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8 12:55: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聚焦核心要素 提升言思能力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竹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竹石》。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这样的要求,本次古诗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形成了今天的说课稿。
二、点面结合析教材——说教材分析
从单元角度看,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从本课教材看,《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主要写生长在岩布破缝中的竹子经受各种磨难艰难地生长,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联系实际解学情——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古诗的方法,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从表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由于学生本人阅历不够,理解诗人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学生查阅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通过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反复锤炼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教材特点,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以课后习题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出古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体会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坚韧不拔的品质。
3.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悟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向世俗妥协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五、以学定教选方法——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通过使用班班通画笔和橡皮檫工具、网络平台资源和教学视频片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法。学生通过研读、探索、发现、感悟、剖析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和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向世俗妥协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六、环环相扣说过程—说教学过程
基于本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依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规范的要求,通过多个能力点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融合创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
首先导入环节我抓住了这首诗的特点:是一首题画诗。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题画诗,在演示文稿中我插入了诗人郑燮的《竹石图》作为背景,在画的空白处将这首诗做成动画路径逐字出现,边播放边配乐解说:“ 孩子们,古时候有许多诗人不仅擅长作诗,而且还擅长书画。他们经常在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郑燮走进他的题画诗---《竹石》。”通过演示文稿直观的演示,再加上我的解读,学生就一目了然理解了题画诗,同时也自然的导出下一环节知诗人。
(二)知诗人 解诗题
说到诗人郑燮,有些学生很陌生,因此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了解诗人。课中出示演示文稿进行诗人简介竞猜活动。学生根据画面提示,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诗人。此环节借助演示文稿开展诗人简介竞猜活动,对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做了评价,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也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三)读诗文
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在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时,请学生上台,使用班班通中的画笔工具在电视屏幕上给古诗加上朗读符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上台使用橡皮擦和画笔工具修改。达成共识后,学生自己练读,师生承接读、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通过动手动口的研读最终学生自主将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好。在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后,将我校润艺课程下的声势伴奏、古诗新唱融合于古诗教学,播放巴老师的一段《竹石》声势伴奏教学片段,让学生跟着巴老师在课堂上吟起来唱起来舞动起来。通过“读、吟、唱、舞、声势”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古诗强烈的音韵节奏,领略古诗的音乐美,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明诗意
明诗意环节,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在网络平台查阅资料,教师演示文稿的播放,有助于学生探究诗句的意思。
(五)品诗情,悟写法
品诗情,悟写法环节,学生理解了诗意后,抓住最后两句诗句进行品读,利用网络平台中的视频,创设情景,烘托氛围,引导学生感悟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坚韧不拔的品质。学生在互联网查阅资料知道诗人写竹的真正目的不在赞竹而在借竹抒发自己远大志向,从中发现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利用多媒体出示诗人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剖析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要求学生在表述观点时要有理有据。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才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才能把握诗的意象。在此教学环节,演示文稿和网络平台资源的使用,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的难点。
总结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知道了诗中的竹就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后我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具有竹子和诗人这样高尚的品格?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六个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本节课使用演示文稿、班班通画笔和橡皮檫工具、网络平台资源和教学视频片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研读---读出古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去探索---借助注释,探究诗句的意思。去发现---发现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去感悟----感悟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坚韧不拔的品质。去剖析---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剖析出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向世俗妥协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七、简明扼要说板书——说板书设计
竹石
托 竹子 坚韧刚劲、乐观无畏


志 诗人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本节课我抓住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进行板书。对于学生学习方法、迁移运用方法具有辅助作用。既简洁凝炼又突显本课重难点。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