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皇帝的新装——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写作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3.重难字词
赏赐( cì ) 御聘( pìn )
炫耀( xuàn ) 称职( chèn )
愚蠢( chǔn ) 妥当( tuǒ )
呈报( chéng ) 钦差( qīn )
滑稽( jī ) 勋章( xūn )
骇人听闻( hài ) 随声附和( hè )
4.词语解释
显耀:夸耀;炫示。
愚蠢:愚笨;不聪明。
急迫:需要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
妥当:稳妥适当。
渴望:迫切地希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知识小练】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当(dang) 呈报(cheng) 圈定(quan) 滑稽(ji)
B.赏赐(ci) 愚蠢(chun) 更衣(geng) 勋章(xUn)
C.眩耀(xudn) 附和(he) 御聘(ping) 钦差(qin)
D.系上(j1) 称职(chen) 狡滑(hu6) 爵士(jue)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句中是荒唐的意思)
B.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呈报:报告)
C.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御聘:御前聘用)
D.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B.《皇帝的新装》的体裁是童话,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C.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青蛙王子》等。
D.中国流传的童话故事非常多,有《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
D.故事的结尾,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④【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⑧“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⑨“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⑩“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C】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D】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6.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章的作者是丹麦的易卜生
B.该文作者没有写过《海的女儿》
C.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丹麦的安徒生
D.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7.文中ABCD四处是直接写皇帝的,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心理。
8.对选文中第⑧⑨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对自己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B.大家认为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把真话更快地传播开去。
C.老百姓看到了事实却又不愿意表现出这是自己的判断,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现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暂时的保护。
D.老百姓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但又觉得皇帝没有穿衣服,所以他们只是“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并推说这话是小孩子说的。
9.请你概括本文的主题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稽jī。C.眩→炫,聘pìn。D.滑→猾,爵jué。
2.答案:C
解析:御聘的意思是皇帝请的(人)。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句号写到引号之内。B项句号改为逗号。C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灰姑娘》《青蛙王子》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
5.答案:D
解析:《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写于1837年,是一篇借由童话荒诞不经的表现手法讽刺君王昏庸,骄奢淫逸的故事。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故事中有奢侈而昏庸的皇帝,虚伪而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骗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是对“虚荣”背后的“自我深度的迷失”这一人类固有和共有的人性弱点的再现,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由此分析,ABC准确。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孩子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并不是说“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D正确。故选D。
7.答案:A.装腔作势;B.故弄玄虚;C.提心吊胆;D.自欺欺人。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根据故事的不同情节阶段,对人物的内心状态进行揣摩。A处“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是皇帝刚换上“新衣”的时候,这时候皇帝表现出真的穿上了新衣的样子,可用“装腔作势”来形容;B处“‘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可用“故弄玄虚”形容;C处“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他听到所有百姓的评论并怀疑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可用“提心吊胆”形容;D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明明已经被揭发但还要自我安慰虚张声势,可用“自欺欺人”来形容。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分析大人们的心理,然后要理解小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敢这么说。大人们知道“新衣”是假的,但是考虑到骗子所说的“只有圣贤才能看到这件衣服”所以不敢自己说出口,他们知道真相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小孩子是纯真的,所以当他看到皇帝光着身子就直接说他没穿衣服,大人也借着小孩子的口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同时也能为自己留下一丝余地。故选C。
9.答案:本文意在揭露统治者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