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00: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辛历程。
2.立足家国情怀,通过史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在各种风险挑战中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努力,增强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
3.通过史料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以及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所作出的贡献。
4.核心概念:脱贫攻坚、教育强国、人民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出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
内涵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底线任务
理念 “精准扶贫”
成就 (1)坚实一步: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全面胜利: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3)精神: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意义 (1)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2)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历史纵横”,思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提示 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知识点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1)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基础设施: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取得重大成就
科技实力 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核心科技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1)教育发展: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2)社会保障: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军事实力 (1)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2)武器装备: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 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成果。
图解历史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知识点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国际风险挑战及应对
(1)挑战: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2)应对措施: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2.国内风险挑战及应对
(1)香港局势
挑战 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措施 中央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
2020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台湾问题
①挑战: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
②应对
习马会面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两岸交流 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中共 十九大 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共二十大 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感染
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 措施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透析教材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图片《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思考: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有哪些?
提示 必要性: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
思维拓展 《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11月正式生效,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知识点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背景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提出 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内涵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意义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历程
首次提出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
全面阐述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
写入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2)践行
中国 特色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中国 风格 ①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 气派 ①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②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3)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题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等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提示 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思维点拨 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主题一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011—2019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
解读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持续增长、快速增长的趋势;中、美两国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这体现出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材料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 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一共授权53.9万件,同比增长17.1%。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
解读 从科技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提示 示例
主题:科技创新推动交通通信事业进步(或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人民生活的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规的有效实施。
历史解释——中国大国地位的体现和影响
经济 (1)经济实力迅速上升,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 (2)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多年稳居第一
外交 (1)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中国的努力和斡旋下,促成了断交七年的沙特与伊朗的和解
文化 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地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主题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材料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解读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人类优先”“全球共享”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时代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并列举两例体现该理念的外交活动。
提示 基本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活动: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倡议设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时空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 景 (1)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时期。 (2)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3)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非常突出,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
时 代 价 值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知识体系 学科术语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不忘初心最有力的证明。 2.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强大推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3.党和国家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抵御重大风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解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情境阅读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千米,其中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千米;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解读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党和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感悟与思考 记录点滴心得 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4·洛阳高一期末)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成就的取得(  )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D.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 B
解析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项正确;“精准扶贫”并非生态的变化,排除A项;当前我国尚未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2.(2024·南阳高一校考)据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1978—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A.农村改革逐渐落后城市
B.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城乡居民人均年可分配收入都持续增加,说明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D项正确;仅凭城镇居民人均年可分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并不能得出农村改革步伐落后于城市,排除A项;城乡居民人均年可分配收入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说明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不仅仅是对外开放,排除C项。
3.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与历史学的融合,出现了历史学“数字化转向”的情况,这有利于借助人工智能研究历史,但不能被科学工具所宰制,D项正确;人工智能不能改变过去的历史,排除A项;人工智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保证其不会出错,排除B项;“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4.(2023·太原高二期末)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C.两岸关系的改善完全由两岸民意决定
D.两岸关系由国共两党决定其发展走向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两岸在改善关系的道路上成果显著,这充分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B项正确;“一国两制”原则是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岸改善关系的政治行动,无法体现两岸的民意,排除C项;决定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排除D项。
5.(2024·广州高一期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又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  )
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兴起
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
C.解决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G20引入中国的国际事务治理理念,这有利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只是解决了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C项; 西方霸权主义政策至今仍然存在,排除D项。
6.(2024·新乡高一期末)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  )
A.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B.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C.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D.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表明中国勇于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体现了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C项正确;中国积极承担全球治理责任,并非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排除A项;增强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排除B项;党的最新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