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程标准
1.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实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制度自信,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担大任的情怀。
2.通过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感受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
3.通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型大国外交成就,树立国家自信。
4.核心概念: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点一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0世纪80年代重大成就
(1)原因:全面改革的推动。
(2)表现
国民经济 1984-1988年,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科技 ①1983 年,成功研制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②1988 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2.20世纪90年代重大成果
(1)原因: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2)表现
国民经济 ①1990年,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
人民生活 ①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②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科技 ①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②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③重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风险应对 1997年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胜利;1998年,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3.21世纪重大成果
(1)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2)表现
国民 经济 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人民 生活 2006年取消农业税;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风险 应对 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科技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基建 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居世界第一位
透析教材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思考:863计划实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有哪些?
提示 背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科技和教育改革也提上日程。意义:对我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解历史 三步走战略部署
透析教材
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图片《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
提示 事件:国家取消农业税。
意义: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业健康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实践
香港、澳 门回归 过程 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 举措 ①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 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意义 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港澳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2.海峡两岸关系
缓和 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对话 ①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 ②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法律保障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政党交流 2005年4月,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三通 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图解历史
“一国两制”构想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思考: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中央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协议,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关心和支持。这些协议能够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误区警示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属于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2)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知识点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外交政策
①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
②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世界上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③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④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2)主要史实
(3)影响: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2.20世纪90年代
(1)表现
双边关系 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中美关系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2001年,美国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挑衅,发生了撞机事件。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周边国家 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外 交活动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影响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3.21世纪: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外交布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周边国家 2002年,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多边外交 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图片《利比亚撤侨》及相关内容,思考:中国政府能够将在利比亚的侨民迅速全部安全撤回的原因。
提示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遗余力地维护境内外中国公民安全与权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周边国家的配合。
历史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主题一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现代工业化发展成就
材料 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解读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 1984—1992年”“煤炭产量”“工业制成品”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提示 原因:社会稳定;之前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奠基;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发展战略。意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就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主题二 推进祖国统一的新构想
“一国两制”
材料 在“一国两制”实践中,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接口”日益增多,与内地在贸易链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不断深化,人、财、物全产业要素跨境流动变得更加通畅、便捷,让港澳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得以持续保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国家构建海内外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桥头堡作用。——摘编自常柏《“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迈向新起点》
解读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核心优势”“桥头堡”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在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措施及其价值。
提示 措施:全力支持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与港澳特区政府签订经贸协定;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港澳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价值:成为解决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港澳经济转型、制度优化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为新时代“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家国情怀——“一国两制”的特点
创新性 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存在
科学性 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
示范性 为和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争端提供借鉴
原则性 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策略性 照顾实际,符合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大陆)人民利益
包容性 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国家内
开放性 两种制度取长补短,和谐共存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赢得世界的赞誉。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家国情怀 《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了以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种情形,针对的是“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不是针对台湾同胞。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我们必须牢记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初心和使命,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解读 《反分裂国家法》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法律基石,它既是一部反“台独”反分裂的法律,又是一部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更是一部切实管用的法律。
情境阅读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他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宣言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区层面处理南海问题的首份政治文件,意义重大。——摘编自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解读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对处理南海问题的启示有:加强区域内各国间的合作,通过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和区域的稳定。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已经坚持了30多年全国对口援藏援疆,为大凉山深处几十名彝族孩子专门铺就上学路,为云南怒江7 000余名独龙族群众开辟独龙江公路。这些举措旨在( )
A.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B.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C.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
D.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答案 A
解析 援助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实现共同富裕,故选A项。
2.(2023·宣城高一校联考)如图是某同学以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主题制作的时间轴,图中留白框内应填的是( )
A.《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连战率代表团访问大陆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提出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B项正确;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排除A项;2005年,连战率代表团访问大陆,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排除D项。
3.(2023·甘肃学业水平考试)1980-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7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9 273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由第26位上升到第7位。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C
4.(2023·赣州高一下期末)“军报记者”新浪官微评论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成员在世界上最贫穷、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守卫着和平和希望。他们不是太阳的后裔,他们是给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材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
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
D.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A项;中国参与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不是地区性组织的活动,排除B项;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并不是在周边邻国,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
5.(2023·6月浙江选考,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C
解析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倡议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