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82-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重点:
1、探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知:
1、大屏展示主题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两部分完全一样。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2、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生活中的轴对称应用很广泛,数学中的轴对称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轴对称)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能说一说吗?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主题图)
请大家打开书8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五幅图,在书上画出它们的的对称轴。
提示:对称轴通常要画成虚线。
你能画出一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吗?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5、谁能上来指一指你是怎么画的?谁愿意来说一说?(请一名学生说即可)
小结:有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图形可能有好几条对称轴。
二、学习例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例一小树图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请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3、明确:我们把到对称轴距离相等的点称为“对称点”。(板书:对称点)
那就是说点A与点A′是对称点。
你还能从图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点吗?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格?(指名上黑板指出其它四组)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总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
1、出示“做一做”图:你能指出这幅图中的对称点吗?(指名上黑板指一指)
那你们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好吗 (学生在书上完成)
提示:要充分利用方格纸的特点进行做图,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要使用铅笔、直尺做图,并注意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呢?
第一步:标出点A和点B;
第二步:通过数格子找到对称点A'、 B';
第三步:顺次连线。
任意指出一个点,提问:
老师再找出一个点,可以吗 能找出它的对称点吗 (能)
画图过程中,有必要找出这个点吗?为什么?(太麻烦了。)只需要找出什么样的点?
明确:组成图形的各条线段的端点。
我们把这些点称为“关键点”。(板书:关键点)
引导总结板书:
总结刚才的画图过程,你能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吗?
明确:找出关键点——确定对称点——顺次连线
3、出示例二图: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的又快又好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画一画。(学生在书上完成)
4、指名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如果对称轴在水平方向上,你会画吗?看84页第四题。
2、那么当对称轴斜置时,你还会画吗?看85页第六题。这道题留给同学们下去完成好吗
3、请同学们欣赏:对称的建筑。(大屏展示对称的建筑。)
五、全课总结:
今后,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设计对称的美。
六、板书
轴对称
找出 关键点
↓
确定 对称点
↓
顺次连线
教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动”起来
课前,我以欣赏图片导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中让学生数格子、找对称点,并动手操作,完成作品,最后把它们一一展示出来,在感知要学的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体悟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课上,我让学生从“对折”中体会到对称的含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通过数格子,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在画图的实践与画图步骤的讨论交流中自主习得知识。我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在借助格子图发现规律,最后借助格子图有步骤地完成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绘制。整个过程,都是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伴随着“动”、“静”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从而更投入学习。
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在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特征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格子图,观察图形特征,通过数格子,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交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需要总结归纳画图的步骤、方法,小组间就讨论交流,并把各自总结的方法、步骤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实现了小组间的互动。然后在操作实践后进行梳理、概括,学生的实践、讨论、教师的质疑、引导,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不足之处
因为这个内容的教学中,重在知识的总结、概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就如在“数格子发现轴对称图形特征、性质”这一环节,学生既要找出并指出对称点、对称线段,还要准确描述、表达这些新名词,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的规律、特征,存在很大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快的接受这些新名词,并准确地应用对学生和我都是挑战。另外,在画图环节,可增加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再出示课件中的图片,符合学生感官认知,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