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4四川省各地数学三年中考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35 综合与实践探究类问题
1. (2023四川成都)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
在中,,D是边上一点,且(n为正整数),E是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F.
【初步感知】
(1)如图1,当时,兴趣小组探究得出结论:,请写出证明过程.
【深入探究】
(2)①如图2,当,且点F在线段上时,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②请通过类比、归纳、猜想,探究出线段之间数量关系的一般结论(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拓展运用】
(3)如图3,连接,设的中点为M.若,求点E从点A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点M运动的路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见解析 (2)①,证明过程略;②当点F在射线上时,,当点F在延长线上时,
(3)
【解析】【分析】(1)连接,当时,,即,证明,从而得到即可解答;
(2)①过的中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交于点,当时,,根据,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1)中结论可得,再根据,,即可得到;
②分类讨论,即当点F在射线上时;当点F在延长线上时,画出图形,根据①中的原理即可解答;
(3)如图,当与重合时,取的中点,当与重合时,取的中点,可得的轨迹长度即为的长度,可利用建系的方法表示出的坐标,再利用中点公式求出,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长度.
【小问1详解】
证明:如图,连接,
当时,,即,
,
,,,
,,即,
,
,
在与中,
,
,
,
;
【小问2详解】
①
证明:如图,过的中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交于点,
当时,,即,
是的中点,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
根据(1)中的结论可得,
;
故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②解:当点F在射线上时,
如图,在上取一点使得,过作的平行线,交于点,交于点,
同①,可得,
,,
,,
同①可得,
,
即线段之间数量关系为;
当点F在延长线上时,
如图,在上取一点使得,过作的平行线,交于点,交于点,连接
同(1)中原理,可证明,
可得,
,,
,,
同①可得,
即线段之间数量关系为,
综上所述,当点F在射线上时,;当点F在延长线上时,;
【小问3详解】
解:如图,当与重合时,取的中点,当与重合时,取的中点,可得的轨迹长度即为的长度,
如图,以点为原点,为轴,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过点作的垂线段,交于点,过点作的垂线段,交于点,
,
,,
,
,
,
,
是的中点,
,
,
,
,
根据(2)中的结论,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地画出图形,作出辅助线,找对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 (2023四川乐山)在学习完《图形的旋转》后,刘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
【问题情境】
刘老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页“探索”部分内容:
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板绕点逆时针旋转到达的位置,那么可以得到:,,;,,( )
刘老师进一步谈到:图形的旋转蕴含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即“变”中蕴含着“不变”,这是我们解决图形旋转的关键;故数学就是一门哲学.
【问题解决】
(1)上述问题情境中“( )”处应填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小王将一个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纸板绕点逆时针旋转到达扇形纸板的位置.
①请在图中作出点;
②如果,则在旋转过程中,点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
【问题拓展】
小李突发奇想,将与(2)中完全相同两个扇形纸板重叠,一个固定在墙上,使得一边位于水平位置,另一个在弧的中点处固定,然后放开纸板,使其摆动到竖直位置时静止,此时,两个纸板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李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问题解决(1)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①见解析②;问题拓展:
【解析】【分析】问题解决(1)根据旋转性质得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①分别作和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O;②根据弧长公式求解即可;
问题拓展,连接,交于,连接,,,由旋转得,,在和中求出和的长,可以求出,再证明,即可求出最后结果.
【详解】解:【问题解决】
(1)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①下图中,点O为所求
②连接,,
扇形纸板绕点逆时针旋转到达扇形纸板的位置,
,
,
设,
,
,
在旋转过程中,点经过的路径长为以点为圆心,圆心角为,为半径的所对应的弧长,
点经过的路径长;
【问题拓展】解:连接,交于,连接,,如图所示
.
由旋转得,.
在中,
.
在中,
,
,
.
.
.
,
在和中,
,
又,,
.
又,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弧长公式,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旋转前后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3. (2023四川自贡)为测量学校后山高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过程如下:
(1)测量坡角
如图1,后山一侧有三段相对平直的山坡,山的高度即为三段坡面的铅直高度之和,坡面的长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要求山坡高度还需要知道坡角大小.
如图2,同学们将两根直杆的一端放在坡面起始端A处,直杆沿坡面方向放置,在直杆另一端N用细线系小重物G,当直杆与铅垂线重合时,测得两杆夹角的度数,由此可得山坡AB坡角的度数.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2)测量山高
同学们测得山坡的坡长依次为40米,50米,40米,坡角依次为;为求,小熠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含角的(如图3),量得.求山高.(,结果精确到1米)
(3)测量改进
由于测量工作量较大,同学们围绕如何优化测量进行了深入探究,有了以下新的测量方法.
