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讲 近现代世界医疗、公共卫生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7讲 近现代世界医疗、公共卫生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11: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7讲 近现代世界医疗、公共卫生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课程标准 1.了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2.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近代学校教育、书刊出版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 近现代世界医疗与公共卫生
1.近代疫病防治与西医发展
(1)疫病防治
重大疫病 ①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②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死亡人口在2 000万人以上
疫病防治 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大大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 ②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2)西医发展
背景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表现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对中国影响 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和西医院校建立起来,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
2.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内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成就:现代西方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3)影响:①促进了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③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针对训练
1.(2024·福州一模)下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
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罗列科学对抗瘟疫、疫苗利弊、重视流感、利用抗生素和积极心态对抗瘟疫等目录,反映出该书旨在强调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防治有赖人类理性,与“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不符,排除A项;“终结”说法错误,排除B项;“难以控制”说法错误,传染病的流行可以通过科学、疫苗等控制,排除C项。
2.(2023·梅州二模)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显现,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众健康法》,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1867年又制定新的《防疫法》,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些措施(  )
A.未能解决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问题
B.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C.推动了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法治化
D.引发了公众对防疫问题松懈心理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推动公共卫生的管理,助推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故选C项;据材料“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显现”可知,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求得问题的治理和解决,“未能解决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问题”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题干中仅列举了政府颁布的两部法律,不能体现“形成完善的国家卫生防疫体系”,排除B项;国家颁布公共卫生的法律有利于公众重视防疫,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知识点二 近现代世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近代西方大学
起源 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功能 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场所
成就 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德国柏林大学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
2.印刷书与图书馆、博物馆
印刷书 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
图书馆 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 1683年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建立,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3.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
(1)文化遗产的保护: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2)《世界遗产公约》:宗旨是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3)著名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针对训练
1.(2023·厦门湖滨中学毕业班质检)1535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检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皇家委员会。委员会迫使两所大学交出从前从教皇那里获得的特许状以及所有的“教皇契据”、大学地产和其他财产清单。这一做法(  )
A.使新教成为英国国教
B.加快大学世俗化进程
C.促进城市教育的兴起
D.使大学成为科研中心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皇家委员会迫使大学交出与教皇有关的特许状和契据,有利于大学与教会势力的脱离,从而推动大学世俗化进程,故选B项;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亨利八世推动新教成为英国国教,与委员会迫使大学脱离罗马教皇无关,排除A项;西欧城市兴起于10—11世纪,且材料与城市教育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是委员会迫使大学交出教皇特许状,但没有说明大学后来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2.(2024·浙江名校高三开学联考)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的艺术收藏品高达40万件,保留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甚至亚洲各国不同时期的艺术品。作为近代博物馆的卢浮宫(  )
①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②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③向公众全方位提供多个领域知识
④担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拥有的艺术收藏品高达40万件”可知,其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故①正确;据题干“保留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甚至……”可知,其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向公众全方位提供多个领域知识,故②③正确;据所学可知,法国卢浮宫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担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视角1 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时期,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霍乱、肺结核等疾病滋生,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19世纪末,德国开展了卫生改革,改革涉及环境、住房、学校等多个方面。除国家层面外,市政当局、建房互助协会、公司、医生以及居民等广泛参与,政府出资为部分工人修建住房,各邦颁布了相关住房立法,市政当局开展了大规模城市供水建设活动。1883年,帝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帝国疫苗法》《食品法》,极大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1860年至1914年,德国各大学医学院至少创办了173个研究所,其中许多研究所是专为研究城市流行病而建立的,例如肺病研究所。面对婴儿死亡率高的问题,德国发起了婴儿保健和学生保健运动,制定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牙科保健服务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国家主导,主要采取行政与立法方式解决问题;改革覆盖面广;参与主体广泛。
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代议制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医疗技术和防疫观念的进步。
深化拓展
历史解释——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
机构完备,覆盖面广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完善了各级医疗组织,构建基本全面覆盖的各级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
统筹规划,措施多样 各国政府既注重治疗,又规划免疫,还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督
社会服务,规范管理 二战后各国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中国各级卫生机构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内容
全民医保,全面覆盖 进入近代社会后,欧美国家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
视角2 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材料一 在古代建筑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原则不断发展与演变,在我国早期的文物保护法规中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对现状进行保存和恢复原状。在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就明确地表示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是进行文物保护“最高级别的追求”,对现状进行保存是“最低的标准”。而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就模糊了对现状进行保存和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对中国文物进行保护的原则,立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保护的要求。——摘编自张政君《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图一 谷登堡采用的金属活字印刷
图二 阿什莫林博物馆
思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论题:法律、公约的颁布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
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陆续颁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原则。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并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对部分世界遗产提供了重点保护。
法律公约的颁布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与意义,加快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推动了文明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2)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历史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原则
(1)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2)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第一,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
第二,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