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21: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注意“一个核心”:城市化进程 2.掌握“两个表现”: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理解“四大问题”: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社会问题
学习任务1 城市化的演进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变
1.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
①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②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历程
近代 ①英国:英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其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城市化步伐
现代 ①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地位: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②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2)表现:①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概念释意]
城市化
(1)狭义的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向乡村扩展的过程。
学习任务2 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近代以来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
(1)原因: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19世纪中后期 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19世纪70年代 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以来 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
社区服务 (1)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 (2)功能: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生活购物 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文化娱乐 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教材开发]
观察教材“北京城市景观”图,思考引用此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通过图中的高楼、绿地和人工湖说明当今中国城市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近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历程
(1)西方
水网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照明 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通讯 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交通 ①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②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
①近代中国
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表现 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应用
[图解历史]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材开发]
观察教材“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图片,你对此现象有何认识
提示:中国近代城市开启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主要集中在像通商口岸之类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而且水平有限,发展也不平衡。
学习任务3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活动】阅读教材第四目,掌握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 (1)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 (2)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贫富分化 (1)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2)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其他问题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史料体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工人恶劣的居住条件导致疾病流行。
主题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城市化进程
史料一 
[研讨交流1]观察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总结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图片中①②③时间段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1]
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要经济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史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840 41 281 2 769 6.7
1893 33 671 2 769 8.2
1920 44 715 4 742 10.6
1936 46 962 5 281 11.2
1949 54 167 5 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
《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研讨交流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阻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规律概括城市化的特点,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其阻碍因素。
[成果展示2]
特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水平偏低;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差异。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独立发展,力量薄弱;列强不断侵华和长期战乱。
【链接学术前沿】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得到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开始了城市化,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发展缓慢。
2.史家明史——城市化的影响
史料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等问题。……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宁克平《城市与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城市化。(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超越发展阶段”辩证地评价城市化。
[成果展示]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链接学术前沿】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城市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史论阐释】
城市化的积极影响及其问题
1.积极影响
影响 阐释
人口转移 城市创造了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调整 城市化过程能够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交流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问题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难度,失业人数增多。
(4)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主题二 居住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发展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居住条件的改善
史料
[研讨交流]据上图思考现代社会人们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有哪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电梯”“钢筋混凝土”“集中供热系统”“社区”和“超市”图片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电梯、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筑技术的革新;社区服务的发展;购物娱乐设施的完善。
2.史料证史——基础设施的发展
史料 到1870年,市内道路总长度从239英里增至525英里,路宽从39英尺增至79英尺,大量人行道和林荫大道建成,路旁还设有公厕、长椅、凉亭、垃圾箱等。城市下水管道总长由142千米扩展到600千米。多达19 730座房屋被拆除,34 000座新房落成,城市人口容量大增。此外,政府还兴办公立学校、医院、剧院……市内广植树木,形成了许多绿地公园,连同新的建筑一起形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美学。
——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
城市改造和城市化》等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巴黎城市改造的措施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道路”“公厕、长椅、凉亭、垃圾箱”“下水管道”“新房”“兴办公立学校、医院、剧院”“绿地公园” 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建设市政道路,改善交通;建设下水管道,改善卫生状况;拆旧建新,改善居民住房;兴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绿地及城市公园。
【链接学术前沿】
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20世纪30年代,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买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和利益的损害。
——摘编自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英国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史论阐释】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地位和表现
1.含义: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2.地位: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3.表现
内容 表现
生产基础 设施 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信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社会基础 设施 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制度保障 机构 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完善
点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题组1】城市化的演进
1.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  )
A.城市化 B.工业化 C.农耕化 D.法治化
【解析】选A。城市化实质是人类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故选A。材料与工业化、农耕化和法治化无关,排除B、C、D。
2.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早期殖民扩张 D.政府强有力政策
【解析】选B。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城市的发展,使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导致乡村“持续衰落”,故选B。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乡村“持续衰落”无关,排除A、C。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D。
【拓展延伸】
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动力
(1)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2)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3)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
3.下表数据反映了英国 (  )
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
年份 180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占比 70% 60% 55.7% 51.7%
A.奴隶贸易繁荣 B.城市化程度加深
C.海外贸易扩大 D.资本主义的衰落
【解析】选B。据表格可知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可得出城市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反映出城市化程度加深,故选B。表格与奴隶贸易、海外贸易无关,排除A、C;19世纪初,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
4.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这主要是由于 (  )
A.农村改革的推动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沿海港口的开放 D.市场体制的成功
【解析】选A。1978年到1984年,中国城市化率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农村改革的推动,故选A。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不是全国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排除B;沿海港口的开放开始于1985年,排除C;直到21世纪初,市场体制才建立起来,排除D。
【深化点拨】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题组2】居住条件的改善
5.(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城市发展使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列住宅新变化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  )
①电梯的发明
②钢筋混凝土技术出现
③生态宜居示范区建立
④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解析】选C。19世纪50年代,电梯发明;19世纪70年代,在住宅上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推行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建立,故①②④③排序正确,故选C,排除A、B、D。
6.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这反映了 (  )
A.居民生活变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居住条件恶劣 D.阶级结构变化
【解析】选A。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推动居民生活的变化,故选A。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与环境污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对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展开论述,排除C;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阶级结构变化的结论,排除D。
【题组3】基础设施的发展
7.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 (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解析】选A。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建于19世纪中后期,故选A,B、C、D排除。
8.改革开放以来,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这集中体现了 (  )
A.城镇化率的提高 B.基础设施的发展
C.居住条件的改善 D.社会问题的解决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社会问题的解决,排除A、C、D。
【题组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9.(2024·宁波高二检测)引发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污染 B.汽车尾气
C.人口集聚 D.城市扩张
【解析】选A。19世纪20年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炭造成雾霾,因此工业污染是主要的原因,故选A。这一时期尚未出现汽车,排除B;人口集聚、城市扩张都不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排除C、D。
10.城市化过程中人们既感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的痛苦。人们体验到的痛苦是 (  )
A.推行大众教育 B.贫富分化加剧
C.劳动力的变化 D.霸权主义抬头
【解析】选B。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加剧,与题干材料“痛苦”相符,故选B。大众教育属于人们的欢欣,不是痛苦,排除A;劳动力的变化和霸权主义抬头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
【补偿训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  )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
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解析】选D。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机器工厂之所以成为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是因为机器工厂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之所以出现邻里纠纷不断现象,是因为“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产生噪音,影响到了别人的日常生活,种种现象充分表明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