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作品及风格特点。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人物及其作品,初步掌握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物及他们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3.在了解人物及其作品的同时,能积极同教师、同学交流讨论,并逐步形成自己关于人物及其作品的见解主张,言而有据,推论的当。
4.感知世界近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理解其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等人的理性觉醒”的表现,认识伟大文学艺术作品正是由于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变化发展的矛盾,真实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才成为真正的传世经典,为后世人所铭记。
一、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1:
回顾164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主要过程。
【设计意图】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学生在课前回顾近代资本主义的确立过程,让他们更加清楚这个时代的核心特点和主要矛盾,从而为更加理性地分析本节课中出现的伟大人物和作品奠定基础。
活动设计2:
借助网络,了解音乐领域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派别,认识文学领域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流派以及绘画领域中的后印象画派,并能列举出其中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或者是代表作品。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运用网络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和学生):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活动设计1: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谈一谈,你所了解的近代文化。(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作品或贡献,亦可以是近代文化产生的背景等。)”
【设计意图】从教师角度来看,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初步感受学生对近代文化的了解程度;从学生的角度看,使他们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建构所学知识,激发其想象的空间,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知(对话近代文化大师)
活动设计2:“认识大师——让他的作品说话”
(1)出示视频——《英雄交响曲》及其乐评,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①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初衷是什么?
②《英雄交响曲》能成为交响曲中的“英雄”,原因何在?
③《英雄交响曲》在告诉我们,真实的贝多芬应该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及思考回答问题,一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尤其是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所在;二是让学生从贝多芬的音乐特点思考贝多芬的性格特点;三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结合个人经历来分析个人作品。
(2)出示文字材料《欧也妮·葛朗台》节选,并提出问题:
①根据文字材料,谈谈葛朗台的性格特点?
②从这个文学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资产阶级的何种特点?
③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这种人物及他们的作为持一种什么态度?
文字1 “葛朗台经营着一百英亩的葡萄园,在收成好的年份,可以产七八百桶葡萄酒。他拥有十三个农场、一座老修道院,为了节约,他把修道院的窗户和拱门都用墙堵死了,这是保护这些东西的一个方法。他还有一百二十七英亩草场,那里有一七九三年种下的三千棵杨树,长得枝繁叶茂。最后,就是他住的那所宅子了。 这是他的可见财产,至于他的其他资产,……所有人都相信葛朗台先生有个秘密宝库,一个藏满了金路易的密室,晚上他会在密室里瞧着大堆的金子,那高兴劲儿真是难以形容。贪婪的人们都认为此事证据确凿,因为他们看到这个老头的眼睛里似乎都闪着黄色金属的色彩。一个习惯于从资本中赚取巨额利润的人,其目光就像浪荡子、赌徒或阿谀奉承者一样,有着某些难以名状的习惯——鬼鬼祟祟、贪婪、行色神秘,这一切从来都逃不过同道人的眼睛。(葛朗台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文字2 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
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上述文字材料,让学生感受“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理解巴尔扎克创作这一文学形象的初衷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出示梵高的画作(《吃土豆的人》《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有乌鸦的麦田上》《业务的咖啡馆》及《向日葵》)及其生平简历,并提出问题:试结合梵高的作品和生平,分析梵高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作,让学生了解梵高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让学生借助梵高的绘画,反思梵高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下一步教师讲述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活动设计3:“理解大师——用历史来解读大师”
出示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提出问题“社会现象与文化创作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近代历史的发展的特点:
生产方式的转折:两次工业革命前后转折
政治转折: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并走向完善(革命、改革)
经济转折:从分裂走向统一,资本逐渐成为联系全球的纽带
思想转折: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到启蒙运动人对自我反思的深入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形成社会现实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即社会现实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一定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二是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三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世界近代史的认识,对近代历史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提炼升华
活动设计4:
提出问题“试根据本课内容,反思概括近代文化的整体特点。”
【设计意图】一是从整体上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起到一种知识小结的作用;二是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实现从艺术的感性升华到理论的抽象概括;三是让学生明白艺术文学作品的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并真实反映这种生活,人对生活的真实经历及其情感历程往往是激发创作的最佳动力。