如图4,5,在学校操场上,将直杆NP置于的顶端,当与铅垂线重合时,转动直杆,使点N,P,D共线,测得的度数,从而得到山顶仰角,向后山方向前进40米,采用相同方式,测得山顶仰角;画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形,量得该角对边和另一直角边分别为厘米,厘米,再画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形,量得该角对边和另一直角边分别为厘米,厘米.已知杆高MN为米,求山高.(结果用不含的字母表示)
【答案】(1);
(2)山高为69米;
(3)山高的高为米..
【解析】【分析】(1)利用互余的性质即可求解;
(2)先求得,再分别在、、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3)先求得,,在和中,分别求得和的长,得到方程,据此即可求解.
【小问1详解】
解:由题意得,
∴;
【小问2详解】
解:在中,.
∴,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米),
∴山高(米),
答:山高为69米;
【小问3详解】
解:如图,由题意得,,
设山高,则,
在中,,,
∴,
∴,
在中,,,
∴,
∴,
∵,
∴,即,
解得,山高
答:山高的高为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能够正确地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 (2023四川遂宁)某实践探究小组想测得湖边两处的距离,数据勘测组通过勘测,得到了如下记录表:
实践探究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测量湖边A、B两处的距离
成员 组长:××× 组员:××××××××××××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测量示意图 说明:因为湖边A、B两处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数据勘测组在湖边找了一处位置C.可测量C处到A、B两处的距离.通过测角仪可测得的度数.
测量数据 角的度数
边的长度 米
米
数据处理组得到上面数据以后做了认真分析.他们发现不需要勘测组的全部数据就可以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于是数据处理组写出了以下过程,请补全内容.
已知:如图,在中,._________.(从记录表中再选一个条件填入横线)
求:线段的长.(为减小结果的误差,若有需要,取,取,取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米,线段的约长为77米;米,线段的约长为77米
【解析】【分析】填入数据米.作于点D,在和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1)当填入米时:
已知:如图,在中,.米.(从记录表中再选一个条件填入横线)
求:线段的长.
解:作于点D,
在中,,,
∴,,
在中,,,
∴,
∴,
∴(米),
答:线段的约长为77米.
(2)当填入米时:
已知:如图,在中,.米.(从记录表中再选一个条件填入横线)
求:线段的长.
解:作于点D,
在中,,,
∴,
∴,
在中,,,
∴,
∴(米),
答:线段的约长为77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其他问题,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5. (2022四川达州)某校一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合作探究活动中,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1的方式摆放,,随后保持不动,将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延长交于点F,连接.该数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忙解答:
(1)【初步探究】如图2,当时,则_____;
(2)【初步探究】如图3,当点E,F重合时,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
(3)【深入探究】如图4,当点E,F不重合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推理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拓展延伸】如图5,在与中,,若,(m为常数).保持不动,将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延长交于点F,连接,如图6.试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
(3)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4)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题意可得,根据等原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平分,即可得,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
(2)证明,可得,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由,即可即可得出;
(3)同(2)可得,过点,作,交于点,证明,,可得,即可得出;
(4)过点作,交于点,证明,可得,,在中,勾股定理可得,即可得出.
【详解】(1)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答案为:
(2)
在与中,
又
重合,
故答案为:
(3)同(2)可得
,
过点,作,交于点,
则,
,
在与中,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在与中,
,
,
,
,
即,
(4)过点作,交于点,
,,
,
,
,
,
,
,
,
,
,
,,
中,,
,
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6. (2022四川乐山)华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21页习题19.3第2小题及参考答案.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求证:.证明:设CE与DF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完成了以上解答后,决定对该问题进一步探究
(1)【问题探究】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且.试猜想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
(2)【知识迁移】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且.则______.
(3)【拓展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且.求的值.
【答案】(1)1;证明见解析 (2) (3)
【解析】【分析】(1)过点A作AM∥HF交BC于点M,作AN∥EG交CD的延长线于点N,利用正方形ABCD,AB=AD,∠ABM=∠BAD=∠ADN=90°求证△ABM≌△ADN即可.
(2)过点A作AM∥HF交BC于点M,作AN∥EC交CD延长线于点N,利用在矩形ABCD中,BC=AD,∠ABM=∠BAD=∠ADN=90°,求证△ABM∽△ADN.再根据其对应边成比例,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
(3)先证是等边三角形,设,过点,垂足为,交于点,则,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的长,然后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求解.
