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8-19 12: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艺术家;学习使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并表达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感悟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欣赏活动。 3.引导学生学习齐白石爱学习、肯钻研、敢创新、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之情;学习齐白石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和形神兼备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评述齐白石的作品,表达对齐白石作品及艺术成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白石初印象 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成都市全兴小学校的张璐老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寄托着这个古老国度的精神追求。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佳作,先考考你,能将这些作品按要求分类吗? 这几幅是中国画,包括山水、花鸟和人物;这两幅是篆刻;这是书法,你们分对了吗? 看来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些作品中你喜欢哪幅?说说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三幅山水画,它让我想起“长河落日圆”这句诗。 生2:我喜欢第五幅书法作品,我发现每个雨都多出了好多点,很有意思。 师:你知道吗,这些作品都是同一个人所作,是谁如此博学多才,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他就是齐白石。 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师:看了齐白石的经历,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他很励志,虽然他出生贫寒,但他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个木匠成长为艺术家。 师:你说得真好,他勤勉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形神兼备的无声乐章 师:你们看,这是齐白石最珍爱的画册,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之前大家学过工笔和写意,那这些昆虫是什么画法? 生:昆虫画得精致细腻,是工笔。 师:花草又是什么画法呢? 生:花草画得粗犷概括,是写意。 师:大家的理解都很准确,如果我将工笔与写意结合在一起,又属于什么画法呢?(结合两部分)是工笔?还是写意?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除了纯工笔和纯写意,还有将工笔与写意结合,既工整细致又粗犷概括的画法,它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兼工带写,这种画法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呢? 师:工笔与写意的巧妙结合,让作品既能痛快流畅,又能细致入微。两种画法的对比,还能让画面疏密搭配、动静结合。 这三幅作品都选自齐白石创作的《花草工虫册》,他在耳聪目明时用工笔画昆虫,80岁时再把写意的花草添画上去,画风新颖。他还给画册题了“可惜无声”四个字,怎么理解呢? 生:画中草虫栩栩如生,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 师:看来你已经领悟到这种画法的魅力。虽然只是最普通的花鸟草虫,但是齐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笔墨,生动自然的造型,创造出一曲无声的乐章。可谓是形神兼备啊! (二)毕生追求的传神之笔 师:除了画册中的昆虫外,他画的虾更是画坛一绝,对比画中的虾与真虾,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生活中的虾和作品中的虾都是透明的。真虾的腿分布在两侧,但他画的 虾腿都集中在身体的同一侧,应该是从侧面的角度观察的。 师:你不仅观察仔细,还有自己的思考,真不错。他是如何生动表现虾的动态的?我们来看一段齐白石画虾的珍贵视频。 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齐白石用细长、飘动的触须来表现水流和虾的动态。 师:你抓住了重点。他为了画好虾磨砺了几十年。你们看,这是他不同时期画的虾,选一幅你认为造型最有特点的虾进行分析,勾选出相应的答案,完成学习任务二。 请你说一说这些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1:我发现他画虾墨色从没有变化到变化丰富,虾身更通透了。 生2:我发现他刚开始画的虾须是直的,呈放射状,后来画的虾须变得细长柔韧,越来越生动了。 生3:我发现他画的虾腿和虾身节数逐渐减少,晚年画的虾身变得弯曲有弹性,虾钳张开,变得长而有力,像是在水中滑动,更加活灵活现。 师:齐白石作为一位大画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研究,无数次演变改进才成就了他独创的画法。这真是艺海无涯啊! 他用笔墨让虾变得更加灵动、艺术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他认为画得太像会俗气,画得不像就是欺骗世人,最好是介于两者之间。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生:齐白石真厉害! (三)诗意盎然的意境之美 师:他还有更厉害的呢!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去他家做客,从书中看到“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就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这种声音。如果请你来画,你会如何表现(学习任务三)? 生1:我画了很多只青蛙在山泉边一起唱歌,声音一定可以传很远。 生2:我画了几只青蛙拿着扩音器大声叫。 师:大家的想法充满想象力,还用到了拟人的手法来表现。但齐白石另辟蹊径,绘制出了这样一幅作品。 这里画了什么?像石头?像小山? 再看,这里的线条像什么?像面条?像胡须?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咦,是蝌蚪,再往下看,还是蝌蚪!再看看?全是蝌蚪!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齐白石与你们的创作思路有何不同? 生:我们觉得表现蛙声就一定要画青蛙,齐白石没有直接画青蛙,而是利用蝌蚪让我们去联想。 师:他又是如何表现山泉的呢? 生:他用浓墨画的山石衬托出水的清澈,用细长而变化丰富的线条表现水流。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小蝌蚪一起从山顶顺着溪流欢快地向下游,感受画中水的线条之美。再用手点一下蝌蚪的位置,这些可爱的小黑点镶嵌在流畅的线条中,给你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流水的线条像五线谱,小蝌蚪就像一个个音符,让画面充满了韵律。 师:“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看那顶部的远山,一眼望不见尽头,顺流而下的蝌蚪,仿佛会游十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它们像溪间跳动的音符,谱写出悦耳的自然之歌,也许将来这片水域都会充满青蛙的欢歌,真让人浮想联翩。他用四尺白纸画出了十里的气势,这就是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四)韵味无穷的天然之趣 师:齐白石的画也不都是精巧的,你们看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你们可别小瞧这只呆鸟,发现了吗?这幅画齐白石珍藏了近40年,因为随身携带,以致于画作有明显的折痕,可见齐白石十分珍爱。 你看,画旁的题跋上写下了这幅画的由来。他在寺庙的地砖上发现了一个白色的石浆印子,形似小鸟,便童心大发,依样勾画下来,感叹真有天然之趣!这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开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钥匙。 请你观察他“变法”前后画鸟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齐白石画的鸟比较细腻、写实;之后画的和平鸽造型夸张,有些可爱。 师:这只鸟到底给齐白石的内心带来了怎样的触动?我们看一个短片。 师:在大画家陈师曾的建议下,齐白石在近60岁的衰年,决定对自己的绘画风格进行彻底的改变,这就是衰年变法。这幅画反映出他天真活泼的心灵,也见证了齐白石的成长,意义非凡。 (五)人民的艺术家 师:齐白石自信自强,从木匠成长为艺术巨匠,走出了命运圈定的狭小世界,书写下人生和艺术的双重传奇。不止如此,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也展现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艺术实践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哪些新的认识?谈谈你的感受。 生1:齐白石爱学习、肯钻研、敢创新,我们要学习他不懈追求的精神。 生2:他不止艺术造诣很高,还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师:齐白石不仅用艺术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美,还用画笔绘出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