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 (含答案)——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 (含答案)——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认识人口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1.时空观念:了解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全球流动的阶段及路线。 2.史料实证:认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掌握美国的移民文化和新加坡的移民社会特征。 3.唯物史观:分析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作出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 知识精英 移民文化 难民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学生用书(第43-44页)]
1.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原因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表现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④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表现 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跨国公司出现,全球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增多
问题思考 分析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劳动力流动出现“知识精英”迁移新趋势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题一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名家论史 二战后移民的特点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20世纪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 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解读 二战后国际移民的特点:移民的流向和移民主体均发生转变。
史料探究 二战后世界的人口流动
材料 二战结束初期,大量亚欧苦役劳工返回祖国,战败国日、德士兵和平民从占领地被遣返回国;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到了20世纪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对全球人口流动现象予以说明。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示例: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
说明:二战结束后,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要是政治性流动,有利于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和战后经济的恢复。20世纪60年代,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美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拓展深化 历史解释——认识20世纪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
(1)数量不断增多。
(2)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二战后,自由移民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迁移人口从“蓝领”转变为“精英”。
(4)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国际移动的主要形式。
(5)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1.(2023·烟台高二阶段检测)2017年底,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并称其“损害美国主权”。美国国务卿在声明中指出,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  )
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的国际关系
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C.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
D.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
答案 D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以维护主权为借口,退出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说明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故选D项;冷战思维左右国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排除B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不能说明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排除C项。
2.(2023·涿州高二质检)下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此可知移民(  )
时间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1980—1990年
比例(%) 11 33 39
A.主要来自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
B.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
C.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知识精英”
D.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加深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程度,故选B项;依据材料数据不能判断移民的来源,排除A项;材料只是移民在美国总人口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不能体现移民身份,排除C项;1960—1990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科技发展,与移民关系不大,排除D项。
知识点二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学生用书(第45-46页)]
概念 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民
类型 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
表现 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对难民的救助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了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问题思考 阅读“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图片,这些历史文物佐证了怎样的一段历史?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推行屠杀犹太人的政策;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利用上海租界的有利条件,为大量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帮助大批犹太人躲避了纳粹德国的迫害。
(2)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承载的是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人向另外一个同样需要帮助的民族伸出援手的历史,既是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居住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中国与以色列命运相连的历史见证。
主题二 难民问题
名家论史 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一俟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解读 上海在二战期间为犹太难民提供庇护,是二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友善与包容互助。
史料探究 难民问题的产生因素及其应对方法
材料 几十年来巴基斯坦社会时局动荡不稳,大量难民流离失所,避难逃到沙特、伊朗、约旦等周边国家,难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园,造成国际难民问题突出。索马里内战在1990年爆发,班图族人民属于少数族裔,因此,在内战中饱受屠杀与苦难,大量难民逃往外地,比如,邻国埃塞俄比亚。这些人民也成为国际难民。——黄格《国际难民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国际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所作的努力。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原因:社会时局动荡;民族冲突与矛盾。
努力:成立联合国难民署;制定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确立“世界难民日”。
拓展深化 唯物史观——理解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原因
