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3《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2 17:56:35

文档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目标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4、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二、背景介绍
大堰河与艾青的母子情缘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亲生父母的爱。
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方法练习
一、字音识记:
青苔(tāi) 荆棘(jí) 火钵(bō) 忸(niǔ)怩
麦糟(zāo) 炖 (dùn) 肉 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
二、多音字:
(fēi)芳菲 (qiāo)悄悄
菲 悄
(fěi)妄自菲薄 (qiǎo)悄声

三、字形辨识:
碾碎 堤堰 凌侮 忸怩
揠苗助长 陵墓 纽扣
辗转 偃旗息鼓 棱角 枢纽
四、词语释义: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五、词语辨析
(1)辨悉·熟识
辨析:都有知道得详细、了解得清楚的意思。熟悉:知道得清楚。语意较重,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熟识: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语意较轻,多用于具体的人或有形的物。
例句:陈云林对赖幸媛说:“也许你对我不________,但我常在电视台看到你,所以我们可以算是电视上________的老朋友了。”
(2)飘泊·飘零
辨析:飘泊:同“漂泊”。①随波浮动或停泊。②比喻生活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例句:经过了长长的________,在黄叶________的时节,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3)养育·孕育
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例句:那些特区的建设者不正是他们辛苦________的孩子们吗?也许在种种光环的背后 这里,才蕴藏着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内核,这里才________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脊梁。
(答案:1.熟悉 熟识 2.飘泊 飘零 3.养育 孕育 )
课文解析
整体悟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质的诗,请概括该诗的叙事思路。
参考答案: 
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的劳动人民。
二、局部涵泳
1.从构思看,全诗前3节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绘大堰河的凄凉身世?诗人所描绘的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1)作者选用了坟墓、故居、瓦菲、园地、石椅等意象,用雪压、草盖、关闭、枯死、典押、一丈平方,长了青苔等词语来修饰,写出了大堰河卑微的身世,悲苦的一生。
(2)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雪花飘飘,落在一小块土地中的坟头上,坟上干枯的荒草盖上了白雪,直立的草茎在寒风中颤抖……”,由孤寂荒凉的坟头、破败的旧屋、易主的园地、冷落寂寞的石椅,组成一幅阴冷惨淡的画面,写出了大堰河身世的凄凉,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悼念哀伤之情。
2.大堰河关于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
这说明了尽管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在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生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着乳儿的尊严。
3.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当然更谈不上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4.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 
首先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包括她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四节中的8个“在你……之后”句式,以及第七节中的6个“她含着笑……”句式等,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更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除了动作描写之外,还有一些表情描写也值得我们注意,如当诗人被父母领回自己的家里时,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还有刚才说的她的6个“含着笑”,这些都刻画出了大堰河无私善良的形象,也反映出了她对乳儿博大的爱。
有心理描写,还如第八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出了大堰河对乳儿具备的那种真正的慈母般发自内心的爱,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真正的儿子了。
除了正面描写,诗人还从侧面对大堰河的形象进行了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大堰河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生我的父母”的陌生,侧面烘托出了“我姆”的伟大。
三、主旨探微
本诗以诗人幼年生活为背景,以抒情主人公“我”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抒发了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感激之情和热情的赞美。
四、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主题突出
第四节、第六节,两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待遇、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2.反复排比,形象生动
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生动。
3.呼告手法,直白深情
诗歌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标志,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
课时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
A.大堰河(yàn)  火钵(bō)  擂台(lèi)  漂泊(bó)
B.璀璨(càn)  憧憬(chōnɡ)  青苔(tái)  躯壳(ké)
C.皎洁(jiǎo) 省悟(xǐnɡ) 冰屑(xiè) 忸怩(niǔ ní)
D.瓦菲(fēi) 悱恻(fěi) 门扉(fēi) 团箕(jī)
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续乐”的匾。
B.她含着笑,提着菜蓝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C.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采的堂上。
D.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在诗人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________的人物,如盗跖、陈胜等,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因而,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2)屈原担任过楚国的左徒,见识广博,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________应对辞令。
(3)除了缅怀先辈以外,传统的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还包含着________新生命的意思。
A.叱骂 熟习 养育    B.斥骂 熟悉 孕育
C.斥骂 熟习 孕育 D.叱骂 熟悉 养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地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堰河啊,我的保姆——用“大堰河”称呼保姆,表达了对保姆博大无私之爱的赞美。
B.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雪是洁白的,因雪而想起了大堰河,暗示了大堰河高洁的品质。
C.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回到父母家里,却说是“做了新客”,说明作者对地主家庭的厌弃,对大堰河的热爱。
D.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强调大堰河死得突然,抒发了深深的遗憾之情。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7.这一节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
8.“忸怩”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
9.对“忸怩不安”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因为突然回家,对自家豪华的陈设和富裕的生活感到不习惯,突出了诗人对自己富
裕家庭的摒弃。
B.因为长期离开家庭,对自己生身父母和亲妹妹感到陌生,突出了虽有血缘关系,但诗人却并不真正爱他们的思想感情。
C.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意图。自己虽为地主阶级出身,但对地主家庭却十分不满,这种忸怩不安正体现了诗人背叛家庭的无产阶级情感。
D.这种忸怩不安,突出了诗人和大堰河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诗人对乳母的依恋之情。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0—13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10.大堰河,今天我看7.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这三节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与“我”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小节写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1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修饰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的“我”,指喻体“别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二) 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15—17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15.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19.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 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探究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人说这是一首叙事诗,有人说是抒情诗,那么你认为呢?
