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一课时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1.注意“一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发展 2.掌握“两大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3.掌握“三个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国家
学习任务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一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1.一战前
概况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结果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一战后
概况 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结果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 (2)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3)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解历史]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
3.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教材开发]
阅读课本“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 据表格指出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提示:发展迅速。
学习任务2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自然段,了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主要史实
背 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确 立 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影 响 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教材开发]
阅读课本“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 据表格指出1910—1937年俄国(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提示:状况:经济迅速发展。因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自然段,概括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问题 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改革陷入困境
结果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活动3】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自然段,掌握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奠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转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发展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结果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思考:这期间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任务3 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二战后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特点 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趋势 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概念释意] 贸易保护主义
(1)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2) 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国际贸易量减少,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七自然段,概括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概况 (1)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中国 对策 (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教材开发]
观察课本“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图,思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说明中国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
提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主题 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史料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措施,并分析其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颁布《农业调整法》”“向……农场主提供援助”“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概括其措施;特点结合措施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措施:通过农业立法调整农业生产;限制农业生产以稳定物价;关注农业环境保护。特点:以行政手段(国家干预)调整生产。
【链接学术前沿】
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开创市场经济新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史料证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史料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①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②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③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④,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③④信息辩证地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
一方面,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另一方面,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单一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受到严重束缚;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链接学术前沿】
1921年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俄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允许自由贸易(或恢复市场、货币机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进外国资本。
3.史料证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研讨交流]史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史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行说明。
[成果展示]
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在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下发挥市场的作用。确立过程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不断深入。
4.问题探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
史料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不会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需要新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往往与污染等环境问题相关联。现今,我们应发展绿色工业,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可再生能源,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些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发展中国家模式的新探索》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有何新的探索。(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发展绿色工业,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可再生能源,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产品”结合所学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探索绿色工业、资源节约型的新式工业化发展道路。
【史论阐释】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方面 史实
资本 主义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始终存在,并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政策调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社会 主义 (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而走向衰落,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兴 国家 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独立后,通过国有化和制订经济计划等加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原因
(1)国家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2)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3)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建构。
(4)世界经济多极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题组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法国是一战的主要参战国,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解析】选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激化了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B。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波及全球。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解析】选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故选D。A、B、C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 ( )
A.实行“罗斯福新政”
B.发动对外战争
C.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D.推行绥靖政策
【解析】选A。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故选A。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排除B;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排除C;绥靖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D。
【题组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4.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计划经济的推行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析】选D。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A;斯大林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计划经济,排除B;斯大林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
5.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
A.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
B.农轻重协调平衡发展
C.牺牲工业发展了农业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D。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D。苏联发展经济排斥市场,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衡,排除A、B;C与苏联经济建设不符,排除。
【深化点拨】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性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6.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其共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强化了国家的干预
B.指令性计划的弊端
C.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D.西方的“和平演变”
【解析】选B。苏联和东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指令性计划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由此开始改革,故选B。A、C、D不是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共同原因,排除。
【拓展延伸】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
(1)改革的目标不明确,步子不坚定。
(2)没有解决国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的关键。
(3)“改革期”过长,旷日持久的无序状态使经济矛盾和政治冲突加剧。
(4)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同步进行。
7.(2024·深圳高二检测)下表为1978年和2017年中国产业结构的比较。数据变化能够用于证明 ( )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70.5% 17.3% 12.2%
2017年 27.0% 28.1% 44.9%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迅速融入世界市场 D.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解析】选D。根据表格数据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现代化的潮流,故选D。表格数据变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融入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B、C。
【补偿训练】
(2023·成都高二检测)1992年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D。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D。A、B、C均与中共十四大无关,排除。
【题组3】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为加速自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目标的是 ( )
A.发展国有经济 B.调整经济结构
C.实现经济独立 D.发展海外贸易
【解析】选C。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工业的首要目标是摆脱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赖,即实现经济独立,故选C。发展国有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海外贸易都是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不是目标,排除A、B、D。
9.(2024·福州高二检测)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图示,右侧“ ”处应填 ( )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单极世界 D.经济全球化
【解析】选D。据图示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故选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和单极世界均与图片无关,排除A、B、C。
【补偿训练】
如表为1995—1998年大型跨国公司兼并数量统计表。这一现象 ( )
时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数量 31件 45件 58件 89件
A.导致了世界市场被大国主导
B.加剧了国际社会局势的紧张
C.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日益落后
【解析】选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兼并数量增多,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C;世界市场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非由大国主导,排除A;跨国公司有利于人才和物品的流动,并非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局势,排除B;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排除D。
第二课时 国际贸易、金融与人类生活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1.注意“两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 2.掌握“四个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学习任务1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至二自然段,了解国际贸易组织建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背景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世界经济萧条
