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讲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学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4讲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学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11: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4讲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2.了解世界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一 民族主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
背景 (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表现 (1)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2)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2.民族国家
背景 (1)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4)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经过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特点 欧洲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针对训练
1.(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测)16世纪,亨利八世确立了王权至尊地位后,选择以英文《圣经》为载体,重塑英国社会基础上的“上帝话语”。这反映了(  )
A.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B.理性主义的宗教观念
C.民族国家的政治特征
D.封建专制统治的瓦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强化世俗权威,削弱人们对于天主教会的迷信,反映了16世纪英国向民族国家转型时期的政治特征,故选C项;英国通过宗教改革使天主教摆脱罗马天主教廷的控制,成为民族教会,排除A项;16世纪并未发展到理性主义时代,启蒙运动才以“理性”为核心,排除B项;16世纪英国君主专制处于鼎盛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专制统治瓦解,排除D项。
2.(2024·泉州一模)路易十四(1661—1715年执政)在巴黎西郊修建了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其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凡尔赛宫居住。这一举措旨在(  )
A.促进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B.摆脱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C.维护专制王权国家的稳定
D.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路易十四建立凡尔赛宫后,将各地贵族邀请来凡尔赛宫居住,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稳定,故选C项;“觉醒”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王权与贵族的关系,并没有涉及罗马教廷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路易十四时代是君主专制政体,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
知识点二 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奠基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发展 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1815年)
(3)影响
①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②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③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际联盟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非战公约》 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集体安全体制完善 《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国际组织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法领域扩展 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针对训练
1.(2024·浙江强基联盟联考)格劳秀斯在1609年出版的《海洋自由论》中强调:广阔的海洋是自由的王国,在那里没有主权以及与主权相关的为主权国家统辖的独占性的所有权、航海权和贸易权,在没有主权的海洋,个人或国家的行为是自由的、开放的。这一观点(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为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D.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B
解析 材料观点适应了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有助于拓宽殖民范围,进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项;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的途径,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认国际法基本原则,排除D项。
2.(2024·福州一模)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公约签订3年后,日本侵略中国;11年后,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表明(  )
A.美法的国际影响力下降
B.国际公约不能约束列强
C.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D.国际争端终将诉诸战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非战公约》签订后,并未真正得到实行,日本、德国悍然发动侵略战争,说明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故选C项;一战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而非有所下降,排除A项;材料表明《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不能扩大为所有国际公约,排除B项;“终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国际金融——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西方国家主要货币的历史
18世纪初,英镑正式投入使用;1360年,法国开始铸造法郎硬币,1795年法郎作为唯一的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179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正式规定用“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美元出现了。
2.国际金本位制
背景 (1)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
特点 (1)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作用 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瓦解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3.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 (1)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目的 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特点 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影响 积极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消极 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瓦解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针对训练
1.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答案 D
解析 资本输出是增强而非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故A项错误;仅仅依靠金融手段不可能实现对世界市场的完全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单是英镑,马克、法郎都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故C项错误;由英国开创随后各国纷纷跟进采用金本位制,充分显示出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2.(2023·宁波“十校”联考)观察下表,这一变化(  )
1950—1972年各国黄金储备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71年 1972年
美国 31.2% 9.7% 7.6%
西欧共同体各国 26.5% 30% 29.6%
日本 3.2% 12.4% 12.3%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A.提升了欧元的货币地位
B.加速了原有货币体系的解体
C.缓和了美欧的贸易竞争
D.导致了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1950—1972年美国黄金储备逐渐减少,而日本和西欧的黄金储备有所增多,这冲击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故选B项;欧元在2002年才开始发行,排除A项;表格中,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下降,而西欧的黄金储备有所增加,说明美欧贸易竞争激烈,欧洲经济崛起,排除C项;1950—1972年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未丧失,排除D项。
视角1 民族国家与国际法
材料一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前,教廷不仅在精神而且在某些世俗事务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欧洲君主不得不长期与教会分享权力,且接受教廷频频“行废立之事”。但是在和会之后,从法律上讲,欧洲君主成为其领土内的最高主宰,不承认他们之上的任何世俗的权威。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摘编自[美]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是建立在一场革命的基础上的。拿破仑在对外征伐期间,一直以“革命的代表和启蒙运动的化身”自居。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相互混居的不同民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统治者,开始将其作为“异族”对待。当时的德意志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甚至直接扬言道,每一个拥有自己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族群均天然地享有自治权力。维也纳体系虽然建立,但是“仍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前行”,也许很幸运地是在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前后欧洲政局的变化,并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战争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指出“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的含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化:由君主与教廷分享权力,到世俗王权在国内成为最高主宰。
原则: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
(2)影响: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含义:通过大国协调解决国际争端,建立起大国均势;恢复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使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赢来了一段和平时期。
深化拓展
1.唯物史观——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因素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西欧的崛起奠定了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它要远远优越于旧的落后的封建制度。
(3)西欧的崛起,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首先开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业革命的出现成为可能,工业革命的完成改变了世界格局。
2.历史解释——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 各国不论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有何不同,一律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同等的责任
互不侵犯原则 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互不干涉原则 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平等互利原则 各国在法律上必须是平等的,在事实上必须是互利的
和平共处原则 根据国际法的要求,彼此尊重对方现存的社会经济制度,实行广泛的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
民族自决原则 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确认的一切合法手段,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和平解决争端 国家之间在发生纠纷或争端时,应当通过和平的方法予以解决
善意履行义务 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各项义务
视角2 世界近现代金融体系的演变
材料 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816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度
一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年8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年 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年 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思考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阶段一: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依据: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
阶段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混乱。
依据: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阶段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阶段四:20世纪70年代至今:多元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依据: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深化拓展
历史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启示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黄金无关,当时黄金并不与各国货币直接挂钩,问题在于美元发行过剩,无法支撑美元与黄金互换,这才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混乱和崩溃,因此货币的发行必须遵从经济规律。
(2)随着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项目开始实行严格管制,此项措施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合时宜。逐步放松管制、实现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不但有利于抵御其他国家不良影响的冲击,而且可以有效减轻世界经济波动给自身带来的压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多元化国际货币的竞争必然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协调,从而形成多种国际货币协调、竞争、有序的货币体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