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学案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学案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22: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人类战争的阶段性:人类历史上,战争连绵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尽相同。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为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而战;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
2 战争影响的双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 2.历史解释:概述希腊化时代的特点和蒙古西征的影响,认识战争造成了文化破坏,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3.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影响,认识古代战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意义。 亚历山大东征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 《马可·波罗行纪》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学生用书(第63-64页)]
1.亚历山大远征
过程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统治 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结果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影响 消极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积极 促进了文化融合,推动了希腊化进程
图解历史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
2.希腊化时代
含义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表现 ①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②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局限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概念阐释 希腊化
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与此同时,东方文化对希腊也进行着反向渗透,多种文化的融合构成了希腊化文化。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位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提示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托勒密王朝让希腊人充当士兵,给了他们一系列特权,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成为埃及的统治者。与此相反,埃及人是被统治者,是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不同的异族,所以这位希腊人试图利用自己的希腊人身份,从国王那里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主题一 文化的破坏与重构——“希腊化时代”
名家论史 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文明交流
材料 “希腊化”一般指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北非、西亚、中亚和希腊世界,包括他去世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其实这一时期地中海和西亚、北非历史的基本特点是东西方文明大交汇,以及东方各文明之间更加密切地交往。
——黄民兴《文明对话: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历史的个案》
解读 希腊化时期希腊、西亚和北非文明交往密切,形成东西方文明大交汇。
史料探究 视角1 “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城
材料一 在希腊化时代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要数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在希腊化时代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斯特拉波称其为“已知人类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然而,商业中心似乎还不足以概括亚历山大里亚的特性,它还是著名的政治中心。在亚历山大城里,希腊人和外国人住东城,埃及人住西城,犹太人住戴尔塔区,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
——摘编自杨巨平《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城居住区的特色,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特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色:分区聚族而居。
影响:既保有埃及文化,又融入了希腊、犹太等多种文化,形成多种文化并存、互相渗透的多元格局。
视角2 “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的政策
材料二 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阅读材料二信息,分析亚历山大所实行的政策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与东方贵族联姻,赢得当地人的好感与支持,缓和了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深化拓展
1.历史理解——亚历山大政策对“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2.历史解释——古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1)多元性:马其顿扩张后的帝国空前的广袤,首次统一了地中海以东的领域,跨越亚、欧、非三洲。这次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希腊文化、埃及文化、西亚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的希腊化世界。
(2)开放性:伴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互渗透,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在希腊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各部落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从前的宗教、城邦和公社的闭关自守性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扩大,人们的活动超越了过去的城邦界限,出现了统一的希腊化世界的经济体系,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局面。
1.(2023·天津河北区一模)下面地图的名称应该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希腊化世界
答案 D
解析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故选D项;罗马帝国是统一的大帝国,且统治范围环绕地中海,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此时已分裂,排除B项;东罗马帝国统治区域集中在叙利亚到北非、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且东罗马帝国建立时托勒密埃及早已灭亡,排除C项。
2.(2023·佛山二模)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  )
A.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使埃及与希腊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出现了相互学习对方穿着服饰的现象,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突出希腊与埃及文明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推动埃及文明的进步,排除C项;材料说明希腊人也会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体现了文明交融是相互的,排除D项。
知识点二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学生用书(第65-66页)]
背景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概况 第一次 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 灭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 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结果 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影响 社会经济 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东西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民族迁徙 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误区警示 客观评价蒙古西征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另一方面战争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但是战争从来不是对外交往的主旋律,友好往来才是主要方式。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主题二 文化的交锋与交流——蒙古西征
名家论史 蒙古西征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材料 1294年,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便由波斯传入了欧洲。火药的传入是13世纪在蒙古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技术并将其传至欧洲。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摘编自陈西进《蒙元王朝征战录》
解读 蒙古西征推动了四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走出中世纪影响深远。
史料探究 对蒙古西征的历史评价