①政治: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冲突等。
②经济:贫富两极分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矛盾等。
(2)应对措施
①救助难民应遵循人道主义与人权原则。
②坚持不推回原则和临时避难原则。
③落实目的国管理难民的责任与义务。
④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合作。
1.(2023·济宁高二期中)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截至2021年,全球的难民超过8 400万人。2021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团结一致,万事皆成”。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东、南亚和非洲的难民问题主要是战争、宗教或部族矛盾以及恐怖主义导致的,说明安全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故选B项;难民反映出部分地区生存环境恶化,但不能证明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和宗教冲突的现状,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就此产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仍有近500万难民等待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援助。据此推知,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
A.推动国际难民救助体系完善
B.导致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家园
C.致使联合国财政不堪重负
D.增加社会及经济危机风险
答案 D
解析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由战争导致,战争使社会环境动荡,难民逃亡更会给周边国家带来经济和社会危机的风险,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国际难民救助体系完善问题,A项错误;导致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家园的是战争,不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联合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无法得知联合国财政是否不堪重负,C项错误。
知识点三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学生用书(第46-47页)]
1.美国“移民文化”
由来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特征 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影响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思维点拨 移民文化的形成及影响
人口的迁移,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汇,而在这种文化借鉴与适应中所产生的文化认同,往往能催生出一种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古代历史上的“泛希腊化”和近代的“美利坚文化”均是如此,多样性的文化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创新和活力。
问题思考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相互融合。这一观点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2)“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性”。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也构成挑战。
2.新加坡“移民社会”
背景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经济发展并获得了独立
人口构成 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特征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表现 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主题三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名家论史 深圳移民文化
材料 移民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地方定居或居住了较长时间的人口。以移民为基本成员的城市可称之为移民城市,它具有客强主弱和人口高度流动的特征。深圳移民文化以其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深圳移民文化以其开放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以其兼容性营造了和谐发展氛围,以其创新性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刘志山、兰美荣《移民文化与深圳特区的发展》
解读 深圳移民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 19世纪50年代初期,正是加利福尼亚有名的淘金热盛极一时的时候,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里,在美国西部所有的矿山、森林、牧场和工地里,都有他们(中国人)在工作。他们修建了加利福尼亚的主要铁路,特别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铺修了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西半段,这是一个英雄的成就。……由于移民来源的多样性,加上移民的频繁流动,美国人民在发展中显示了讲求实际、革新进取的精神。
——摘编自《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根据材料,说明移民与美国发展的关系。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移民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关系:移民积极参与美国的经济建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移民讲求实际、革新进取的精神是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保证,没有移民以及移民文化,就不会有美国经济的繁荣及多元文化。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归纳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的特点和认识
(1)特点:多元文化并存、融合,创造出一种新文化;多元文化间存在冲突,需要调适。
(2)认识:尊重多元化和个性,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鉴,夯实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1.(2023·天津高二期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看到新加坡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传统亚洲价值观念里相关道德、义务和社会观念的内容逐渐被西方化、个人主义和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取代,决定在学校倡导儒家道德课程和其他宗教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防止新加坡过度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  )
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
C.彻底消除残余的殖民地文化
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在学校倡导儒家道德课程和其他宗教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并非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排除A项;材料与消除殖民地文化残余、复兴传统民族文化无关,排除C、D两项。
2.(2023·辽宁六校期中)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A.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B.移民导致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 D.移民推动美国文化格局的多元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示意图可知,美国移民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来源较广,不同地区的移民推动了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D项正确。移民并未解决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排除A项;B、C两项由材料无法推出,均排除。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战争、灾难、贫困等因素导致难民问题,国际社会努力为难民提供救助。 3.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教材补遗 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 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为8.6%,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摘编自邬沧萍、陈卫《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