【小问1详解】
,理由为:
过点A作AM∥HF交BC于点M,作AN∥EG交CD的延长线于点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CD,AD∥BC,
∴四边形AMFH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GN是平行四边形,
∴AM=HF,AN=EG,
在正方形ABCD中,AB=AD,∠ABM=∠BAD=∠ADN=90°
∵EG⊥FH,
∴∠NAM=90°,
∴∠BAM=∠DAN,
在△ABM和△ADN中,∠BAM=∠DAN,AB=AD,∠ABM=∠ADN
∴△ABM≌△ADN
∴AM=AN,即EG=FH,
∴;
【小问2详解】
解:过点A作AM∥HF交BC于点M,作AN∥EC交CD的延长线于点N,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
∴四边形AMFH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GN是平行四边形,
∴AM=HF,AN=EG,
在矩形ABCD中,BC=AD,∠ABM=∠BAD=∠ADN=90°,
∵EG⊥FH,
∴∠NAM=90°,
∴∠BAM=∠DAN.
∴△ABM∽△ADN,
∴,
∵,,AM=HF,AN=EG,
∴,
∴;
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解:∵,,
∴是等边三角形,
∴设,
过点,垂足为,交于点,则,
在中,,
∵,,
∴,,
又∵,
∴,
∵,,
∴,
∴,
∴,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是一道难题.
7. (2022四川自贡)某数学兴趣小组自制测角仪到公园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过程如下:
(1)探究原理:制作测角仪时,将细线一段固定在量角器圆心处,另一端系小重物.测量时,使支杆、量角器90°刻度线与铅垂线相互重合(如图①),绕点转动量角器,使观测目标与直径两端点共线(如图②),此目标的仰角.请说明两个角相等的理由.
(2)实地测量:如图③,公园广场上有一棵树,为了测量树高,同学们在观测点处测得顶端的仰角,观测点与树的距离为5米,点到地面的距离为1.5米;求树高.(,结果精确到0.1米)
(3)拓展探究:公园高台上有一凉亭,为测量凉亭顶端距离地面高度(如图④),同学们讨论,决定先在水平地面上选取观测点 (在同一直线上),分别测得点的仰角,再测得间的距离,点 到地面的距离均为1.5米;求(用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10.2m (3)
【解析】【分析】(1)根据图形和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证明出结果;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题意,可以计算出PH的长,注意最后的结果;
(3)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题目中的数据,可以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PH.
【小问1详解】
证明:∵
∴
∴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得:KH=OQ=5m,OK=QH=1.5m,,
在Rt△POQ中
tan∠POQ=
∴
∴
故答案为:10.2m.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得:,
由图得: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仰角、俯角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8.(2024四川资阳) (1)【观察发现】如图1,在中,点D在边上.若,则,请证明;
(2)【灵活运用】如图2,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E在上,连接,.若,求的长;
(3)【拓展延伸】如图3,在菱形中,,点E,F分别在边,上,,延长,相交于点G.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3)
【解析】【分析】(1)证明,得出,即可证明结论;
(2)过点C作于点F,过点D作于点G,解直角三角形得出,,证明,得出,求出,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得出,证明,得出,求出;
(3)连接,证明,得出,求出,证明为直角三角形,得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证明,得出,求出结果即可.
【详解】解:(1)∵,,
∴,
∴,
∴;
(2)过点C作于点F,过点D作于点G,如图所示:
则,
∴,
∵,
∴,,
∵为的中点,
∴,
∵,
∴,
∴,
∴,
∴,
∴,
∴,
∵,
∴,
∵,
∴,
∴,
∴,
∵,
∴,
∴,
即,
解得:;
(3)连接,如图所示:
∵四边形为菱形,
∴,,,
∵,
∴,
∴,
即,
∵,
∴,
∴,
∵,
∴,
∴,
∵,
∴,
∴,
解得:,负值舍去,
∴,
∴,
∵,
∴为直角三角形,,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
∵,
∴,
∴,
即,
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9. (2024四川巴中)综合与实践
(1)操作与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拼接示意图如图1、图2.在图2中,四边形为梯形,,是边上的点.经过剪拼,四边形为矩形.则______.
(2)探究与证明:探究将任意一个四边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接示意图如图3、图4、图5.在图5中,是四边形边上的点.是拼接之后形成的四边形.
①通过操作得出:与的比值为______.