材料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西征,长久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是这样概括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但是,法国学者麦撒却这样说道:“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杨峻岭《试析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简述材料中关于蒙古西征的评价有何不同?对蒙古西征为何会有不同的评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不同:一种评价认为蒙古西征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对被征服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种评价认为蒙古西征恢复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提供了契机。
原因:评价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启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做出辩证的、全面的评价,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
深化拓展 唯物史观——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蒙古西征内外发达的“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规模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②蒙古西征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东亚与中亚、西亚之间的联系,大大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③蒙古西征将亚欧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规模。
④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视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⑤蒙古帝国的宗教政策兼容并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⑥蒙古西征导致的东西方人口大迁徙和蒙古帝国时期各国人士频繁的来往以及蒙古统治者对西域人的信任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2)消极影响
①蒙古大军大肆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并焚毁城市和建筑,把城市变成“烟雾和灰烬”,这种毁灭性的残酷行为,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明和生产力,阻碍了被征服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②对被征服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在客观上也阻滞了人类自身的进步。
1.(2023·淮南高二月考)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承继蒙古汗国本部,以大都为首都所在。在其他征服地区,则先后形成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内部民族庞杂,语言、宗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差异明显,但它们仍尊元为宗主国。这一局面(  )
A.为中外文明交流创造了条件
B.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文化格局
C.给被征服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答案 A
解析 四大汗国虽然内部民族庞杂,但它们仍尊元为宗主国,具有一定形式上的统一性,故选A项;“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文化格局”说法有些夸大,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蒙古西征的破坏性,排除C项;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D项。
2.(2023·宁波“十校”联考)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  )
A.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
B.引发了民族迁徙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在思想上打破了欧洲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蒙古西征对欧洲单方面的影响,而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迁徙,排除B项;蒙古西征发生于13世纪,而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二者相距甚远,排除D项。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2.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3.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教材补遗 亚历山大远征军的人员构成及其影响
亚历山大远征军主要由马其顿人和希腊雇佣兵组成,亚历山大在对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 000名希腊雇佣兵,让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希腊文明的载体。东征中还有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测绘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来往,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解读 亚历山大远征过程中雇佣军定居、学者与当地人的交流来往,对希腊文化的传播、希腊化时代的出现影响重大。
学术前沿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当时蒙古帝国控制下的东西方广大地区内,有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在蒙古大军的三次西征之后,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中心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个时期很多西域人自愿或者被迫来到中土,西域人的东迁正如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说:“但在今天,许多真主的信徒已朝那边迈步,抵达极遥远的东方国家,在那里成家,以至多不胜数。”这些东迁的西域人与当时的女真人、西夏人、南宋人、蒙古人等相互交流、影响。
——摘编自陈静《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解读 蒙古帝国通过西征几乎将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交流的进程,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观点争鸣 对蒙古西征及其历史影响的重新审视
与国内学者较多关注元朝的统治不同,国外学者更加关注蒙古帝国的世界性,他们对于蒙古西征、四大汗国等问题进行了更多和更深入的研究。其中,美国学者梅天穆于2012年出版的《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是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该书的核心内容是蒙古时代的“全球化”及影响,时间范围从12世纪延续到20世纪,空间范围从东亚绵延至西欧,超越时空限制,勾勒出宏观的历史脉络,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推动下,东西方的交流有了大幅度发展,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解读 该学者把蒙古征服与随后的东西方交流置于全球史视野下进行讨论,充分展示了蒙古帝国的世界性,是一部值得参考的重要著作。不过由于主题和视角所限,对于蒙古西征的消极影响阐述不足。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育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化表现在(  )
①希腊文化中心发生了变化 ②促进希腊人和其他民族交融 ③希腊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 ④被征服地区希腊化非常彻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亚历山大东征使得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故①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促成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等逐渐融合,故②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传播范围扩大,故③正确;被征服地区仍然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传统,并非彻底希腊化,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23·1月浙江选考)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④处于埃及亚历山大城,D项正确。
3.(2023·长沙高三联考)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参照波斯的仪式,要求属下将领跪拜自己。这些将领认为依照马其顿风俗,只有在敬神时才用跪拜礼,因此拒绝跪拜亚历山大。最终,亚历山大作出让步,马其顿的将士可以不跪拜自己。这一事件可以说明(  )
A.东西方文明有优劣之分
B.长期征战激化君臣矛盾
C.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D.亚历山大统治隐患重重
答案 C
解析 马其顿将士不认为君主是神,因此遵循传统礼仪不跪拜亚历山大,体现了他们的人文思想。亚历山大也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强迫马其顿将士服从,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故选C。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排除A。出征前和出征后,马其顿将领都不跪拜亚历山大,而且不能以是否跪拜来判断亚历山大的统治是否稳固,排除B、D。
4.(2022·福建高二期中)在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这些史实说明(  )
A.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残酷的战争
B.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C.战争为文化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D.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亚历山大在扩张过程中,毁坏城邦、屠杀土著成年男子、奴化被征服地区居民等史实,说明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B项正确;“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残酷的战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战争为文化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排除C项;“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5.(2023·葫芦岛一模)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随着许多人被逐出传统的环境,他们在新的大城市感到不知所措。过去在旧城邦,生活比较简单,法律、道德、宗教和义务全有明确规定,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而现在,城市居民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无定型的世界之中。依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军事征服(  )