解读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但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导致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
学术前沿 当代国际移民的影响
就国家安全层面而言,国际移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国土安全、公共安全与文化安全。国土安全主要指国际移民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公共安全表示移民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而文化安全主要指的是因文化差异以及融合问题而引发的不同族裔之间的社会关系。——陈积敏《当代国际移民的趋势、安全挑战及其应对》
解读 材料反映当代国际移民对一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2023·云浮高二期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
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
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答案 C
解析 21世纪初,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中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促成材料中现象出现,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而且美国一直大力引进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排除A项;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从欧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非亚洲独有,排除B项;战后世界经济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
2.(2023·洛阳高二期中)自2005年以来,德国制定政策,允许投资德国公司并带来益处的外国公民在3到5年后获得德国绿卡;欧盟委员会也制定和实施了《全球移徙和流动办法》,支持与新兴国家发展“流动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外国出生者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这反映了(  )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B.南北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
C.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
D.跨国公司对移民的依赖性
答案 C
解析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劳动力向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愈发凸显,材料中德国和欧盟的做法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应对,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欧洲经济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容易拉开南北差距,排除B项;虽然跨国公司在当代劳动力全球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并不依赖移民,排除D项。
3.(2023·宜昌高二月考)据统计,2010年在我国生活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有60万,2016年有7 600万外国人出入境。中国城市内部的国际移民既有从事高级生产性人才,也有从事服装、日用品外贸行业的移民。与欧美国家类似,中国城市内部也出现了移民聚落。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各国政府采取优待政策
B.发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D.跨国公司对经济的主导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21世纪初,来华外国移民大量增加,从事生产和外贸,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C项正确;外国人来华主要受中国国家政策影响,而非“各国”政策,排除A项;21世纪初,来华外国移民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交通便利是次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移民活动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排除D项。
4.(2023·赣州高二月考)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占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洲为8.6%,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这表明当代国际移民(  )
A.流向强国是绝对主流
B.导致多国文化多元化
C.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D.推动了国际人口增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国际移民在各地的比例不尽相同,故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明显不符,排除;导致多国文化多元化,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国际移民与国际人口增长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5.(2023·邯郸高二月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移民逐渐兴起,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和文化资本,在社会中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同时获得接收国的市场优势和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对于地方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这一状况说明(  )
A.交通发达为移民奠定基础
B.国际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移民潮
D.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移民中的“知识精英”数量增多,说明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国际劳务市场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知识移民兴起、发展,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6.(2023·扬州高二检测)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成立了庇护援助局和联合委员会,并颁布《庇护和移民法》《人权法》。英国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如难民理事会等机构从微观层面出发,为难民提供咨询、语言、住房的帮助,也配合政府的具体方案解决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较为妥善地解决了难民问题
B.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给予了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
D.对难民给予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完善立法等方式解决难民问题,民间的非政府组织也配合政府解决难民问题,加强了对难民的援助,D项正确;虽然英国针对难民问题采取了措施,但材料未提及其效果如何,排除A项;材料所述属于难民管理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体现英国给予难民援助,但未提及给予国民权利,排除C项。
7.(2023·保定高二期中)下图所示是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2004—2018年全球流离失所人口统计。其中,2018年被迫流离失所人口数,已超过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任一国家的总人口。这反映了(  )
A.战争与地区冲突多
B.联合国注重救助经济难民
C.难民问题的严重性
D.战争使难民数量逐年增长
答案 C
解析 据图信息可知,2004—2018年世界难民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4—2018年增长较快,这说明世界难民问题的严重性,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这一时期的难民问题是战争与地区冲突多所致,排除A、D项;材料信息没有说明这些难民属于经济难民,排除B项。
8.(2023·云浮高二期中)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最能表明现代埃及文化(  )
A.是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产物
B.反映民族独立与复兴的愿望
C.代表了阿拉伯文化的多样性
D.体现本土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埃及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是埃及本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的结合,D项正确;现代埃及文化受到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影响,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愿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埃及文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阿拉伯文化的多样性,排除C项。
