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并能够举例说出具体的材料名称,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先预测后检测,按照是否容易导电进行分类,理解导体与绝缘体。 探究实践:在实验计划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养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在检测中尊重事实的实证,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分物体的不同材料,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看待导体与绝缘体,明白它们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引入(预设5分钟) 1.图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同学们都碰到过被蚊子叮咬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电蚊拍来消灭蚊子?在这里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蚊拍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吗?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发现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且导电性能也不同。 二、设计实验,检测导电性(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钢钉,铜丝,回形针,干木条,燕尾夹,硬币,塑料尺,陶瓷碗,塑料吸管,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1.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导电性? (预设:电路检测器) 2.复习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 提问:谁来给大家演示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教师引导: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 4.归纳总结实验计划。 出示实验记录单。 提问: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根据刚才举例分析,谁来说说实验步骤? 出示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材料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介绍:仔细观察物体是由哪些材料构成,检测头是否都与同一材料接触,同一材料检测两次。 6.学生交流汇报。 提问:根据检测,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对预测和实测结果不同的情况,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检测后,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引导介绍: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揭示课题:导体和绝缘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设计实验方案,先预测后检测,在实验计划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养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尊重事实的实证。 三、解释与应用(预设5分钟) 1.出示一些简单电器,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提问:电器元件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2.小结: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在电路中导体与绝缘体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电器元件设计意图,正确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看视频,了解当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办? 教师引导介绍: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 【设计意图】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了解特殊的导体是如何形成的,借此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板书设计 6.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