(四)拓展补充
活动设计5:
幻灯片展示部分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及画家,并进行全课总结。
全课总结 :近代文化诞生与工业革命前后人类历史发生转折巨变的历史时期,正因为此时矛盾冲突的尖锐复杂,从而为艺术家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提供了素材,也为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社会,揭示人性奠定了坚实的时代基础。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首作曲、一幅画、一本书,它留给我们的更是人类心灵的自我觉醒,以及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精神财富。近代文化是灿烂的,更是伟大的。
【设计意图】一是介绍更多的著名的人物让学生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二是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
评测工具:作业和标准化试题
方法设计:
(一)布置开放性作业。例如请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确定一位作家(或音乐家、画家)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时间2周)
(二)标准化试题测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标准化试题。
试题: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评测练习
作者 卢德明 单位 青州市教学研究室
1.贝多芬的作品特点,一方面与社会重大历史题材紧密相关,另一方又鲜明地反映其信仰追求,以下作品能突出反映以上特点的是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月光》 D.《安魂曲》
2.下列人物中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是
A.老约翰·施特劳斯 B.约翰·施特劳斯
C.贝多芬 D.梵高
3.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些作品有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相信人类及个人的命运最终走向幸福;有的则对社会的一些现象充满了批判,对社会现实进行揭露与理性反思。以下作品能反映后一种特点的是
①《复活》??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战争与和平》 ④《西游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向日葵》是后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其作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梵高
5.下列连线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梵高——《吃土豆的人》
6.连线题
托尔斯泰 用色彩来揭示精神 俄国 画家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 用音乐表达他的思想 荷兰 文学家 《战争与和平》
梵高 批判现实主义 德国 音乐家 《向日葵》
7.作业: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确定一位著名作家(或音乐家、画家)进行分析。
(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观点,言而有据,推论的当即可。)
课件18张PPT。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对话近代文化大师 1.认识大师
——让他的作品说话
2.解读大师
——用历史来理解大师(1)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初衷是什么?
(2)《英雄交响曲》能成为交响曲中的“英雄”,原因何在?
(3)《英雄交响曲》在告诉我们,真实的贝多芬应该是……
1.认识大师:把握时代转折的天才音乐家1.认识大师:把握时代转折的天才音乐家 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虽然拿破仑背叛了革命,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平等的精神。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可以说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曲调中时刻洋溢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理念。 ……
……最初公演的时候, 《英雄交响曲》并没有受到听众乃至当时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正是在这部大作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了属于他独特个性的非凡艺术气息,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音乐人对《英雄交响曲》的评价
(1)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初衷是什么?
(2)《英雄交响曲》能成为交响曲中的“英雄”,原因何在?
(3)《英雄交响曲》在告诉我们,真实的贝多芬应该是……
1)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2)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3)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文学赏析 葛朗台经营着一百英亩的葡萄园,在收成好的年份,可以产七八百桶葡萄酒。他拥有十三个农场、一座老修道院,为了节约,他把修道院的窗户和拱门都用墙堵死了,这是保护这些东西的一个方法。他还有一百二十七英亩草场,那里有一七九三年种下的三千棵杨树,长得枝繁叶茂。最后,就是他住的那所宅子了。 这是他的可见财产,至于他的其他资产,……
所有人都相信葛朗台先生有个秘密宝库,一个藏满了金路易的密室,晚上他会在密室里瞧着大堆的金子,那高兴劲儿真是难以形容。贪婪的人们都认为此事证据确凿,因为他们看到这个老头的眼睛里似乎都闪着黄色金属的色彩。一个习惯于从资本中赚取巨额利润的人,其目光就像浪荡子、赌徒或阿谀奉承者一样,有着某些难以名状的习惯——鬼鬼祟祟、贪婪、行色神秘,这一切从来都逃不过同道人的眼睛。(葛朗台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1.认识大师:文学中的理性批判大师(1)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葛朗台的性格特点?
对财富的极度狂热;对亲情的漠视;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严格自律
(2)从这个文学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资产阶级的何种特点?
(3)文学大师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这种人物及他们的作为持一种什么态度?吃土豆的人太阳和云彩下的麦田 夜晚的咖啡馆1.认识大师: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中的绘画大师有乌鸦的麦田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右耳,后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试结合梵高的作品和生平,分析梵高的性格特点。1.认识大师: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中的绘画大师2.理解大师——用历史来解读大师转折时期:
生产方式的转折:两次工业革命前后转折
政治转折: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并走向完善(革命、改革)
经济转折:从分裂走向统一,资本逐渐成为联系全球的纽带
思想转折: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到启蒙运动人对自我反思的深入
二、试根据本课内容,反思概括近代文化的整体特点。
三、繁荣的近代文化
近代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人称“乐圣”。近代著名文学家世界近代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