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21: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了解“两大医学体系”:中医和西医 2.注意“四大流行疫病”:天花、鼠疫、伤寒和流感 3.掌握“中医药五大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
学习任务1  历史上的疫病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至五自然段,了解历史上的主要疫病
1.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历史上的疫病
种类 史实
天花 (1)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2)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 (3)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鼠疫 (1)概况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2)影响: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近代的疾病
伤寒 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流感 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死亡人口在2 000万人以上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意]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思考:“黑死病”给欧洲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欧洲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至八自然段,掌握历史上疫病的防治
1.古代疫病的防治
措施 史实
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 (1)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2)古代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总结防治疫病的方法 (1)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2)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防治天花
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 (1)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2)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2.近代的疫病防治
(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教材开发]
观察教材“葛洪”图片,思考:葛洪在古代中国疫病防治方面有何突出的贡献
提示: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学习任务2 中医药的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中国中医药学的主要成就
1.古代中医药成就
战国 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战国至西汉间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 晚期 (1)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2)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朝 (1)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出现针灸铜人,是医学教学模型
明朝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2.现代
(1)治疗水平提高: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中医教育发展: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中成药制剂开发: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4)中医走向世界: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近代以来西医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近代的西医成就
(1)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2)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3)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4)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过程
①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②鸦片战争后:逐渐发展
西式医 院建立 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 校建立 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2)影响
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概念释意]西医
西医(西方医学体系)是在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
主题一 历史上的疫病和防治
【活动2】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历史上的疫病
史料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3 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已出现天花瘢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天花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整个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在1.5亿以上。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 600人死于天花。侥幸生存下来的病人,因脸上丰富的皮脂腺遭天花病毒侵害,常常留下永久性疤痕,俗称“麻脸”。
——摘编自《“天花”是如何被人类彻底消灭的 》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天花疫病的传播有何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3 000多年前”“1.5亿以上”“永久性疤痕”归纳即可。
[成果展示]
出现时间早;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对欧美社会影响很大;感染者身体特征显著。
【链接学术前沿】
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地中海沿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黑死病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均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黑死病客观上改变欧洲的生活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完善城市设施;动摇宗教桎梏,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史料证史——疫病的防治
史料 隋末唐初,疫病频繁发生,盛唐时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再度频繁发生。当时政府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主编医学专著,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坊,颁行医方,派遣官员救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等。
——据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整理
[研讨交流]据史料,概括隋唐时期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主编医学专著,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坊,颁行医方,派遣官员救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等”概括特点。
[成果展示]
政府主导;救治与预防结合;救治措施多样。
【史论阐释】
古代社会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 局势 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
战争 推动 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
地理 环境 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的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的地区易使多种病原体、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从而使疫病进一步流行
交通 条件 古代社会早期,因为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往往比较局限。后期随着交通发展,流行地区也趋于广泛。交通发达地区的疫病流传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
自然 灾害 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均可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灾荒之后的疫病流行屡见不鲜
社会 习俗 中国古代各种落后的社会习俗,如问疾、求神逐鬼等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
点拨 疫病不仅是个体问题,更涉及公共卫生与国家安全问题。
主题二 中医药成就与西医传入中国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中医药学成就
史料 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①。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部中医学术理论、药学、临床体系的奠基之作问世②。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思想;《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③。唐末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④。宋代,政府专设“太医局”培养中医人才,专设“校正医书局”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文仕通医及文人从医以“兼济天下”成为潮流⑤。明清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⑥;一批老字号中药堂、中药铺兴起。
