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观察并记录加热白砂糖和蜡烛燃烧这两个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教学难点: 1.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证据。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白砂糖既是一种调味品,也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的制作原料。 2.出示老师自己做的糖画,请学生分析这幅糖画“失败”的原因。 (预设:可能是加热时间太久了,有点焦了;制作手艺太差) 探索一: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通过一段实验视频来仔细观察一下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观察结果,梳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加热白砂糖的过程是什么变化?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白砂糖在加热后产生了黑色的新物质) 反问:你判断黑色物质是新物质的证据是什么? (预设:颜色是黑色与白砂糖原有的颜色不同;气味是焦糊味与白砂糖原有的气味不同) 在颜色和气味上两者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加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个黑色物质是新物质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更多的证据吧! 观察白砂糖与黑色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对比实验视频。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发现了哪些证据可以证明黑色物质是新物质? (预设:白砂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解了,而黑色物质却还有较大一块未溶解,说明两者的溶解性差异较大;并且白砂糖放入水中是沉的,而黑色物质放入水中是浮的。) 这么多的证据都证明了白砂糖在充分加热后产生了新物质,说明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化学变化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还有物理变化,因为白砂糖在刚开始加热时是先由固态的糖熔化成液态的、无色透明的糖,这时候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小结: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探索二: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除了白砂糖发生了变化,你还发现哪些物质也在发生变化呢? (预设:蜡烛也在发生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大家有留意观察吗?(课件展示GIF动画) 3.说一说: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都有哪些现象产生? (预设: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灯芯变黑、勺子底部变黑等等) 4.思考:根据这些现象,说一说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固态蜡烛在熔化成液态的蜡烛油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勺子底部变黑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黑色的新物质,这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预设质疑:勺子底部的黑色物质会不会是勺子被烧焦产生的新物质呢?) 观察用玻璃片接触火焰的实验视频以及清洗前后勺子、玻璃片的对比照片。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蜡烛燃烧确实会产生黑色的新物质。 当然,蜡烛燃烧除了会产生我们看得见的黑色物质外,还会产生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新物质,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 观察蜡烛燃烧产生水蒸气实验。 (预设质疑:我觉得烧杯中出现水雾是因为蜡烛将杯中的水蒸气加热了,遇到冷的杯子出现的冷凝效果。) 思考:烧杯中的水雾是由于杯中原有水蒸气冷凝形成的还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的? 增加对比实验(用玻璃杯罩住点亮的灯泡)——发现并未出现水雾 小结: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黑色新物质以及水,说明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其中也包含有物理变化过程(固态的蜡烛熔化成液态的蜡烛油)。 探索三:发现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阅读资料,找一找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 钢铁生锈资料——摘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酸雨的形成资料——摘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五、课后延伸 1.找一找对我们生活有益(有害)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