提示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是叙事诗。因为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诗歌以回忆往事为主。
提示二:《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因为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
开阔眼界
“艾青”笔名的由来
本诗是用笔名“艾青”发表的。为什么以“艾青”做笔名呢?作者本姓蒋,名海澄。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二年他到法国留学。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以和蒋介石同乡为耻,更以和蒋介石名字读音相近为莫大耻辱,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话谐音“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关于母爱的名言录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3.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谚语)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高尔基)
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谚语)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高尔基)
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一试身手]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首自由诗。
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
妈妈!那一定是你,
我听到了,
那手工的绣花布鞋,
踏在地上的声音。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
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当我在军营的梦乡中醒来,
仿佛有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床前,
准备给我盖上裸露的手臂,
当我在猫耳洞里感到饥渴,
我就闭上眼睛,
仿佛又听到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跟前,
准备端给我一碗甜甜的汤圆。

妈妈,二十年前,
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
我多么想你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用你温柔的手,
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让我在冥冥中,
再次接触你手上粗硬的老茧。
妈妈,我多想对你说,
我倒下的时候,
我的枪刺,
指向敌人阵地的那边,
妈妈,我多想向你证明,
我,作为一个军人,
没有给你丢脸。
妈妈,二十年来,
我和我忠实的弟兄们,
默默地站在
这昔日的前线,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们来过,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欢笑,
他们给我们倾诉衷肠,
他们把泪水洒在这墓前,
鲜花、美酒、醇烟,
还有他们的后代那红红的嫩脸。
可是,
没有妈妈那替代不了的抚摸,
我心中的寂寞,
永远无法排遣。
妈妈,二十年,你走了好远,好远,
妈妈,二十年,
我知道你好难,好难,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你空手来的,
没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我明白,
你还没有吃饭,
可惜我不能为你尽孝,
只能望着你无言。
妈妈,
你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
妈妈,
你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我明白你在追问为什么要二十年。
妈妈,
为了千万个另外的妈妈,
我和你都做出了无悔的奉献。
妈妈,
在你的身后,
是飞速发展的喧闹,
是灯红酒绿的金宵,
是耸入云端的豪华,
但是,
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
为了千万个另外的妈妈,
我和你都做出了无悔的奉献。
妈妈,
在你的身后,
是飞速发展的喧闹,
是灯红酒绿的金宵,
是耸入云端的豪华,
但是,
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
【注】2004年清明节,赵占英烈士的母亲在参战老兵和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儿子牺牲20年之后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本诗即是以儿子的口吻写的。
【赏析】中越边境冲突已经过去很久了,新一代的人不一定会了解这一段历史。战争已经结束,烈士却永远长眠于地下,亲人的痛楚永远不会淡化!可怜的妈妈,在儿子牺牲二十年后,才在儿子战友的资助下,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墓前,诉说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当读着这段以儿子的口吻倾诉的诗歌时,我们不由得泪流满面。
参考答案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1. 答案:B
解析:躯壳qiào。
2.答案:D
解析:A.叙乐;B.菜篮;C.结彩。
3.答案:C
解析: 斥骂:叱骂:大声责骂,强调责骂时声音大:责骂,强调责备。(1)句强调责备,所以用“斥骂”。熟悉:清楚地知道;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2)句强调屈原对应对辞令掌握得熟练,所以选用“熟习”。养育:抚养和教育;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3)句指新生命的产生,选用“孕育”。
4.答案:C
解析:“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词义与语境不合。
5.答案:D
解析: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之前加“抒发了”。
6.答案:C
解析:A.大堰河身份的卑微;B.抒发怀念哀悼之情;D.对大堰河早逝的痛惜。
7.答案:排比 反复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注意从修辞手法的概念种类、表现形式及效果来分析。
8. 答案 :忸怩,本来形容害羞、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这里指心里陌生,有隔膜,坐立不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特别注意联系特定语言环境来理解。
9.答案:D
解析:诗中主要用“这种忸怩不安”来反衬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感情。
10.答案: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和地位。
11.答案:大堰河养育了“我”。
12.答案:(1)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椅生苔。
(2)凄凉、衰败、荒寂。
13.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
14.答案:D
解析:(《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的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经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鸟”,是把“我”比拟成了物,以丰富“我”的形象,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这里面只有两个形象“鸟”和“我”,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喻体,所以D项不恰当,这里没有“别人”只指“我”。)
15. 答案:《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解析: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不同。《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形象是“大堰河”。
