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注意“两个核心”: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和食品安全问题 2.掌握“三个特点”: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粮食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食物生产现代化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现代化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历程
时间 表现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农业机械化
原因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特点 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1)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3.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成就 1930年 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1941年 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20世纪 60年代 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2014年 中国“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 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4.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1)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3)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概念释意]工厂化水产养殖
是在一个小水体中采用流水式的养殖方法。养殖设备和养殖手段采用了高度的机械化以及电脑自动控制技术等装置,使饲养的水生生物能在最佳的水温、水质、溶氧、光照、饲料等条件下生长。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存技术
时间 表现
原始农业社会 利用地窖和陶器存储余粮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50年代 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1)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2)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 (3)低温、低氧等技术广泛应用 (4)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品储存技术
(1)古代: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自20世纪20年代起:
冷冻食品加工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冷冻食品储存 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3)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概念释意]
冷链物流
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教材开发]
观察课本“现代粮仓”图,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现代粮食储存技术有何特点
提示: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
学习任务2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粮食安全产生的原因及世界各国的对策
1.产生原因
(1)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2.主要对策
世界 (1)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 (1)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情境创设]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史料体现了当今世界面临什么问题
提示: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问题。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自然段,概括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1.表现
(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2.解决措施
(1)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2)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教材开发]
阅读课本“史料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据史料指出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有何特点。
提示:以立法的方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主题一 食物生产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史料一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①,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②,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共二十大报告
史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加大投入,提高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目前,全县60马力以上的渔船钢质化率达到98%,海洋捕捞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渔船通讯设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40年,如东海洋渔业生产迈向现代化》③
[研讨交流]据史料一、二,概括当今我国食物生产的特点。(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③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转变生产方式,实现食物生产现代化。
【链接学术前沿】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
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现代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2.史料证史——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史料 今天的中央储备粮库,已经广泛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即从空气中提炼氮气充入仓内,当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害虫……被憋死,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摘编自《一文看懂粮食储备的“前世今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我国粮食储备技术有哪些新突破。(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结合所学分析。
[成果展示]
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史论阐释】
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
特征 阐释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
农业服务社会化 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 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农民生活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点拨 现代农业的四大发展趋势: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传承农耕文明。
主题二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粮食安全
史料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摘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出路在科技”“自立自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成果展示]
政策支持: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法律法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技术:大、中、小型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链接学术前沿】
影响世界粮食安全进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国际层面,国际社会缺乏统一的政治意愿,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不兑现其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2007—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及持续至今的国际市场粮价高位波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频发,生物燃料和国际贸易政策,以及粮食商品的资本化和市场信息的不透明等,都是阻碍世界粮食安全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层面,除一些国家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外,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粮食和农业政策失当,科技发展和能力建设有限,公共投资减少,以及社会公平、公正缺失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何昌垂主编《粮食安全
——世纪挑战与应对》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国际社会缺乏统一协调;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粮食危机、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粮食商品的资本化和市场信息的不透明;科技发展和建设能力有限、对农业投资不足、社会保障薄弱。
2.史料证史——食品安全
史料 200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研讨交流]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结合所学进行说明。
[成果展示]
健全法律法规,严惩违法者;制定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相关道德教育。
【史论阐释】
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1)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世界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和消费的不合理性长期存在。
(3)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及自然灾害频发。
2.对策
(1)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2)力争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尽最大可能降低因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减少危机。
(3)加强国际合作,改善粮食生产的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4)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国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公民对整个社会和政府的信心。
2.有利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质量安全标准。
3.食品安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确保日常食品的安全,对整个社会、国家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4.食品标准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竞争水平。
5.推动各国食品安全体制的调整与改革,为国际范围内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经验提供借鉴。
【题组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2024·三明高二检测)下图所示农用工具的使用,显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之一是 ( )
A.市场化 B.私有化
C.机械化 D.企业化
【解析】选C。据图片可知,现代农业生产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手段实现了机械化,故选C。“市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农用工具的使用情况,与“私有化”和“企业化”无关,排除B、D。
【补偿训练】
20世纪前期,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得益于 ( )
A.蒸汽机的研制与改良
B.跨国公司发展与壮大
C.原子能的发现与使用
D.科学技术突破与创新
【解析】选D。材料“20世纪前期,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体现的是当时科技创新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动,故选D。材料中的动力明显是内燃机,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原子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C排除。
2.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 )
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集约化
【解析】选B。材料中的农业温室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故选B。产业化、无人化及集约化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C、D。
3.(2024·哈尔滨高二检测)“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科技成就是 ( )
A.探月工程 B.两弹一星
C.高铁技术 D.杂交水稻
【解析】选D。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故选D。探月工程、两弹一星和高铁技术与粮食安全无直接关系,排除A、B、C。
【补偿训练】
在培育玉米的过程中使用杂交技术,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和用途的玉米。杂交玉米的发明者是 ( )
A.玛雅人 B.欧洲殖民者
C.美国人 D.墨西哥人
【解析】选C。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大大提高了亩产量,故选C。
4.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 经营发展。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是 ( )
A.人工化 B.分散化 C.集约化 D.自动化
【解析】选C。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故选C。A、B与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相反,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题组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5.(2023·宿迁高二检测)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 和地窖储存粮食。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 )
A.陶器 B.瓷器 C.粮库 D.掩埋
【解析】选A。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0年,中国颁布 ,对这一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 )
A.《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B.《2020年粮食危机地图》
C.《中国的粮食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解析】选A。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拓展延伸】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2)通过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并满足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3)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又可以有效避免生鲜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4)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整体上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题组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7.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是 ( )
【解析】选A。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故选A。B是世界银行的标志,C是欧盟的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排除B、C、D。
【深化点拨】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
8.1996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中,提出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针是 ( )
A.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B.制订粮食安全计划,消除绝对贫困
C.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
D.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解析】选D。《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这是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故选D。A、B、C均不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针,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