建立 1947年,23个国家在美国主导下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 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影响 (1)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2)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3)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教材开发]
阅读课本“史料阅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据史料概括关贸总协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实现贸易自由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四自然段,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电子商务的兴起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 (1)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3)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电子商务的兴起
条 件 (1)20世纪后期以来,贸易形式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影 响 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教材开发]
电子商务
(1)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
(2)从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是指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学习任务2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自然段,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成立时间及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1945年成立,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图解历史]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二至五自然段,概括国际金融的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及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的普及
1.国际金融的发展与局限性
新发展 (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3)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
局限性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增强
时间 成就
2009年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0年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15年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6年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3.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的普及
(1)条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概况。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教材开发]
阅读课本“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一名抗议者在示威”图文资料,这反映出现代国际金融面临怎样的问题
提示: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风波,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主题 20世纪以来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
史料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研讨交流]指出史料中所反映的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合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的史实分析。
[成果展示]
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出现严重争端。解决:签署“关贸总协定”;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链接学术前沿】
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是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建立起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2.史料证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 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②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结合所学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3. 史家明史——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史料
1870-1914年,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表格中英镑中心到美元中心的货币体系形成和瓦解的过程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拟定题目并进行论述。
[成果展示]
示例:论题: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
阐述: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了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英国、美国先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链接学术前沿】
1971年8月,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的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对美国来说,使美国无须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对世界来说,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4.问题探史——当代国际金融的发展
史料一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①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②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摘编自《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史料二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③……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④
——摘编自林跃勤《金砖银行:
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研讨交流]据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变化。简要阐述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③④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旧金融秩序面临挑战。
影响:大大冲击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史论阐释】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6.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提高。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3)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1)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3)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点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签署标志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题组1】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2024·儋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解析】选C。二战后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汇率稳定,排除A;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排除B;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规范化、法制化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的标志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定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C。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故选C。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贸易体系,A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临时协定,不具有法律效力,B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
3.2001—2021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这得益于中国加入 (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B。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故选B。中国没有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A、C;上海合作组织与服务贸易发展无关,排除D。
4.(2024·白银高二检测)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最具活力的贸易形式。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受益于 (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
【解析】选C。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故选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达成,排除A;中国改革开放主要影响中国的服务贸易,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的发展,排除B;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影响世界政治局势,排除D。
【深化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5.(2024·宿州高二检测)现代新技术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对其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
A.改变作坊分散生产状态
B.准时准点成为社会准则
C.电子商务便利人们生活
D.促使劳作方式的粗放型
【解析】选C。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新技术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电子商务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故选C。A、B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现代新技术发展促使劳作方式向集约型转化,排除D。
【题组2】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6.二战后,为重塑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 (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A。二战后期为了重新塑造世界货币体系,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实施马歇尔计划不是为了重新塑造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排除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的措施,不是美国的举措,排除C;世界贸易组织不是美国主导建立的,排除D。
【拓展延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7.(2024·威海高二检测)下图所示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方框中可以填充的是( )
A.跨国公司 B.世贸组织
C.世界银行 D.区域集团
【解析】选C。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例如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世界银行,故选C。跨国公司和区域集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并不是美国推动、西方主导的,排除A、D;世贸组织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排除B。
【补偿训练】
1.某发展中国家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改造工程项目,但遇到资金困难。该国若需申请长期贷款,可以求助的国际组织是 ( )
A.世界银行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世贸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选A。世界银行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以发展经济,故选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不提供贷款,排除B、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提供短期贷款用于国际收支调整,排除D。
2.1948年后,世界银行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上百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其中一部分贷款是不收取利息的。据此可知,世界银行 ( )
A.彻底地解决了世界的贫困问题
B.推动了服务贸易业的快速发展
C.有力地维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D.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解析】选D。根据“世界银行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上百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其中一部分贷款是不收取利息的”可得出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贷款,助力发展中国家与贫困斗争,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D正确;A太绝对,排除A;B与世贸组织有关,排除B;C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排除C。
3.下列国际组织中,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的是 (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联合国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稳定国际汇率,给成员提供短期的贷款,故选A。B、D不提供贷款,排除;C提供的是中长期贷款,解决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排除。
8.(2024·大连高二检测)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上,鸿萌农业专业合作社1 600多份草莓柿子,通过小程序以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销售一空。这体现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
B.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发展
C.食品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D.网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解析】选D。“通过小程序以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属于网络金融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1 600多份草莓柿子”“销售一空”起到了助农的作用,这体现了网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故选D。材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地流转和食品安全无关,排除A、B、C。
9.研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 )
时间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变化
2009年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0年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16年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A.美元已失去世界货币地位
B.人民币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C.中国外汇储备呈增长趋势
D.世界金融秩序趋于混乱
【解析】选B。从2009年至2016年,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逐渐国际化,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故选B。美元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货币,排除A;材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不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世界金融秩序混乱,排除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