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轴对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纵向联系,梳理知识体系
《轴对称》是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图形运动(二)的内容。关于图形运动的内容,各学段教材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纵观“图形的运动”教材编排,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册安排的内容,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安排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特性,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安排的内容,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从以上分析可知,“图形运动”的教材编排是从整体感知逐步抽象到要素刻画,内容呈现出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几何思维的一次重要飞跃。
课时地位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编排如下: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第二次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与结构,又要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于学情,对教材进行重组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也为了使教学素材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更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时我将教材进行了调整。将例1、例2合并一节进行教学,因为例1的知识点是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例2的知识点是利用特征画轴对称图形,学习例1后,紧接着让学生探究如何利用轴对称的特征进行画图,适时地完成了例2的教学,也给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探究学习画轴对称图形画法时,我将练习中的第2题与例2交换,将练习第2题作为例2,例2作为练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相比之下练习题第2题要比例题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此题后再画五角星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三、基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几何”的要求指出:
1.内容要求: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2)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2.目标要求: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3.教学提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或布置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长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感知特征,增强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基于实际,确定方法
(一)教法
根据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认知情况及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观察发现、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达到让学生在悦中学、赏中思、做中悟的目的。
(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了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五、环环相扣,推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测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请学生看图片。(出示半张人脸图)
刚才你的第一眼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一下,把整张脸的样子还原出来,你是依据什么想象的 (动画还原整张脸的样子)
2.引入新课
仔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这节课就让我们用仔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继续深入地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想象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
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找出对称轴,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板书:轴对称)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3)这些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4)这条直线叫什么
(课件动态演示对折过程)
【设计意图】以民间剪纸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直观感知轴对称现象。结合动态课件和动手操作折一折,感知轴对称运动,为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特征做好铺垫。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在纠错中探究。
出示两幅画错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说出错在哪里。
(2)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学生试画)
(学生到前边展示,说明画法)
(讲授关键点,对称点的知识)
(3)观察图形,总结特征。
仔细观察,看一看,数一数,你能有什么发现?
(4)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个小格,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个小格。
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我发现:每一组对称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互相( )。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设计意图】借助格子图,让学生在数格子,移点的操作过程中,逐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理解了什么是关键点、对称点,通过找点、线、面上的对称点,先感知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征,感受轴对称图形的任何一点都有对应点。
3.探究画对称轴的方法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我们不但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这个特征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来画对称图形。(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能够把这个轴对称图形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讨论后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内容总结:
第一步:找关键点;
第二步:数距离;
第三步:标对称点;
第四步:顺次连线。
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把这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
(学生画完后到前面展示,并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描述,巩固对轴对称特性的理解,提炼画图步骤优化方法,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1.巩固方法,动手画图。
(将例2作为练习,让学生试画)
2.在对称轴斜置的情况下画对称图形。
(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指的是垂直距离)
3.关注对称轴的位置。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图形,由于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的轴对称图形就不同。)
4.关注对称边的位置。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有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对称点的位置,还要关注对称边的位置,甚至是整个图形)
5.猜图游戏。此题不但考虑图形的对称,还渗透了找规律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
出示对称的国内外著名建筑图片和优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对称美。
(五)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会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清晰直观,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方法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的耐心聆听。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