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上(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课时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上(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课时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3 10: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雨神呼风唤雨背后的 地理奥秘”
/ 让教学更有效 大单元教学 | 地理学科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5课时:气候(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雨神呼风唤雨背后的地理奥秘”
一、课时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区域认知)
2.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
主题式情境教学:以“雨神呼风唤雨背后的地理奥秘”为主题创设教学情境,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问题式探究教学:依托主题情境,设置探究问题链,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进行知识学习与素养培育。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雨神的行程到底能否呼风唤雨?(5分钟)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雨神的行程到底能否呼风唤雨? 【教师展示】 展示被称之为“雨神”萧敬腾某一年的外出行程: 杭州:5.18 温州:6.21 台北:7.6 香港:7.26 盐城:7.20 北京:7.2 提出问题:雨神的行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何特点?这是否与他能呼风唤雨有关? 【读图思考】 阅读材料,发现雨神出行的时间特点与空间特点。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娱乐事件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发现与分析问题。
·总结过渡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发现,雨神行程集中于夏季,空间上主要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区域,这是否可以从地理世界对其呼风唤雨的能力进行解密呢?这节课一起走进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新课推进①:我国气候主要类型与特征(10分钟)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1:我国气候主要类型 【教师引导】21世纪教育网 根据我国气候分布图: ①找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 ②他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③整体上来看我国气候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提供材料】 【总结分享】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21世纪教育网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结合中国气候分布图,得出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21世纪教育网锻炼学生读图描述与数据分析能力。
·补充材料 ①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气候成因:受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交替控制; 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地区:秦岭 - 淮河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气候成因:受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的交替控制;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 气候成因:受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的交替控制;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河西走廊以北地区,南疆与北疆; 气候成因:受大陆气团的控制,位于陆地内部,水汽难以达到; 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⑤高原山地气候21世纪教育网 气候特点:海拔高,气温低,垂直气候差异;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及其天山山脉; 气候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 植被类型:山地垂直地带差异,高山植物区系。 ·总结过渡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雨神出行时间刚好是我国夏季降水多的时期,容易下雨。”
新课推进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0分钟)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师引导】 根据前面所学的气温与降水的内容,思考: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②我国年降水量东多西少,且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提供材料】 【总结分享】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21世纪教育网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21世纪教育网 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结合图文材料与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锻炼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补充探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垂直高差悬殊,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在山南,从山顶到山麓,能领略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 问题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 学生预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补充材料: 我国地理学家竺可桢(1890-1974)早年从事台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他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组建了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利用物候指导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竺可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利用我国古代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研究了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规律。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中国的气候类型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5分钟)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21世纪教育网 东半部: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多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夏季风 来自 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南风、西南风) 异常: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冬季风: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 偏北风 (寒冷干燥)  (西北风、东北风) 原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课后任务: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5分钟)
·任务: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阅读图,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