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认识秦统一的过程,并对秦的统一作出历史解释。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及其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
3.通过史料认识秦朝时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4.核心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公九卿、郡县制、焚书坑儒。
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2.秦统一的过程
(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2)建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4)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维度
皇帝制度 ①皇帝独尊: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君主定名为皇帝,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②皇帝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皇位世代相传。 ③皇权至上: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政治 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三公指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郡县制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经济 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社会 治理
社会 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思想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法律 制定《秦律》
4.统一的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秦朝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透析教材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学思之窗”,从人才角度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提示 广纳诸侯国人才;善用人才的长处;虚心接受人才的建议;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图解历史
1.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透析教材
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思考: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作出的贡献。
提示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征服南越,击退匈奴,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确立皇帝制度,推广郡县制,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有力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等。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1.秦朝的暴政
(1)秦始皇时期
经济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百姓不堪重负
政治 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思想 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2)秦二世时期: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史料阅读”,思考: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提示 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易错辨析
1.秦朝的“焚书”是把全国的所有书籍统统都烧掉。( × )
2.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 )
3.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 )
主题一 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 秦朝的统治仅持续了短暂的14年,却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秦朝的征服者统一了一系列独立的王国,开始把不同文化地区纳入一个较大的中国社会的宏伟规划。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著,魏风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解读 提取关键信息“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统一”,结合秦朝统一的措施及意义进行作答。
思考: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提示 示例
观点:秦朝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秦朝还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促进了政治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总之,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历史解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皇权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官僚政治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不再由贵族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高度集权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最终集权于皇帝
家国同治 九卿中部分官职为皇帝专设,为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两对矛盾 中央内部: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2.家国情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
主题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秦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唐]韩愈《封建论》
解读 提取关键信息,如“亡秦孤立之败”“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进行作答。
思考:材料一、二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并分析出现不同视角的原因。
提示 视角:材料一站在制度视角:是否推行郡县制;材料二站在人心所向视角:是否天下归心。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作者立场不同。
家国情怀——秦朝速亡带来的启示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秦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3.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4.秦朝的暴政,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秦朝短命而亡。
教材补遗 书同文的历史意义
秦王朝实行“书同文”政策,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书同文”给政令上传下达提供便利,政令可以准确地传递到地方官僚手中;地方治理情况也能通过文书上传,并依此评价和问责治下官员。“书同文”为专制君主的法治提供了条件,统一的法律文本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令行禁止”。
——摘编自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等
解读 文字统一有利于政令传递,有利于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官员的考核,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需要。
情境阅读 官僚制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摘编自《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解读 官僚体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过程
C.秦统一的方式 D.秦统一的意义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笔记内容反映的是秦统一的意义,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秦统一的背景、过程、方式,排除A、B、C项。
2.(2023·6月浙江选考,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
3.(2023·福建学业水平考试)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召开了一场关于地方治理的御前会议,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则主张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旨在( )
A.尊崇儒术 B.缓和矛盾
C.巩固统一 D.扩展疆域
答案 C
4.(2023·湖北智学联盟高一下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各阶层皆对秦不满且原因各不相同,最终共同导致秦朝分崩离析,故选B项;秦朝灭亡的因素来自各个阶层的多种力量,不仅仅是六国旧贵族势力,排除A项;作者重在强调秦朝覆灭的多方面因素,并非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排除C项;“平民百姓不堪重负”与文化认同无关,排除D项。
5.(2023·河北金太阳高一上联考)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关于项羽分封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项羽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 )
学者 著作 论述
韦毅 《论项羽分封》 项羽有40万大军,却是一个成分极为驳杂的混合体,项羽把诸侯军队集中起来的主要因素,即所谓的“义”
李殿元 《秦汉之际的两次分封——应当重新评价项羽“分封十八王”》 当时群雄对峙,项羽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群雄;当时的形势是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客观形成,分封只是对事实加以承认
杜晓宇 《楚汉分封政策初探》 项羽分封是对当时各割据军事势力范围的划分,是对当时割据局面的重新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会秩序
A.彻底推翻郡县制度
B.先秦分封制影响深远
C.自立为王强化统治
D.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项羽实行分封主要是出于军队成分驳杂、群雄并起、局势混乱等多重原因的考虑,目的是缓和矛盾稳定秩序,故选D项;材料主旨并非彻底推翻郡县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项羽实行分封的主要原因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稳定秩序,而不是分封制的影响深远,排除B项;分封诸侯以后,诸侯们会因利益不均而不停攻伐,不利于强化统治,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