——据李成文《中医发展史》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③④⑤⑥信息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植根于实践经验;历史悠久,持续发展(经典专著自成体系,不断完善);受国家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成就卓著(名医辈出、典籍众多、一些成果世界领先);开放包容;涵育并传承民族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
2.史家明史——中西医之争
史料 在西医以外科见长的西医优越论刺激之下,中医以内外兼治的论点攻击西医只知有形、不知气化,只知剖割、不知调理的“野蛮疗法”。而西医方面除了以内外皆有形的实验科学还击之外,还着力构建外科在整个西医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西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医以无形应有形……
——赵婧《柳叶刀尖——西医手术技艺和
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西医争论的认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西医以外科见长”“中医以内外兼治”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西医以外科见长,而中医内外兼治。中西医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会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链接学术前沿】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多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近代中国从批判甚至否定中医药学到逐渐认可中医药学的文化价值。
【史论阐释】
一、中西医之间的差异
二、西医传播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1.背景:(1)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2)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3)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4)西方列强不断殖民扩张。
  2.特点
  (1)西医传入中国是一个主动传入的过程,对近代中国传统医疗制度及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西医教育成为20世纪以后西医传播的主要方式。西医教育与西医传播是相互推动的。
  (3)西医传播发展到一定程度,推动了新兴的西医职业群体逐步形成,反过来又助推西医传播。
  (4)西医在中国形成系统、确立地位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和人力、财力的支持,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影响:(1)弥补了中医药学在实验医学上的不足;(2)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近代化;(3)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5)冲击了中医的地位,甚至造成了一些极端认识。
【题组1】历史上的疫病
1.13-14世纪,欧洲人口由7300万锐减为4500万。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失 B.农业减产
C.战争破坏 D.鼠疫肆虐
【解析】选D。欧洲13-14世纪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肆虐,故选D,A、B、C排除。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
【解析】选D。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直接导致帝国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故选D。亚历山大之后的政权和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在社会制度方面有一致性,排除A;疫病对于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的影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
3.人类曾经饱受疫病的折磨。使人类改变了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的发现是(  )
A.牛痘接种法 B.巴氏消毒法
C.青霉素 D.青蒿素
【解析】选C。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故选C。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排除A;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排除B;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奇效,排除D。
【题组2】中医药的成就
4.今天坐在中药铺里看病的医生仍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这起源于 (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解析】选A。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提出的,故选A,B、C、D排除。
5.(2024·北京高二检测)隋唐时期我国医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方》
【解析】选B。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唐本草》,故选B。《黄帝内经》并非药物学专著,排除A;《神农本草经》不是隋唐时期的药物学著作,排除C;《千金方》并非国家颁布的药典,排除D。
【补偿训练】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辉煌,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医学著作,成书于明朝的是(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解析】选D。《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作者是李时珍,故选D。《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排除A;《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朝,排除B;《千金方》成书于唐代,排除C。
6.“他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其为医圣。”“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解析】选B。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趋于完善,故选B。扁鹊使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排除A;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排除C;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排除D。
【深化点拨】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密切关联,即天人合一,同时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法。
【题组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7.(2024·杭州高二检测)他通过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细致观察。关于“他”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A.巴斯德 法国 B.詹纳 英国
C.弗莱明 英国 D.列文虎克 荷兰
【解析】选D。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细致观察,故选D。巴斯德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发明巴氏消毒法,排除A;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排除B;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排除C。
8.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  )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洋务运动的推动
【解析】选B。牛痘疫苗的接种技术来自西方,这与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关,故选B。A属于主观因素,排除;1817年处于清朝前中期,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错误;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D。
9.19世纪50年代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来华并与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此举有助于 (  )
A.开阔国人的医学视野
B.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
C.中体西用思潮的传播
D.完善传统中医学理论
【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知,传教士医生将西方医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开阔国人的医学视野,丰富了国人的医学知识,故选A。题干并未涉及“中西文化的融合”“中体西用思潮的传播”,也谈不上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完善,排除B、C、D。
【补偿训练】
1.(2023·菏泽高二检测)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广告。这反映出 (  )
A.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
B.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
C.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
D.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
【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出西医传入中国后,逐步在中国传播与流行开来,因此广告的数量才会增多,故选D。材料不能证明西医已在上海真正立足,排除A;材料并不涉及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排除B;材料无法看出民众的态度,排除C。
2.从19世纪60年代起,数十年内西式医院遍布中国各地,“凡是有传教士的足迹,就有西式诊所和医院”。据此可知,西式医院的发展(  )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得益于传教士的推动
C.受到了开明人士的支持
D.源于西医自身的优势
【解析】选B。据材料“凡是有传教士的足迹,就有西式诊所和医院”可知,传教士推动了西式医院的发展,故选B;材料只强调传教士推动了西式医院的发展,未涉及该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排除A;开明人士的支持与“凡是有传教士的足迹,就有西式诊所和医院”不符,排除C;西医自身的优势表现在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等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