16. 答案:“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解析: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态,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内在含义,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
17. 答案:诗中,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解析:结合诗题、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18.答案:A
解析:B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C项中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项扩大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
19. 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不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单元 质量检测题
1.答案:B
解析:A.“荇”读xìng,“谥”读shìC.“怩”读ní,“戛”读jiá;D.“溯”读sù。
2.答案:A
解析:A.概-慨;B.岐-歧,霉-莓;C.奥-懊,朔-溯;D.晨-辰,纶-伦。
3.答案:B
解析:“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4.答案:A
解析:品位:名词,指物品的质量或作品达到的水平;品味:动词,仔细体会玩味。贯注:精神集中;灌注:浇进、注入。揣摩:反复思考推敲;揣测:猜测。
5.答案:B
解析:A通感,C比喻,D无修辞格。
6.答案:D
解析:“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但也并不是不讲究格律与押韵而完全自由化。“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要有节奏感。
7.答案:C
解析:《沁园春 长沙》属于长调。
8.答案:D
解析:A句式杂糅,“使”不妥;B“十天的报纸”有歧义;C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该放在“文物”前面。
9.答案:C
解析:“诗人的心境相似”不妥,写作此诗时,诗人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与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10. 答案及解析:这首诗共四节,每节五句,而且每节的字数基本相同,给人一种“建筑美”。这首诗韵律也比较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这首诗也富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在用词上,《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11.参考答案:诗人以“雪花”为意象,流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的追求,既是对爱情的追求,也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12.答案:古人一般都悲秋,刘禹锡、毛泽东两位诗人却颂秋。
13.答案: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4.参考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15.参考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16.参考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
17.答案:A E
解析:B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不准确,不是比喻和拟人。虽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不是拟人。C 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合主旨。D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与主旨不符。
18.(1)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2)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4)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9.答案:③①⑤②④
20.答案:(1)在银河里,倏然流星过(2)在池塘里,散来荷花香(3)在沙漠之处,若隐若现的绿洲
21.参考答案:天心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
22.答案:略
课件27张PPT。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艾青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堰河之墓学习别样的抒情方式理清诗歌的情节内容触景生情探究“呈给你紫色的灵魂”读第1-3节,思考:
1.这三节主要写了关于大堰河的那些内容?
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景?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 痛悼)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大堰河死后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赞颂 讴歌)
(呼告)( 眷恋 感激)( 同情 诅咒)叙事抒情为大堰河建立个人档案?姓名:大堰河?
属相:牛(勤劳/任劳任怨);马(任劳任怨的代表);猪(任人宰割)(只要有理就行)。?
血型:O型,比较普遍,奉献型。?
身高:160CM以上,经常劳动锻炼了;150CM以上,生活的重压,营养不良。?
体重:47KG?生活不好,不会很胖。?
身体状况:健康,能干那么多活;不健康,40岁就含泪去了。?
生命中最得意的事:有乳儿——我。?
人生信条:为了儿子,甘愿为牛为马;笑对人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本诗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小结: 诗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与普通人不同,就在于诗人能把某种感觉变成艺术,变成诗。艾青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谱写了一曲献给大堰河的赞歌。
作业: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高中作文周计划1《坚硬的荒原》。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大堰河——我的保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苦难而又温馨的母爱!
伟大而又深沉的母爱!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正面描写)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侧面描写)
(4)注意细节描写搭好灶火后尝过熟饭后放好酱碗后补好破衣后包扎伤手后掐死虱子后拾起鸡蛋后抱
抚摸拍去炭灰后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
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母子情深扣住人物的动作 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家火 钵雕花家具含着笑洗衣 洗菜切菜喂猪烧肉晒麦纯朴宽厚 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扣住人物的神态深爱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扣住人物的心理“紫色的灵魂”:
1、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2、紫色是伤痕、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
大堰河一生劳苦,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探究“呈给你紫色的灵魂”主题思想: 这首抒情长诗,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的美好品质,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