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版(2017)科学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版(2017)科学四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8 08: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质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和比较 ,分析出不同的土壤特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研究问题审慎提出假设,并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能够应用模型分析问题、阐述观点。 探究实践: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特征,从而分析出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条件。 态度责任: 通过探究学习,感受到细致认真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特征,从而分析出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条件。 2.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和比较 ,分析出不同的土壤特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土壤,根据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焦话题,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1 创设真实情境、明确研究问题 展示水稻激发兴趣 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 介绍: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学生活动1 1.了解水稻,产生研究兴趣,知道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2.真实问题: 学校的劳动老师想带领大家种植水稻,他为小稻田选址,遇到一个难题:有三块土地备选,其他条件都近似,但是土壤却不一样。哪块土地的土壤合适呢? 2.学生观察三种土壤的样本大胆提出猜想 预设: 深颜色更适合种植水稻,因为我听说东北的黑土地就盛产水稻。 一号土壤颗粒比较大。像我们玩过的沙土,所以我认为可能是二号土壤。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引导: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校园“小稻田”选址,哪快土地的土壤合适。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哪几方面考虑? 3.学生分析为“小稻田选址问题”,将大问题拆解成可研究的科学问题 预设: 从土壤特征思考:这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从水稻生长思考:水稻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
活动意图说明:从真实情境展开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审慎地看待复杂真实问题,展开分析。先进行观察,比较。学生初步拆解构成问题的要素,将真实问题拆解成可研究的科学问题(比较土壤、了解水稻适应的环境)。
环节二:探索与研讨——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特征,了解水稻生长需求
教师活动 1.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土壤 (1)谈话:如果给你这三种土壤样品,你想比较这些土壤的哪些特征?如何比较? (2)展示观察提示与记录表格 要求:小组观察不同土壤的颜色、颗粒、粗糙程度、黏性 引导:为了便于表述立体事物,我们用圆圈表示不同土壤的颗粒大小,用模型的方法描述土壤构成。在记录单中拼一拼土壤颗粒情况。 2.温馨提示: (1)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并记录; (2)注意实验卫生,不能用嘴尝; (3)实验完成后,用湿巾擦干净手。 3.组织交流,认识三种不同土壤 总结认识: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三种土壤颜色、颗粒、气味、光滑程度、黏性都不相同。 这三类土壤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介绍土壤生长的需求,将比较土壤收集的信息与真实问题建立联系 组织讨论:水稻生长需要渗水性弱,你们认为可能哪种土壤渗水性好,其中哪些特征是你们提出假设的依据。 学生活动 1.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方法 预设:看一看、闻一闻 预设:通过摸一摸比较土壤的粗糙程度 2.学生展开观察活动,比较土壤颗粒、黏性、粗糙程度等特征。利用模型表述土壤颗粒。 3.学生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表达交流三类土壤不同点,认知三种土壤名称与特征。 预设: 三种土壤的颜色、有深有浅。粗糙程度不同。三种土壤颗粒构成不同。 预设: 土壤有相同也有不同,它们都由砂、黏土等组成的土壤,可成分占比又不同。 3.学生讨论并提出假设 预设:一号土壤渗水性强,二号最弱,因为我认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一号土壤大颗粒较多,缝隙大所以渗水性强。
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比较探究土壤的特征,并尝试用平面表述立体物体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用模型方法研究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在教师引导下将水稻环境要求与土壤要素建立关联,分析渗水性与土壤的特性的关系。发展学生结构与功能概念。
环节三:通过实验比较土壤渗水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方法。 2.引导学生完善对比实验 教师关注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要考虑公平 ※引导学生展开推理 前提,同样多的水倒入,如果渗出的水多,说明...... 前提,同样多的水倒入,如果渗出的水多,说明......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通过观察与实验你认为哪类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呢?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材料,认识对比实验 2.完善实验设计 预设:我想提醒大家同时倒入等量的水,倒水的速度不要太快。比较渗出水的量需要等渗漏结束再比。 3.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4.学生整理记录、分析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预设:我们发现砂质土渗水速度最快,渗出的水最多,渗水性最好。 黏质土渗水最慢,渗出的水最少。渗水性弱。而壤质土渗水性适中。 学生得出真实问题结论 水稻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
活动意图说明: 进一步通过实验展开探究,认识土壤的渗水性。通过比较渗水性最终解决真实问题,同时完善对土壤不同的认知。
环节四:小结与延伸,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小结回顾研究过程 教师谈话:我们面对为校园小稻田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了两个小问题。通过推理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利用实验验证假设。我们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认识了不同土壤的特性,对于多样土壤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师谈话:其实其他种类的土壤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很多适宜种植的植物。比如砂质土适合种植西瓜、花生、黏质土还适合种植荷花,壤质土适合种植的植物更多。 布置作业:请你课后继续了解三种土壤分别适合种植哪些植物,成为一个小土壤专家。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小结 2.学生了解其他类型土壤适合种植的植物,产生新的研究兴趣
活动意图: 通过总结与延伸拓展学生对于土壤的认识,通过作业将课内研究与课外阅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