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2、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3、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力。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Ppt课件、教材、教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三幅图片,以及司南的雕塑图,引导学生分别指出它们是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从而导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
1、温故知新----(1)xxxx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的佛经、日历、诗集。
(2)唐朝印制的xxxx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xxxx的雕版印刷作品
2、思考雕版印刷有什么欠缺和不便没有?
为帮助同学们思考,老师给你们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由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唐宋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刻50个字,假设一份《汕头日报》8万字,请问一个刻工需要用多少时间?(1600多天)
材料二: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完全就派不上用场了。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雕版印刷术的不足了吗?(生答:费时费工)而且很不经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巨大的浪费。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雕版印刷的不足呢?(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把雕版死的字变为活字,死版变为活版,不就既经济又省时了吗?)
引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朝代,以及它的意义。
3、阅读了解
A、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活字印刷术有哪几道工序吗?(引导学生: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四道工序)
强调单字必须是反字,并按韵母分类装;排版时用松脂、蜡和纸灰铺底,便于熔化,固定活字;拆版时,熔化松脂、蜡,把活字拆下,分类还原,以备再用。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术的字是活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版是活的,可排可拆,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注意:活字是反刻的,想想字怎样才能反刻呢?(引导学生回答:用正写的透明字纸反贴在胶泥上。)
科学是无止境的,你发现毕升发明的陶活字有什么缺点吗?
B、活字材料的改进
为克服不足,活字材料出现了木、锡、铜,直到近代才广泛使用耐磨损、清晰度高的铅活字。而今天的印刷业已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同学们能举个例子吗?(如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等,印出的日报、晚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等)
科学是无止境的,宋元时期的印刷术还有哪些发明呢?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司南到北宋指南针
A、阅读归纳: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石有指极的特性,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汉朝司南》模型图,启发学生找出司南的缺点。指出:由于司南体积大、不易磨制、磁性小、转动不灵活等局限性,没能广泛使用。
B、思考:为什么在宋代得到推广?
经过长期实践和努力研制,聪明的中国人终于在北宋发明了一种新的人工磁化法,这就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钢针就磁化为指南针。这种磁针磁性大,使用方便,因此得以广泛使用。直到19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以前,多种多样的磁性指南仪器都是以这种磁针为主体,只是在磁针的形状和装置方法上有些变化。
2、火器的广泛使用
A、思考:宋元时期,战争多,火器广泛使用,主要有哪些火器呢?
(生答: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同学们在影视里见过这些火器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突火枪是世界最早的管状火器,能推动子弹从远处射击敌人,是近代步枪、火炮的鼻祖。
B、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南宋突火枪》图,并口授一则史料:
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于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兵志》
金元时期的火箭有什么特点呢?它与今天的运载火箭有什么异同?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导入框中的金元火箭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完成课本中的动脑筋题。指出:今天的运载火箭和金元时期的小小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升空或向前,只是方向和规模不同而已。
好了,三大发明及其应用,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讨论祖国的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把你的感想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3、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为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老师为你们提供两则史料: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近代思想家 培根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传播
世界五大洲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如欧洲就主要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传入的。
(板书)2、意义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宋元科技是灿烂多姿的,除了三大发明的实际应用外,还有什么成就?
三、沈括和郭守敬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强调其主要成就。
1、北宋沈括:
(1)著《梦溪笔谈》,全面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科技成果。假如没有此著作,我们就无从知道活字印刷术是布衣毕升发明的。
(2)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3)最早使用“石油”名称,并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2、元代郭守敬:
(1)编《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相近,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约早300年。
(2)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北宋沈括、元代郭守敬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等。这些成就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测评练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夯实基础: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十八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①造纸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
2、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吗?
①西汉 ②唐代 ③宋代 ④明代
二:能力提升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教授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⑴图一左边所示器物是什么?它发明于我国哪一朝代?
⑵据图一,从左边大图与右边两小图的配置,可以看出邮票设计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⑶图二左边人物是谁?据图二,说说他对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
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司南;战国;
(2)意在告诉我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的指南针,装在指南车上用于辩别方向,制成罗盘针用于航海;(或:指南针用途广泛等意思相近即可)
(3)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课件中(略)
课件26张PPT。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司南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温故知新:但是,雕版印刷术有什么缺陷?隋唐《金刚经》确切日期例子1:由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唐宋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刻50个字,假设一份《汕头日报》8万字,请问一个刻工需要用多少时间?例子2: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完全就派不上用场了。缺点:
耗时长、费工大、成本高、利用率低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朝代:北宋发明者:毕昇北宋泥活字版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2.活字印刷术的意义:大大促进本国及世界文化的传播及发展 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西夏:木活字辽:雕版套色印刷技术元:锡活字、铜活字、转轮排字
现在:“光电”时代,例:激光排版、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印刷敷彩佛像(辽,应县木塔发现)转轮排字架二、指南针及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的发明:(1)历程:指南针制成(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南宋)(2)意义:①促进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②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为何在两宋推广?司南(战国)由于司南体积大、不易磨制、磁性小、转动不灵活等局限性,没能广泛使用。
聪明的中国人终于在北宋发明了一种新的人工磁化法,这就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钢针就磁化为指南针。这种磁针磁性大,使用方便,因此得以广泛使用 战国——“司南”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弊端?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罗盘针宋朝时制成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信息?(2)对比材料一、二,指南针的使用有何不同?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使用比北宋更加广泛巩固新知:2.火药的发明及应用:(1)历程:火药配方出现(唐中期)开始用于军事(唐末年)广泛应用于军事(宋元)(2)意义:①改变作战方式:冷兵器变为热兵器2.火药的发明及应用:②传入欧洲,推动后来欧洲历史的发展 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宋史 兵志》对比元代铜火铳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国近代思想家培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三大发明为何在宋元时期出现或推广?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
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
继承前代文明
劳动人民及科学家的聪明才智问题探究:温馨提示:从经济、民族及对外关系、前代文明、人的因素来讲
三、沈括和郭守敬:1、沈括和《梦溪笔谈》:2、郭守敬和《授时历》:元代著名科学家
郭守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的应用:
火药的应用:小结夯实基础: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2、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吗??能力提升 材料一材料二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教授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⑴图一左边所示器物是什么?它发明于我国哪一朝代?
⑵据图一,从左边大图与右边两小图的配置,可以看出邮票设计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⑶图二左边人物是谁?据图二,说说他对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
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司南;战国;
(2)意在告诉我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的指南针,装在指南车上用于辩别方向,制成罗盘针用于航海;(或:指南针用途广泛等意思相近即可)
(3)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