通史(图鉴版)》
解读 玛雅文明历史悠久,成果辉煌,影响广泛深远。
史料探究 玛雅文明的变迁
材料一 我们在密林中披荆斩棘,开辟通路,发现一座方形石柱,高约14英尺,各边宽约3英尺,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前面是一位衣着奇异富丽的人物形象,面部表情凝重、肃穆,令人极其震慑。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它前面3英尺远处,是一块同样刻有人物形象和装饰图案的大石块,在这些不期而遇的纪念碑刻前,我们心中立即升腾起对美洲文化遗存的神秘莫测之感,真是刻骨铭心。——摘编自诺曼·哈蒙德《寻找玛雅文明》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纪戛然而止,从此被丛林吞噬;二是出现在尤卡坦半岛的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16世纪被毁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哪几方面的文化遗存。各反映了哪方面的成就?
(2)在材料二中的三种“失落”中,你认为哪一种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为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这反映了玛雅人的建筑成就。发现了方形石柱侧面刻满的独特文字,这反映了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2)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玛雅地区的文化受到了野蛮摧残。同时,也有迹象表明,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源于欧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天花等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的极大减少,造成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古文明毁灭殆尽。(选取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美洲文化的特点
(1)有悠久的历史。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分布在美洲许多地区。
(3)涉及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农业、宗教、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4)对世界影响非常大。如玉米、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多个地方。
1.(2023·南京高二期中)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10—15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答案 C
解析 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的教育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以及教育形成了体系,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平等意识”,排除B项。
2.(2023·广州高二期末)“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  )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文明均位于美洲,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美洲地区无关,排除。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交融,为印度浓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3.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4.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它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特征。 5.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文化。
教材补遗 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发展与衰落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带,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解读 古代印第安人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下,创造了瞩目的多元文明成就。其文明特点表现为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呈现封闭孤立状态,宗教文明成就突出,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
史学争鸣
过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较高的测年精度以及分辨率较高的古气候记录,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逐渐显露出来,对全新世气候突变现象认识不断深入,气候环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据Hodell等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吴文祥、胡莹、周扬《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解读 材料反映自然气候条件的突变对古代玛雅文明的影响,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之一。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2023·洛阳高二下联考)古印度时期,进行城市建设需要用大量数字来计算,而石子计数和结绳计数这两种方式因效率过于低下而不适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并逐渐被广泛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古印度艺术与宗教有关
B.古印度文明世界领先
C.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D.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的需要催生了计数符号,即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科学的发展,而非艺术,排除A项;题干没有与其他古文明的比较信息,得不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B项;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并不能说明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排除D项。
2.(2023·舟山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他人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
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
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古代印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都受到佛教因果思想的影响,即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故选C项;“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印度文明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既体现在人种、语言和宗教的接纳与发展方面,又体现在贸易交换和文化交流的广泛性方面,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3.(2023·东莞高二期末)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反映出新罗认可入唐学习的学生,即认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
4.(2023·辽宁六校高二期末)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下述史实反映了(  )
4世纪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被带到日本 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皇室贵族阶层之间传播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 13世纪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理学,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
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
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
答案 B
解析 根据资料卡片内容分析可知,从4世纪末到13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并得以传播,说明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但不能说“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A项错误;“全方位吸收”说法错误,C项错误;儒学不仅对日本上层社会有影响,而且在民众中也得到传播和发展,D项错误。
5.(2023·邢台卓越联盟高二下月考)镰仓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没有信仰。但在镰仓时代(1185—1333),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统治时期(  )
A.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B.开始传播佛教文化
C.倡导文化教育普及
D.宣称是太阳的后裔
答案 A
解析 “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中武士形成自己的文化,即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故选A项;佛教文化隋唐时期已经传入日本,排除B项;“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强调适合武士精神的需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日本是太阳的后裔这一信息,排除D项。
6.(2023·辽西高二下期中)公元7世纪前半叶,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这个时候也是日本“百事皆仿唐制”的“全盘唐化”的时代,“无论是儒教、佛教、律令政治,还是学问艺术各方面,都是照搬唐朝的样式,或者稍加修改增删,总之,无不与唐风有关”。这反映出(  )
A.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日本接受了唐朝政府的册封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答案 A
