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8 21: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注意“一个主题”: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2.了解“两大特点”:全方位、普惠性 3.理解“三重影响”:健康状况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卫生意识强化
学习任务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内涵: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
(1)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2)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其药品供应 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至七自然段,掌握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成就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1)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 (2)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3)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1)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2)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1)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2)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3.影响: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思考:史料能够体现哪些信息
提示:体现了我国对于传染病防治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高度重视,从中能够看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任务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掌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 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西方国家
①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④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现代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世界 (1)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2)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3)个人: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中国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 (2)影响: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2)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3)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理健康。
[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历史纵横——世界卫生组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卫生组织的特点。
提示:既具有管理职能,又具有专业性和政治性。
主题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及其影响
【体系构建】
【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西方国家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史料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 579所。
——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研讨交流]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非营利”“政府真正介入”“仅有178所……增加到5 579所”概括趋势,“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
[成果展示]
趋势:由私人筹建逐渐扩展到政府主导;医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
影响:推动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史料证史——新中国现代卫生防疫体系建立
史料 自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就开展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①,大力推行种痘,进行霍乱、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国家不仅注意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②,而且在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③。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活动④,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⑤。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
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特点结合画线①②③④⑤部分信息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
[成果展示]
特点:国家主导;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健全卫生防疫网络。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
3.史家明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史料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
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看法。(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破法]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等。
[成果展示]
一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推动健康文明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引导广大群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针对妇幼、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和管理措施,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三是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要加快建立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标准化体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链接学术前沿】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卫生”概念兴起,并逐步取代“国际卫生”。“全球卫生”是跨越国家边界的、非一国之力所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公共卫生向全球范围的扩大和延伸。卫生已不再限于其本身,而是涉及外交政策、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协同,“国际卫生”中依靠卫生部门的应对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涉及各国的全球卫生问题,也需要外交的介入。这种卫生与外交的融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诸如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国际卫生条例》之类的成果,这些依靠国际谈判与协商所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工具,在应对全球卫生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郭岩等《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
[观点解读]史料说明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进一步加深,全球性的疾病问题和生态问题增多,并日益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全球卫生”取代“国际卫生”,适应了解决全球性卫生问题的需要。
【史论阐释】
一、西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 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19世纪末期,德国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工人阶级开展斗争。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了俾斯麦政府提交的《疾病社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完善 (1)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这是一部以美国联邦政府为主体,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它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2)美国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世界各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广泛影响
发展 (1)二战后部分欧洲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2)二战后英国宣布实行《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3)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继英国之后,纷纷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
  二、全面认识新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背景:(1)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脱离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2)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3)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指导。
2.特点:(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2)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3)探索多种运行机制;(4)政府直接投入减少,医疗服务市场化;(5)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3.意义:(1)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和了医患供需矛盾;(3)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4)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基础。
【题组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属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的 (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医疗保障体系
C.医疗服务体系 D.药品供应体系
【解析】选B。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属于医疗保障体系,故选B。福利国家采取的各项社会福利不属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排除A;福利国家采取的各项社会福利不是医疗服务体系本身,更不属于药品供应体系,排除C、D。
2.(2024·温州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1世纪80年代
【解析】选B。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故选B,排除A、C、D。
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下图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  )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解析】选D。据图中的“职工医疗保险手册”,可知是医疗保险,故选D,A、B、C排除。
4.为了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  )
A.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B.建立“福利国家”
C.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
D.提出“双百”方针
【解析】选A。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故选A。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倡导建立“福利国家”,排除B;C属于教育政策,排除;D属于政府在文艺和科技领域所做的努力,排除。
5.(2024·金昌高二检测)下图反映了我国历经70多年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据此可知,我国 (  )
A.医疗保险发展迅速
B.医疗机构职能不断扩大
C.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D.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解析】选D。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从城市到农村都建立了医疗体系,说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故选D。材料针对的不是医疗保险,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医疗机构职能不断扩大,排除B;材料与防疫无关,排除C。
【深化点拨】中共十八大以来,全民医保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已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题组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6.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终于出现免疫法治疗病毒类疾病的曙光,免疫学的进展主要得益于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B.两极格局的现实需要
C.医疗公共卫生开支增加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解析】选D。据材料“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终于出现免疫法治疗病毒类疾病的曙光”可知,免疫学取得进展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这与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相关,故选D。免疫学的发展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免疫学与两极格局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医疗和公共卫生开支增加有可能会推动医学某些领域的发展,但是免疫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排除C。
7.下面是基于某学者关于全球卫生治理的认识而草拟的思维图。据此判断,该学者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 (  )
A.民众健康意识提高 B.人类命运休戚相关
C.医疗技术水平进步 D.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在全球卫生治理过程中,卫生发展与卫生安全息息相关,二者有共同的交集,即出于国家自身的安全考虑,以及人权与社会责任等方面,这是基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认识而得出的结论,故选B。民众健康意识提高是从民众个人角度理解,不够全面,排除A;医疗技术水平进步仅与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关,排除C;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只是一个前提背景,而不是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排除D。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了公费医疗系统
B.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近1/5
D.中国通过曲折探索,奠定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解析】选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故选B。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排除A;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排除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排除D。
9.(2024·南昌高二检测)与1949年相比,2019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5‰下降到0.18‰,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5.6‰。这直接得益于我国 (  )
A.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B.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
C.疫病预防体系的建立
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解析】选D。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2019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急剧下降,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故选D。爱国卫生运动主要运用于卫生防疫工作,A排除;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不是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的直接原因,B排除;疫病预防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但不是直接原因,C排除。
10.(2024·牡丹江高二检测)下图所示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被提及。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  )
A.预防重大传染病 B.和睦亲子关系
C.提高幼儿的智力 D.宣传卫生知识
【解析】选A。据图示,可以看出医生在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便更好地预防重大传染病,故选A。材料体现的是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并不是和睦亲子关系,排除B;疫苗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并不是提高智力,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预防疾病,并不是宣传卫生知识,排除D。
【补偿训练】
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解析】选C。从1970年到1984年短短14年的时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增加了93所,遍及五大洲,这说明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故选C;“联合”说法错误,排除A;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B;环境污染仅是公共卫生的一个方面,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