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课前让学生听歌曲《天堂》和看蒙古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图片。
2.教学导语
师:刚才咱们听的这首歌曲《天堂》描述了蒙古人民一种怎样的生活状况?
生:幸福、自由自在、安定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2世纪的蒙古草原,那时的人们生活如何?
生:战乱、纷争 不仅蒙古草原,中原地区也是战争不断。
师:那蒙古人民是怎样摆脱战乱局面,建立起强大国家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12课,题目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在66页
二、教学结构
(一)【自主学习】
1.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民族融合的表现
(二)【情感升华】
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通过阅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习他什么精神?
(三)【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四)【小结】
(五)【评测练习】
(六)【课后延伸】
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请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三、师生互动
【一】元朝统一全国
师:首先,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6-67页,回答: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大家可以读出声来,一遍阅读,一遍把要点圈出来)
师:有存在疑问的地方吗?
师:哪个同学自告奋勇,先来展示一下。1.2.3.4.……综合这几位同学的意见,就是元统一的过程。咱们用地图展示一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灭西辽、西夏、金、吐蕃等部、大理。然后灭南宋?不对。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灭南宋,最终统一全国。由此看出,由宋到元,呈现的时代特点是什么?由分裂走向统一。
【情感升华】
在统一过程中,涌现了一位抗元英雄,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他是?文天祥,那后人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会敬重和尊敬他?咱们一块齐读一下。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忠于信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师: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他的民族气节。
【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渡语:元朝统一全国后,作为古代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面对如此广袤的土地,如何进行有效统治?进入第二标目: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老师已经把知识框架列出来了,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68页,补充、完善。
师:有没有存在疑问的地方?
生:没有
师:那老师让你们直接展示了。
生:经济(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外交
师:经济外交方面很简单,我们不再赘述。政治方面,谁来说一下,一共几条?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明了,咱们还是用地图的形式来展示一下
首先,大都及其附近地区,即中央设立中书省,相当于今天河北、山西、山东、内蒙的一部分及天津。那咱们潍坊在明朝的时候属于哪个部门直接管辖?地方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我们称这种制度为行省制度(板书)。西藏设立的是宣政院,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在唐朝时我们与西藏就有密切联系。比如……在元朝时我们称台湾为……,设立的是澎湖巡检司。(边讲边进行导图式板书)
师:这是元朝的行政区划图,那这一幅是现在的行政区划。两者有什么联系?
生:省
师:说明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可见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元朝的一项创新。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善于开动脑筋。为了让大家发散思维,老师准备了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元朝作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非常了不起,那它在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要活学活用,思考一下)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究。让小组展示。
师:①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②设立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
③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统一全国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④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咱们来总结一下,一个政权,一个国家要从哪些角度来叙述它的贡献?政治①②经济③ 中外③ 民族关系④ 一个国家要巩固统一,是不是也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述?!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那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快速浏览课本69页,找出来。注意条理化、要点化 找同学说一下①②③④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这时元朝民族融合的一个新特点,即形成了新的民族。
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咱们一块来小结一下。
首先是元朝统一全国,与两个人有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然后是忽必烈统一全国。接着巩固统一,最后是统一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可见,本节课有个共同的主题——统一。
统一是民族发展的主流,直到现代,我国依然坚持这一政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台独;新疆、西藏打砸事件。
师:那我们应该如何做?
生:宣传统一;与分裂势力作斗争。这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正是我们每人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使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最后播放中国现在的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局面,来映照这一事实。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富强。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评测练习
【小试牛刀】(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从唐末五代经两送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规模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2.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 A.科举制?行省制? 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郡县制?丞相制?
3.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A.汉族妇女擅长音乐 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C.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好?
4.马可·波罗在中国,很可能 ①看到了巍峨的明长城 ②看到了繁华的江南小镇 ③使用汉语言,穿汉服,写毛笔字 ④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足迹远不止中国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
6.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7.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8.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10.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① ② 是指什么政治制度?(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4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课件4张PPT。课件26张PPT。蒙古统一前,
草原上的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
和元朝的建立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66—67页(时间:3分钟左右)
回答:
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元朝统一全国统一蒙古
建立蒙古国元忽必烈建元成吉思汗情感升华: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为什么还会受到后人的敬佩? 文天祥(1236-1283年)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68页,完善知识框架。(时间:3分钟左右)元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 外交:政治农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目的:
内容:①②③在农业方面,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效: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会通河通惠河河运:杭州-大都海运:刘家港-直沽水陆交通运输发展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在原有基础上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元朝粮运逐步改由海运为主。 在交通运输方面,元世祖又有哪些举措?其目的是什么? 那时候,商业方面怎样?请举例说明之。 商业繁荣。
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元朝在中外交往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岭北行省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③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①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②设立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④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自主学习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P69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统一统一蒙古统一全国巩固统一统一影响小结台独分子新疆暴乱现场西藏不法分子打砸烧抢经济的腾飞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会60周年阅兵经济发展
政治昌明
军事强盛
科技繁荣反馈练习1.从唐末五代经两送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规模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2.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 A.科举制?行省制? 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郡县制?丞相制?
3.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A.汉族妇女擅长音乐 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
C.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好?
4.马可·波罗在中国,很可能 ①看到了巍峨的明长城 ②看到了繁华的江南小镇 ③使用汉语言,穿汉服,写毛笔字 ④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足迹远不止中国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CCB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
6.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7.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BCD8.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10.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CB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① ② 都是指什么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6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