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红烛》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06: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 先生,有感于时事,将已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 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七处 领 土 ,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这 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
七子之歌(节选)
1925年闻一多
澳 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注:“妈港”为MA-CAU 译音) 香 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红 烛
闻 一

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诗人献
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手 法。
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壹 贰 叁
教学目标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
又改名一多。现代爱国诗人、学 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
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 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 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 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 民党特务的杀害。
, 来 ,
闻一多
1899-1946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 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
作者简介
诗 个 画 代
书要读懂,先求不懂。
名 言
作者简介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 的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 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 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讲究平仄的韵脚,读起来抑扬 顿挫,富有音律感,
绘画美——选择词藻,符合诗歌主题的鲜 明色彩,富有画面感。
建筑美——强调节与句匀称整齐,富有层 次结构美。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歧视, 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 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 凋敝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 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 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 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 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红 著

上海泰束明盖局印行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1.“意象解构”是指诗人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 分来表情达意。如“丁香”在戴望舒的笔下,就被分解成“丁香一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味道、气 质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 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
红烛之色 (第1节)
红烛之光(第2-4节) 红 烛 之泪(第5-7节) 红烛之灰 (第8-9节)
分组探究
2.请同学们分片段精读诗歌,探究诗人借“红烛”之色、光、泪、灰分别 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1)朗读第1节,思考红烛的“红”象征着什么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意象的特征,红
红的,“红”是赤诚、热烈的象征,“红
烛”如同赤子之心,象征着诗人对祖国
的赤诚之心,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 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 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 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朗读2-4节,思考红烛的“光”象征着什么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
“红烛”之“光”象征着诗人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诗 人借“红烛”之“光”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他 要如红烛一样燃烧,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当时正深受封建 主义、帝国主义毒害而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 奋起,使他们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走向光明。
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 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 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 流泪!
红烛啊!
流吧!
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 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3)朗读5-7节,思考红烛的“泪”象征着什么
结成快乐的果子!
文本分析
红烛”之“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 情 。“残 风”暗指反动势力。“红烛”因烧得不稳而着急流泪,体现了诗人内 心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却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 志难酬,因此痛苦流泪。“着急”一词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世人创造 光明、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人还借“红烛”之“泪”表达了愿意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
幸福与快乐的愿望。
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文本分析
3“红烛”象征着什么 试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具体分析。
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 牲自我;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为信仰,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些都象征献身祖 国的爱国精神。
红烛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诗人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他欲拯救世人的灵魂,以结成快乐的果子,这表明诗人的创作一开
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在
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
文本分析
闻一多写作《红烛》,正是因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黑 暗现实有太多不满,心中郁积着太多不平之“火”,才 渴望点点烛光也能有燎原之势,从而烧出一个新的世 界。他用自己微弱的光与热去对抗黑夜,最终用自我 的牺牲践行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道德理想,而 《红烛》也因诗人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国现代爱国诗 歌的典范。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闻一多
合作探究
俄国的别林斯基曾说:“一个诗人越是崇高,他就越是属于他所出生的 社会,他的才能的发展、倾向,甚至特点,也就越是和社会的历史发 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请结合《红烛》对此说法作简要分析。
第一节 赞叹红烛的“红”
第二节 困惑于红烛的自焚
第三节 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
第四节 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
第五-七节 欣喜于红烛的伟绩
第八节 掂量灰心与创造的分量
第九节 红烛精神的总结
四 扬 三 抑
读文析情


延伸阅读
死水
1925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