解析 中华文化外传后对东亚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众多内容上纷纷效仿唐朝,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在众多内容上纷纷效仿唐朝,而非儒家文明的日本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效仿,没有体现唐朝政府对日本的册封,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并非仅学习儒家文明,排除D项。
7.(2023·洛阳高二下联考)从迄今为止的发掘来看,阿兹特克雕刻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帝国用于祭祀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雕刻,它们借助巨大的规模、繁缛的象征图案、骚动的生命力和狂热的宗教感情产生一种深沉的、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缘于(  )
A.政教合一的体制环境
B.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C.对外扩张的好战心理
D.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的雕刻艺术与祭祀有关,渗透着狂热的宗教感情,这缘于阿兹特克政教合一的体制环境,故选A项;“高度发达”说法错误,排除B项;对外扩张与雕刻艺术无关,排除C项;具有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不一定能雕刻出高超的艺术,排除D项。
8.(2023·恩施高二期末)近代西方有位学者对某一文明做如下描述:“它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它在农业生产、天文学、建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记载了文明的传奇与神秘。”据此推断,该文明最有可能是(  )
A.古埃及文明 B.玛雅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苏美尔文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玛雅文明的金字塔是用来进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建筑,而且玛雅文明使用象形文字,据此推断,该文明是玛雅文明,故选B项;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并不具备天文观测的功能,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没有修建金字塔,排除C项;苏美尔文明没有修建金字塔,且其文字为楔形文字,排除D项。
9.(2023·绍兴高二模拟)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选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至今仍无法被释读,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故①正确;羽蛇神金字塔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故②正确;古代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故③错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2023·嘉兴高二期中)一位史学家指出:“当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下列选项中,属于“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是(  )
A.编著《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B.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C.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D.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是印加人,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故选C项;编著《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的是阿拉伯人伊本·穆萨,排除A项;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的是阿兹特克人,排除B项;创造出20进制是玛雅文明的成果,排除D项。
11.(2023·肇庆高二期中)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桑奇大塔,查找搜集了关于“印章文字”的资料,而且通读了描写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文学作品。该文明(  )
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
C.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D.推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地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桑奇大塔”“印章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属于古印度文明,根据材料“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争夺王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内容出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佛教同样发源于印度,故选D项;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是俄罗斯文明,排除A项;以金字塔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是美洲玛雅文明,排除B项;吸收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日本和朝鲜,印度文明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小,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12.(2023·郴州高二期中)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崔承老主张学习中华文化先进的典章制度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故选C项;“全盘吸收”与题干中“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相悖,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高丽王朝应向北宋政府称臣、朝贡等信息,排除B项;“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以偏概全,未涵盖“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的信息,排除D项。
13.(2023·大理高二期中)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伟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A.农业经济极其发达
B.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C.建筑艺术水平较高
D.以宗教信仰为生活中心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的建筑宏伟壮观,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选C项;“木排上种植花草”而非农业作物,且“极其发达”说法夸大化,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道路的描述,得不出“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结论,排除B项;“塔顶建有供奉主神……蛇头石雕”强调的是宗教建筑艺术,与以宗教信仰为生活中心无关,排除D项。
14.(2023·重庆高二联考)《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美洲)完全可以为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媲美。”该论述的主要依据是(  )
A.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相对落后
B.美洲当时还不具备文明的特征
C.殖民扩张为美洲注入了活力
D.印第安人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文化的独特性,而非落后性,排除A项;当时美洲已经出现文明,如玛雅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
15.(2023·湖北高中六校高二下期中)玛雅人笃信宗教,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此外,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  )
A.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B.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C.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D.玛雅人生活富于宗教色彩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笃信宗教,宗教事务在国家政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未说明祭祀活动与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太阳神在玛雅诸神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排除C项。
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你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摘编自《佛陀传》
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情节:旃陀罗尼提遇到佛陀赶快躲开。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概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其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旃陀罗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
评价:这一制度通过严格规定社会等级,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古代印度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但等级之间权利和地位的严重不平等,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动荡,促使佛教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