A.推动了区域文明一体化
B.巩固了马其顿帝国统治
C.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心理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冲击了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和习惯,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心理,故选C项;亚历山大军事征服推动了古典希腊文化对中东地区的影响,但帝国很快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因此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及强制推行古典希腊文化,引起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仅维持了十年国家即分裂,巩固了马其顿帝国的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推动了古典希腊文化的东传,但材料并未体现东方文化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2023·嘉兴二模)下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西征 1219—1225年 攻灭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 1235—1242年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 1252—1260年 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
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
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
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
答案 C
解析 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与第三次西征时间(1252—1260)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灭亡金朝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即征服了基辅罗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2023·泰安高二检测)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
A.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B.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D.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充满不满情绪,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俄罗斯的发展状态,无法体现俄罗斯势力的衰落,排除B项;俄罗斯民众的态度不能代表欧洲国家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的态度,无法得出“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的结论,排除D项。
8.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青花瓷既包括中国文化元素,也包括外国文化元素,表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2023·深圳高二检测)据《尼康编年史》记载,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俄罗斯人成功掌握了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材料可以佐证(  )
A.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
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C.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
D.阿拉伯人将火药传到了西欧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可以得出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C项正确;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拜占庭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人,排除D项。
10.(2023·伊犁高二联考)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亚历山大帝国对外扩张形势图
《马可·波罗游记》     丝绸之路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马可·波罗的游记以及丝绸之路,可以看出都是起到了文明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反映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并没有到达中国,体现不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B项;丝绸之路没有体现帝国的扩张与崛起,排除C项。
11.(2023·石家庄调研)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亚历山大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同时,他还把东方大量的学术资料带到希腊。这反映出(  )
A.不同地区文明碰撞交流
B.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C.人们不断反思本土文化
D.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答案 A
解析 题干反映亚历山大对外扩张中,一方面把希腊文化传播出去,同时还把东方文化带到希腊,这表明不同地区文明相互交流、借鉴,故选A项;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以武力为后盾,使希腊文化成为强势文化,当地人被动地接受外来文明,不能说明东西方文明的主动开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战争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未体现反思本土文化,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隔绝状态被打破,排除D项。
12.(2023·岳阳一模)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匹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通过宗教手段缓和希腊世界与埃及之间的矛盾,借助埃及的宗教权威树立统治的合法性,故选C项;笼络埃及的神权势力只是亚历山大树立统治权威的方式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是亚历山大一系列措施的客观影响,排除B项;亚历山大此举主要出于政治统治目的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D项。
13.(2023·马鞍山二模)埃及出土文献中记载了一对父子名字的变化:公元前119年,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公元前116年,父子均用双名;公元前115—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公元前101年,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这可以用来佐证(  )
A.血缘关系影响政治选择
B.民族冲突改写历史记忆
C.文化交流促进族群认同
D.帝国扩张塑造同质文明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父子逐步接受和融入了其他族群文化,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血缘关系影响政治选择,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父子名字的变化且埃及习惯逐渐希腊化,这体现了民族的交融而非冲突,排除B项;姓名变化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不能看出文明是否同质,排除D项。
14.(2022·山东名校高二下期中)蒙古人征服罗斯各公国后,罗斯国大公和其他王公须得到金帐汗(钦察汗国统治者的通称)的恩准才能即位。每当罗斯王公即位时,金帐汗就要指定罗斯大主教或委派汗的全权代理人主持即位仪式。用汗的名义立为罗斯大公的人,还须受汗委派的八思哈监督。由此可知。钦察汗国对东欧的统治(  )
A.适度倚重当地的贵族
B.严重依赖监察体系
C.具有政教合一的特点
D.体现中央集权思维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蒙古人利用当地的势力来进行统治,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归属问题,无法判断其监察机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钦察汗国的管理方式为罗斯公国君权由钦察汗国授予,排除C项;委派当地人全权管理的方式,不利于汗国对地方的直接管控,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D项。
15.(2023·吉林高二联考)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
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
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D.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导致不同民族被迫迁徙,使不同民族的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即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依附”说法错误,排除A项;蒙古帝国的分裂,主要是制度上的缺陷和文化上的割裂造成的,排除B项;9世纪后半叶起,阿拉伯帝国就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与蒙古西征无关,排除C项。
16.(2023·邯郸高二检测)(15分)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 000个当地居民,将30 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0分)
答案 (1)相同特点:武力侵略,手段残暴;政策灵活;宗教政策宽容;重视科技成果的交流;传播了先进文化;等等。
(2)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产生新的民族;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商业的交流与发展;对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文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