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21: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注意“一个特点”:立体交通的形成 2.掌握“三种方式”:陆路、航运和航空
学习任务1 陆海交通的发展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至六自然段,了解陆路交通的发展。
1.汽车工业
世界 (1)出现: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2)发展趋势: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高速公路
(1)兴起背景: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
(2)历史概念: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3)发展概况
世界 ①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中国 ①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
世界 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中国 (1)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2014年,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发展有什么特点。
提示:高速铁路发展快;里程长;地区发展不平衡。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七、八自然段,掌握现代航运的发展。
背景 航运 技术 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船舶 制造 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主 要 成 就 西 方 海底 隧道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中 国 (1)1978年前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 (2)1982年,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3)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 853万载重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情境创设]
2023年11月28日,随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部分压仓混凝土浇筑完成,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中国能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强大,交通快速发展。
学习任务2 航空的发展和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现代航空交通事业的发展。
1.世界
时间 概况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1914年 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 上半期 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自20世 纪70年 代开始 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国
开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等快速发展
[教材开发]
观察教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当今中国航空业的迅速发展。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1)现代交通的速度: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
(2)物流业: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3)“地球村”: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地球村”。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1)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等。
(2)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3)城市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3)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普通民众从“旅”到“游”,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思考史料体现了交通发展对近代天津有何影响。
提示:影响了天津城的城市布局。
主题一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
史料 1929—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
《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概括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信息结合所学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借鉴德国经验;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强国防的需要。
2.史料证史——现代中国铁路建设
史料 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2007年,CRH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40分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
京文主编《铁道与发展》等整理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自主研发”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铁路修建速度加快,逐渐形成紧密的交通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筑路权。
【链接学术前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当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千米的时候,世界银行对此作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
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中国公路建设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方式多样。
【史论阐释】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1.新变化
(1)汽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等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飞机的发明和航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
(3)交通与通信网络相结合,更加便捷、精准。
2.特点
(1)高速化,提高通行能力。
(2)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3)海陆空立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立交桥、钻山隧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大型客机纷纷涌现。
(4)便捷化、环保化、网络化和精准化。
主题二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交通工具变化的影响
史料 工业革命大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运河和公路交通,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铁路以廉价快捷的优势迅速支配了长途运输。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随着蒸汽机效率的提高,汽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为了传递商业信息,人们又发明了电报,铺设了越洋电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变化结合三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成就分析;影响据“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结合所学分析。
[成果展示]
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车和汽船兴起并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车、飞机兴起并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高铁兴起并发展。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链接学术前沿】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激增,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支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较快,但整体销售规模较低。新能源汽车存在以下问题:政策缺乏及时性,标准体系仍需完善;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然缺乏;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技术资源缺乏整合;产业链互动模式尚未形成。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引导区域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摘编自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我国现有汽车保有量激增,能源压力大且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较快,人们消费观念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使新能源汽车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2.史料证史——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意义
史料 一幅宣传画
[研讨交流]史料能够反映成渝铁路修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苞米脱粒机”“识字教材”“1952年”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进行说明。
[成果展示]
从经济角度作答,如小型苞米脱粒机、车站里堆积的大量物资、聚集的人群、重庆站站牌下方的交通工具等信息,反映了成渝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人员流动以及交通运输业的繁荣;重庆站站牌下方的“工厂”等信息,反映了铁路开通带动了工业生产的恢复,从而为大规模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角度作答,如“农民速成识字教材”等信息,反映了成渝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西南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政治角度作答,如五角星、乘客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民众对火车的期盼之情等信息,反映出民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
总之,成渝铁路的建成,在当时有利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史论阐释】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方面 表现
动力 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技术 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主研发
区域 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对象 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进程 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 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种类 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 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二、现代交通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影响
积极 (1)使人群的流动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3)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对时间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4)推动了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5)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消极 (1)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沿线附近居民的影响 (2)运输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3)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对水和土壤资源造成污染
点拨 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题组1】陆海交通的发展
1.(2024·天津高二检测)20世纪初,汽车逐步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主要得益于 (  )
A.内燃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厂制度建立 D.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选A。内燃机是汽车的动力设备,故选A。蒸汽机与汽车无关,排除B;工厂制度建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排除D。
2.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汽车诞生,推动了道路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 (  )
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二战期间 D.二战以后
【解析】选B。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2年建成,故选B,A、C、D排除。
3.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推动了沿线城市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东海道新干线”属于 (  )
A.高速公路 B.海上航线
C.高速铁路 D.航空线路
【解析】选C。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故选C。“东海道新干线”与高速公路、海上航线和航空线路无关,排除A、B、D。
【深化点拨】汽车、高速公路、高铁、航运等技术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4. 中国的火车经历了下图的变化。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火车机车的发展奠定基础,故选D。A、B、C表述不能从根本上概括图中火车的变化,排除。
5.目前世界上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是 (  )
A.英法海底隧道 B.青函海底隧道
C.大清水隧道 D.新关门海底隧道
【解析】选A。英法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故选A,B、C、D排除。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
A.企业盲目扩展与利润丰厚
B.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
C.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能够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与当时的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普及有密切的关系,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盲目的扩展,排除A;材料中企业在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由于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排除B;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不是修建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排除D。
【题组2】航空的发展
7.近代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 (  )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标志着飞机时代的开始。
8.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对于飞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飞机时代开始于1913年
B.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开通于1914年
C.欧洲国际航班和航线开通于1918年
D.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主流
【解析】选B。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故选B。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排除A;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排除C;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排除D。
【补偿训练】
如图显示了2010—2019年中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情况。这一变化趋势 (  )
A.推动了国际间航空货运的发展
B.说明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
C.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为便捷
D.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选C。根据图片信息,2010—2019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持续增长,说明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通勤效率,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为便捷,故选C;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国际还是国内,也无法得出是货运发展,排除A;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了航空、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类型,排除B;航空运输具有体积小、费用高昂的局限性,难以完全取代旧式交通工具,排除D。
【题组3】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9.“请看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这旨在强调新式交通 (  )
A.改变人们时间观念
B.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加强城乡之间交流
D.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解析】选D。据材料“愈来愈省时间”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发展有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故选D。人们的时间观念改变是现象,排除A;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B;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交流加强,排除C。
10.济南地铁被称为“最难修地铁”。我国结束“无地铁时代”始于 (  )
A.20世纪40年代末
B.20世纪50年代中叶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解析】选C。1969年10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故选C;排除A、B、D。
11.(2024·太原高二检测)下表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 (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A.缓解城市拥堵状况
B.加强外界经济联系
C.体现政府民本理念
D.改变人们时间观念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的制订,使人们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出行,反映了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故选D。材料体现不出缓解城市拥堵的作用,排除A;材料未涉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排除B;材料内容与民本理念无关,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