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以宋词和元曲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2、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3、列举宋元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4课内容。本课学习的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学情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查阅资料,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文艺作品还缺乏鉴赏能力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启发式、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用具
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视频、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白板使用及目的
导入新课
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
白板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漫画
目的:直观、形象,增加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课
内
探
究
课
内
探
究
课
内
探
究
一、史学: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题: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
(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不断从历史中积累经验,吸收营养。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教师总结:
司马迁和司马光并称两司马,他们的著作并称“史学双壁”。宋朝的史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那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又如何呢?
白板展示: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图片
目的:直观的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印象。
白板展示:材料题
目的: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司马光编写这部书付出了极大地艰辛和努力,在学习中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白板展示:表格
目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知识点的上下联系。
二、宋词: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
我们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三位词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通过宋词欣赏,来体会一下。
(三)宋词欣赏和诵读:
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生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3、学生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教师总结:
同学们欣赏完三位词人的作品之后,能体会出他们作品风格的不同吗?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
那到了元朝,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
白板展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图片
白板展示:表格
学生到白板上展示
目的:训练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白板展示:视频朗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辛弃疾的《破阵子》
目的:使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强直观性,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
三、元曲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
2、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你能讲讲关汉卿和《窦娥冤》吗?
教师总结:
宋元文化绚丽多彩,宋元艺术也是异彩纷呈。
白板展示:关汉卿的画像;《窦娥冤》和画像
白板展示:《窦娥冤》的图像
目的:交流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四、绘画和书法: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二)学生抢答、展示所得:
学生分别介绍书法和绘画作品。
教师总结:
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展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
教师总结:
一千多年前,大画家张择端把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通过这幅画能感受到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路走来,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白板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白板播放: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
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了当时东京的繁荣与人民的生活情景,体验生活之美。
巩
固
练
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
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二、识图题:
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白板展示:选择题和识图题
学生在电子白板填完整
目的:通过巩固练习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所学到内容,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悟?
白板展示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
情感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
后
提
升
1、朗诵会:在班级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宋词或现代文学家的词在会上朗诵。
2、办历史小画报:选一首你喜欢的宋词,配上一幅山水式的景物画;
白板展示:课后作业
目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板
书
设
计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宋词和元曲
三、绘画和书法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
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二、识图题:
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课件19张PPT。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14课 司马光:
(1019~1083)
(朝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 。一、史学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例),全书共294卷,叙述了从 到
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近三百卷。快速记忆:《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
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阅读材料: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丝不苟、治学严谨司马迁司马光黄帝—汉武帝纪传体战国—五代编年体西汉北宋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元杂剧和散曲代表:关汉卿《窦娥冤》元曲是由什么组成?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你能讲讲他的代表作故事吗?绘画和书法: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清明上河图一 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5、2011年6月1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别珍藏在海峡两岸多年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下列画家及作品与黄公望同一时代的是
A 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赵孟畹摹肚锝家?硗肌?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悟?活动探究:二选一1、朗诵会:
在班级小组里举行小型朗诵会,选取自己喜欢的宋词或现代文学家的词在会上朗诵。
2、办历史小画报:
宋词内容广泛,选一首你喜欢的宋词,配上一幅山水式的景物画;几位同学合作办一期介绍宋词的小画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