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以其清新而富有韵律的语言,精妙而充满诗意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冬日的湖光山色,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济南冬日温晴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表现出了自己对济南的浓浓温情。文章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最重要因素,是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对济南城的无限痴迷与怜爱,运用大量鲜活的比拟,赋予济南的山水以生命和感情,让济南城里的一切都变得温情脉脉,富有人性化的色彩。
第一课时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读了课文,研读了写景段落,概括景物特征,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融入在景物中的情感,形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充分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展现了济南温情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文章质朴淡雅的文字表现出来的。 对于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品味句子背后作者的情感更为重要。其实写作的关键是情感,而不是技巧。要通过本文让学生明白,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如何让七年级学生品味《济南的冬天》语言中的情感,除了反复的朗读之外,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通过比较去体会。通过去掉句子中的修辞。换掉句子中某个字词。句子表达的感情就很明确了。
因此,本节课笔者将以“文字的温度”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去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和准确的用词,在巩固比喻修辞的基础上学习比拟修辞,最后带领学生用朗读来传达文字的温度。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变化中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巩固比喻修辞,学习比拟修辞。
3.学习课文抒情写意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巩固比喻修辞,学习比拟修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抒情写意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正如我们上节课所学,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因为济南本就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深入学习,去解码老舍笔下文字的温度。
二、寻温晴语句
再读课文,你能找出课文中体现温晴的的句子吗?试试,看谁找得准又快。找到后分类,并说明理由。
预设: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很暖和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③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④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⑤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⑦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
(本环节依旧停留在内容层面,不追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找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句子,言之成理即可。另学生对找到的句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从内容上分,也可从形式上分,但教者要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济南的冬天
三、聚焦温晴法
1.修辞展现温情
(1)文章多次运用比喻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请你选择最后感触的一个比喻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来描绘“温晴”的。
预设: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这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山围城的特殊地形是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蕴含着脉脉温情,烘托出济南冬天的舒适温暖。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把“雪”比作“白花”,把“树尖儿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批雪的矮松的秀美风姿。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山水景色的清澈秀丽,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2)比喻和拟人作为修辞界的双子星,经常合在一起使用,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的拟人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在这些拟人句式里,老舍先生的心中济南不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个亲密的人,寄托自己对第二故乡的喜欢、喜爱之情,和离开济南后的思念、眷念情感。
(相机讲授比拟知识。)
济南的冬天
2.动词刻画温晴
找出文章最精妙的动词,换一个词试试,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预设: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B.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
3.色彩描绘温情
朗读文章第四段,勾画描摹表现色彩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4.整体观照温情
探究:文中写“山”的三段文字,探究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山的状态、美的特点、侧重、详略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预设:
都是写山,状态不同:第二段写晒着太阳的山,第三段写薄雪覆盖的山,第四段写城外远山;
都是写山,美感不同:第二段重在表现安恬之美,第三段重在表现秀气之美,第三段则是淡雅之美;
都是写山,用意不同:第二段喻山之形态(小摇篮),第三段绘山之色彩,第四段,描山之神韵(小水墨画);
都是写山,着墨不同:第二段全景(正面与侧面结合从大处落笔),第三段用工笔(“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多角反复),第四段用白描(寥寥两句,简笔勾勒)。
济南的冬天
四、诵读展温情
1.找出能让你直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找出来,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2.除了这些抒情句,作者还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感受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提示:含有语气词的句子,含有“小”的句子。
五、小结
朱光潜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温晴的背后是一份温情!小结一下,喜爱是藏不住的,在称呼里,在语气词里,在比拟词里,在美丽的描摹句里,当然还藏在文中的比喻句中,特殊用语中,而这,就是文字的温度。
六、布置作业
1.仿照本文的结构布局,拟一个写景作文的提纲。
2.在《春》的结尾,朱自清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了春天的特点,请你试着用三个比喻句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内容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