9.(2023·青岛高二期中)拉丁裔美国人是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近年来成为超过非裔美国人的第一大少数族群。他们大多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拉丁裔美国人近年来成为超过非裔美国人的第一大少数族群,他们中不少人还使用西班牙语为日常生活用语,这反映出大量移民的涌入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
10.(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中)新加坡《儒家伦理》教科书(1984—1992年颁行)在讲到“种族之间的信赖”时,指出“我们必须有共同的信念:大家都是新加坡人……人人地位平等,有权利也有义务。所以,大家必须互相尊重,决不能有歧视别人的心理。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一思想的宣扬旨在(  )
A.否定社会族群间的差别
B.强化国民身份认同
C.构建东西融汇的新文化
D.弘扬儒学大同精神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在宣扬国民平等,有利于强化新加坡的国民身份认同,B项正确;这一思想是在宣扬国民认同,但并不代表否定族群间的区别,排除A项;宣扬国民平等的目的并不是构建新文化和弘扬儒学大同精神,排除C、D项。
11.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动用100多架次飞机,派遣数千名随军科技专家组成一支特殊部队奔赴轴心国物色科技精英,最终使2 000多名科学家流向美国,如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这反映了美国(  )
A.力图改变西方文明进程
B.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C.试图缓和冷战中的对抗
D.巩固了科技领域强国地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美国从德、日等国家吸收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巩固了美国科技领域强国地位,D项正确;力图改变西方文明进程夸大了美国的意图,排除A项;材料强调科学家流向,不属于科技合作与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的时间是二战即将结束,还未进入冷战,排除C项。
12.(2023·湖南五市十校期中)近期乌克兰与俄罗斯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战争导致很多难民涌入欧洲。欧盟对难民的安排实行的是强制摊派给成员国,这种做法遭到以奥地利为代表的一些成员国的抵制。这表明(  )
A.欧盟的发展遭遇严重挫折
B.难民问题应由当事国解决
C.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冲突
D.一些国家戴着“伪民主,假人道”的面具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难民的安置方案引起欧盟某些成员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担心难民的涌入会影响自身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体现了民族主义与区域合作的冲突,故C项正确。欧盟内部对难民的安排存在意见分歧不能说明欧盟发展遭遇严重挫折,A项错误;难民是由当事国引起的,他们是这一现象的制造者,自身是解决不了的,B项错误;一些成员国抵制难民,考虑的是国内的发展,和民主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13.(2023·菏泽高二月考)20世纪7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推行“文化同化”政策,即以英格兰文化代替其他民族文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不成功的。1979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效仿加拿大等国采纳“多元文化”政策。这一转变可以说明澳大利亚(  )
A.文化同化政策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
B.放松了对外来移民的控制
C.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的国情
D.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种群众多,文化多样,其效仿加拿大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这说明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的国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澳大利亚的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澳大利亚并没有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排除D项。
14.新加坡公共假期包括:开斋节、农历新年、哈芝节、耶稣受难节、劳动节、卫塞节、国庆节、屠妖节、圣诞节。这反映(  )
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
B.新加坡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C.现代科技下文化认同的危机
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不同节假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性,A项正确;新加坡文化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材料并未体现其是否浓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认同危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排除D项。
1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 are 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
B.南北方民族交融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可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人口流动,但也为欧洲人带来了认同焦虑,故选C项。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政策演变表
时期 有色人种移民状况
二战后初期 英国人口问题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战后英国每年需要移民1.4万人
《1948年英国国籍法》颁布,获得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公民获准进入英国并寻找就业机会。加勒比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体力劳动者大量进入英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外交转向实行面向欧洲的现实主义政策。《1962年联邦移民法》规定,英联邦范围内的各国公民,除非获得工作机会,否则不再有权在英国定居。前殖民地的大多数有色人种移民因学历较低受到限制。但随后的《1972年移民法》却规定欧共体成员国公民可以在没有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英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英国全面修改《国籍和移民条例》,严厉对待非法入境者,以保证那些可能和恐怖分子有关系的庇护申请人不会成功
2002年起试行高技术移民项目。在试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成功接收了3万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请
材料二 在有色人种移民潮的冲击下,英国变成了一个有着庞大的亚裔和黑人社区的多种族国家。移民与本土居民的碰撞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如建立在资本扩张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对资源有限性担忧而引发的移民忧虑、基于文化冲突的暴力事件等。英国的移民政策面临着限制与自由流动之间的艰难选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鑫《〈人生七年〉: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政策演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二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政策演变的认识。
答案 有色人种移民政策是当今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既展示了外来移民与英国的关系,也反映了英国社会运行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国内外现实环境的变化,移民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二战后的英国移民政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多方面的影响。二战后初期,劳动力短缺促使英国放开对移民的大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和外交政策的转变又使英国逐渐收紧对有色人种移民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环境下,英国制定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移民。英国的移民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英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它又面临着限制移民与允许移民自由流动之间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