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
、选择题
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 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大树的根为什么总深扎于大地,向下生长,善于思考的小牛、小马、小熊、小鹿等同学分别做了如下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小牛认为与地球的引力有关
B.小马认为土壤里面有树木生长所需的肥料
C.小熊认为地底下害虫很少,安全
D.小鹿认为土壤里面有大树生长所需要的水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应。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苍蝇飞近你的眼睛时, 你马上闭上眼睛
B.敲击人膝盖下面韧带, 小腿不自主弹起
C.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
D.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
下列表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某同学进行如下的实验:将一盆A植物放在暗箱内,而将B植物放在凿了一个小洞的暗箱内,如图所示。几天后发现A植物向上生长,而B植物向小洞处弯曲生长。这个实验说明了( )
A.阳光能促进植物生长 B.植物茎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水分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光线
湘湖边的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湘湖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新昌的南北大道用银杏做行道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新昌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小乐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暗箱中植株生长情况最接近选项中的( )
A. B. C. D.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差
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填空题
在浙江某地开阔地上的树冠向 (选填“南”或“北”)的方向较茂盛,这是植物对 做出的反应。
如图,在A.B、C三个花盆中,各有三株相同的植物胚芽,A.C盆中正常,B盆切去尖端,将A.B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C盆不旋转,几天后,A盆胚芽 生长,B盆胚芽将 ,C盆胚芽将 。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选用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 ;继而根据图中的 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影响。
、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2)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
。
(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情况是: 。
(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 ,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 。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解答题
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现象,主要是竹笋受到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的 (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解析】向性运动只针对植物,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属于感性运动,A错误;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属于动物的趋向性,B错误;
C、蚂蚁趋向甜食属于动物的趋向性,C错误;
D、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D正确.
故选:D.
C
【解析】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A.根的生长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具有向地性,可见小牛的猜想合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 小马认为土壤里面有树木生长所需的肥料,可见小马的猜想合理,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向地生长与地下害虫的多少无关,可见小熊的猜想不正确,C符合题意;
D、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可见小鹿的猜想合理,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C
【解析】反射是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A:苍蝇飞近你的眼睛时, 你马上闭上眼睛,属于反射。
B:敲击人膝盖下面韧带, 小腿不自主弹起,属于反射。
C: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其叶片合拢”不属于反射。
D: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会不自觉回头,属于反射。
故选C。
A
【解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等都是植物的向性运动。
A.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的向性运动,A正确,符合题意;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属于感性运动,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D错误,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捕蝇草捕捉蚂蚁属于感性运动,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B
【解析】植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即应激性。比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
通过A.B对照实验得出,该实验的变量是阳光,实验结果是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植物向光弯曲,这是植物向光性的表现。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的照射,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从而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少生长慢,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多生长快,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B
A
【解析】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法与刺激的方向有关;感性运动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湘湖边的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通过这句话可知银杏叶掉落主要是因为到了秋冬季节,温度降低,而且温度对银杏树的刺激是没有方向的,为感性运动,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
【解析】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感性运动的运动类型分类为:感温性、感光性、感震性、感触性。
新昌的南北大道用银杏做行道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由于季节变化,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植物的 生长运动由于温度的变化作为刺激引起的运动,就是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故答案为:A
C
【解析】(1)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2)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它的茎和叶会弯向光源生长;
植物具有向地性,所以它的根会汇沿着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生长。
A.向光性和向地性均未体现,错误。
B.只体现了向光性,错误。
C. 均正确的体现了向光性和向地性,正确。
D. 茎和叶的生长方向正确,但根的生长方向不正确,错误。
故选C。
D
【解析】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作用有双重性,对植物运用生长素时要选择适宜的浓度,不然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反而抑制植物的生长,起了反作用。
A.由图片中可以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对三种器官有促进生长,但是当高浓度时,三种器官的作用却是抑制生长了,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片中可以发现A.B、C这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下,三种器官促进生长的最好,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片中可以看出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但是D点对应根,对根的生长却反而不利了,C不符合题意。
D.此图只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浓度不同,并不能说明细胞之间的敏感性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通过比较②和④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A.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④组实验都有胚芽鞘,但都没有弯向光源,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不能完全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填空题
南;光照
【解析】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 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 光照较多,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在浙江某地开阔地上的树冠向南的方向较茂盛,因为北半球向南方向朝阳,获得太阳光照和热量较多,光照较多, 雨量充沛, 空气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枝叶繁茂,这是植物对光照做出的反应。
故答案为:南;光照
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考查植物激素。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尖端产生的,从上往下运输,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茎弯曲的部分位于尖端以下。若没有尖端植物则表现出不生长也不弯曲。
在A中,由于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相当于各个方向都有光照,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时分布均匀,所以植物会直立生长;在B中,由于切去尖端,因为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故B无生长素产生,所以植物不会生长也不会弯曲;在C中,由于植株放于右侧的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具有背光运输的特性,所以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
(1)d
(2)顶芽会抑制侧芽生长;②③
【解析】(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再确定哪个点对应的浓度合适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对照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lI,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2)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 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实验探究题
(1)蚕豆幼苗受到单侧光照时会不会向光的方向生长
(2)单侧光照引起蚕豆幼茎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更快
(3)直立正常生长
(4)向上;感应性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实验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植物的向性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目的、预测实验结果等科学探究能力。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推理、预测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思想和中考试题注重能力的命题导向。
(1)A.B二盆蚕豆幼苗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否有单侧光,因此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
(3)虽然暗箱和光源都不转,但是由于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蚕豆幼苗受到光的均匀照射,生长激素分布均匀,细胞生长速度相同,因此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直立生长,而不会弯曲。
(4)生长素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侧运输。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蚕豆幼茎下侧生长素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上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导致蚕豆幼茎向上弯曲生长(或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感应。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故答案为:
(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而向光侧少);
(3)直立生长;
(4)向上弯曲(或背地生长);感应性
、解答题
(1)B
(2)A
【解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 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 的向性运动。如向光,向水,向热,向化,向地,负向地。
2.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 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如向触性。
1.本题材料中的植物的生长温度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得以达到温度10℃左右。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B。
2.对于温度的感应性那就是向热性了。故选A.
故答案为:1.B;2.A.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