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课件(共31张)+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课件(共31张)+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2 10:06:05

文档简介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重点】
1、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知识构建方面: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四、五单元(步入近代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认知心理特点:他们朝气蓬勃,有很强的求知欲,对俄国、日本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方法指导】
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
第二环节:俄国1861年改革
第三环节: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环节: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
第五环节:感悟空间
第六环节:心灵寄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答。
师: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在屈辱中不断寻求探索,图片就是维新变法中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努力自强的壮举。同近代的中国一样,俄国,日本都曾经有面临西方入侵的危险,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设计意图]很明显,近代的中国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俄国一样,都面临西方的入侵。在国难当前,大家都努力自强。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用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不同的结局?中国的学习西方与日本、俄国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内容。
一、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
师:出示以下图片及材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国别
人均
(卢布)
铁(万吨)
铁路
(公里)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让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
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互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用以上材料加上图片和一些插语,鲜明地展示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农民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提问)农奴制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假如你是当时的沙皇统治者,面对面临的社会问题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根据学生的预测,自然引入俄国改革方面来。
(2)1861年改革
师: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农奴制改革图片] 并设疑:俄国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当时在位的俄国沙皇是哪一位呢?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组内讨论并交流,归纳。由代表总结发言,并听取老师讲解,理解改革措施。)
师:但是通过改革,有一些地主和贵族提出反对。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全面分析。它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完善的一面。俄国的这次改革也是一样的。启发学生思考: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师进一步补充。)
师:出示问题:[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农奴和沙皇的角色中思考:该怎么办?使学生更能感受当时俄国必须改革的迫切性。然后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说明,使学生对农奴改革有一定的认识。最后透过沙皇的话:“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引导学生理解对农奴改革的评价。
二、日本明治维新
师:下面再来看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近邻——日本。在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回答:在19世纪末期,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
师: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指导引入日本改革)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那么在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会发生一场资产阶级改革呢?
(1)背景
师:(出示图片)《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舰队登陆日本》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具体有哪些?
(鼓励引导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分别介绍)
师:课件展示《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学生迅速阅读材料后,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
师: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 自主探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① 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② 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③ 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迅速在书上标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一小组完成得最快!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口头回答。
师: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本质)
最后用两幅图片引出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性质: 是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作用: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局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设计意图]用图片激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背景、经过以及评价。特别把课前导入的问题重新引出。让学生思考中国的维新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方式
自上而下
作用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四、感悟空间
纵观学习过的人类改革历史:
封建社会:中国商秧变法
     中古欧洲查理马特改革… …
近代社会: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
现代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 …
你能感受到这些成功的改革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经验吗?对个人成长有哪些指导呢?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想发展,想进步,就要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古今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个人的学习成长有何帮助,以古鉴今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危机重重——两国改革的背景
二、寻道图强——两国改革的内容
三、大道行思——两国改革的影响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的方式。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俄国最终的选择是()?
A农民革命推推翻农奴制B沙皇废除农奴制?C二月革命推翻农奴制D十月革命推翻农奴制?
2、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农业发达,农民富裕,不愿从事工业生?B国家处于四分五裂,为形成统一的市场?C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农奴制的阻碍?
3、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彼得一世改革B伊凡四世称沙皇?
C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D俄罗斯帝国建立?
4、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王惠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C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5、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是()?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不断的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④工业革命无法在俄国展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6、日本明治维新的最根本目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方化B置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
C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D富国强兵,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
7、下列与明治维新无关的是()?
A.1854年,日本同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B.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新兴地主和对将军不满的大名、武士,这表明()?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B大名和武士的生活日益窘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D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9、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推翻了旧政权B由资产阶级领导C废除了农奴制D改变了社会性质?
10、1861年改革后,俄国近代化的脚步依然沉重,主要原因是()?A改革后农民一贫如洗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缓慢D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得到人民支持?
11、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B废除农奴制C挽救统治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
12、19世纪第一个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3、1861年改革之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根本原因是(??)?A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C农奴必须出钱赎买份地??D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14、下列事件没有改变本国社会性质的是(??)?
A明治维新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巴黎公社??D俄国农奴制改革?15、日本同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之处是(??)?A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B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三、材料题:?
16、材料一:列宁说过:“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请你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请你说出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领导者、性质、内容和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国外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
(2)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一次同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称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18、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请写出两国改革各自开始的时间,比较这两次改革在性质、方式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CA???6-10??DDCDD???11-15??CBDCD?二、材料题:?
1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
(2)背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分)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分)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2分)影响: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分)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2分)但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1分)?
17.(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分)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分)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2分)?(2)戊戌变法。(2分)?(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分)?
18、时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方式:自上而下?
作用: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性质;??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课件31张PPT。
王英兰 营里一中温故知新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他们各自采用了何种方式实现了政体的过渡?英国、美国、法国 英国、法国、美国 俄国、日本流血战争 资本主义 方式情景再现 大家好,我叫尤里,我是一个农奴,现在是1861年的俄国,欢迎大家来到我生活的时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 1、 我是安德烈公爵家的农奴,公爵老爷虽然给了我们土地,却担心我们跑了,把我们当奴隶一样对待。 粮食连年歉收,但我们却不能离开土地去另谋生路。家里已经断粮了,我只能祈祷,救世主能早点到来!2、前几天听彼得公爵家的农奴安东说,现在城里建起了好多工厂,到那里工作可以拿到工资,真是不错,我也想去。可是上午去请示了安德烈公爵,他恶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说这辈子都不会放我出去。3、前几天跟随安德烈公爵到集市采购的时候看到一个烟袋特别好看,还绣着花呢,我很想买下来,可是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4.前天我偷听到安德烈公爵和其他的公爵紧张地谈论,原来各地农民都拒绝履行‘强迫劳动’及支付‘免役税’并对派往镇压的官吏和军队进行抵抗,1858年有86次暴动,1859年有90次,1860年有108次。我们也要这么干。工厂主(资本家)的烦恼最近有些烦,工厂里人手总是不够;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买不起……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
俄国改革前,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发展状态?使得政府不得不主动进行改革?
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当时,农奴制是俄国的基本制度,全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奴,农奴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遭受着沉重的压迫。农奴没有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在此期间,俄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一些资本主义工场。但是,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这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19世纪中叶,俄国还发生了一件重要事件,也迫使俄国统治者不得不实施改革。这就是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大败。这场战争不仅是俄国颜面尽失,还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俄国财政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的俄国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高国力。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催化剂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克里米亚战争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身上。亚历山大二世从小就接受了作为一个皇位继承人的培养,在他的老师,主张实行较宽松的君主制的茹科夫斯基的影响下,也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他年轻时代周游欧洲各国,开阔了眼界,也更能反思俄国的现实。又是新的一年了,今年是1861年,春天来了,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看到了希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太仁慈了,他颁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我想看看具体内容,可是我不识字。有哪位知识分子能为我读一下法令内容并且解释一下呢?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宣布农民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但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还须继续受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1/5至1/4,其余由政府从国库拨款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49年内,每年附加利息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国家。但授与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①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性质: 作用:局限:史料解读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2)请回答: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场改革的前提是什么?维护地主的利益。(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结合课文思考日本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思考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倒 幕 运 动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碍
阻旧制度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新经济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大门幕府危机日本的民族独立受到威胁,有识之士吸取中国的教训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 年继承王位 ,1868 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想一想: 明治维新内容
巩固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加强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对外侵略扩张 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3.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进步性局限性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明治维新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本课小结

谢谢合作!

2010.03.24

王英兰 营里一中谢谢
王英兰 营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