②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实践与应用:任意一个四边形能不能剪开拼成一个矩形?若能,请将四边形剪成4块,按图5的方式补全图6,并简单说明剪开和拼接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①1;②见详解 (3)见详解
【解析】【分析】(1)由“角角边”即可证明;
(2)①由操作知,将四边形绕点E旋转得到四边形,故,因此;②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3)取为中点为,连接,过点,点分别作,,垂足为点,将四边形绕点旋转至四边形,将四边形绕点旋转至四边形,将四边形放置左上方空出,使得点C与点A重合,与重合,与重合,点N的对应点为点,则四边形即为所求矩形.
【小问1详解】
解:如图,
∵,
∴,
由题意得为中点,‘
∴’,
∵,
∴
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解:①如图,由操作知,点E为中点,将四边形绕点E旋转得到四边形,
∴,
∴,
故答案为:1;
②如图,
由题意得,是的中点,操作为将四边形绕点E旋转得到四边形,将四边形绕点H旋转得到四边形,将四边形放在左上方空出,
则,,
∵,,,
∴,
∵
∴,
∴三点共线,同理三点共线,
由操作得,,
∵,
∴,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小问3详解】
解:如图,
如图,取为中点为,连接,过点,点分别作,,垂足为点,将四边形绕点旋转至四边形,将四边形绕点旋转至四边形,将四边形放置左上方空出,使得点C与点A重合,与重合,与重合,点N的对应点为点,则四边形即为所求矩形.
由题意得,,,
∴,
∴,
由操作得,,
∵,
∴,
∴三点共线,
同理三点共线,
∵,
∴四边形为矩形,
如图,连接,
∵中点,
∴,
同理,
∴,
∴,
∵,
∴,
∴,,
∴,
由操作得,,而,
∴,
同理,,
∵,,,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同理,
∴四边形能放置左上方空出,
∴按照以上操作可以拼成一个矩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旋转,三角形的中位线,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4四川省各地数学三年中考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35 综合与实践探究类问题
1. (2023四川成都)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
在中,,D是边上一点,且(n为正整数),E是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F.
【初步感知】
(1)如图1,当时,兴趣小组探究得出结论:,请写出证明过程.
【深入探究】
(2)①如图2,当,且点F在线段上时,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②请通过类比、归纳、猜想,探究出线段之间数量关系的一般结论(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拓展运用】
(3)如图3,连接,设的中点为M.若,求点E从点A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点M运动的路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 (2023四川乐山)在学习完《图形的旋转》后,刘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
【问题情境】
刘老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页“探索”部分内容:
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板绕点逆时针旋转到达的位置,那么可以得到:,,;,,( )
刘老师进一步谈到:图形的旋转蕴含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即“变”中蕴含着“不变”,这是我们解决图形旋转的关键;故数学就是一门哲学.
【问题解决】
(1)上述问题情境中“( )”处应填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小王将一个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纸板绕点逆时针旋转到达扇形纸板的位置.
①请在图中作出点;
②如果,则在旋转过程中,点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
【问题拓展】
小李突发奇想,将与(2)中完全相同两个扇形纸板重叠,一个固定在墙上,使得一边位于水平位置,另一个在弧的中点处固定,然后放开纸板,使其摆动到竖直位置时静止,此时,两个纸板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李解决这个问题.
3. (2023四川自贡)为测量学校后山高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过程如下:
(1)测量坡角
如图1,后山一侧有三段相对平直的山坡,山的高度即为三段坡面的铅直高度之和,坡面的长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要求山坡高度还需要知道坡角大小.
如图2,同学们将两根直杆的一端放在坡面起始端A处,直杆沿坡面方向放置,在直杆另一端N用细线系小重物G,当直杆与铅垂线重合时,测得两杆夹角的度数,由此可得山坡AB坡角的度数.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2)测量山高
同学们测得山坡的坡长依次为40米,50米,40米,坡角依次为;为求,小熠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含角的(如图3),量得.求山高.(,结果精确到1米)
(3)测量改进
由于测量工作量较大,同学们围绕如何优化测量进行了深入探究,有了以下新的测量方法.
如图4,5,在学校操场上,将直杆NP置于的顶端,当与铅垂线重合时,转动直杆,使点N,P,D共线,测得的度数,从而得到山顶仰角,向后山方向前进40米,采用相同方式,测得山顶仰角;画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形,量得该角对边和另一直角边分别为厘米,厘米,再画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形,量得该角对边和另一直角边分别为厘米,厘米.已知杆高MN为米,求山高.(结果用不含的字母表示)
4. (2023四川遂宁)某实践探究小组想测得湖边两处的距离,数据勘测组通过勘测,得到了如下记录表:
实践探究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测量湖边A、B两处的距离
成员 组长:××× 组员:××××××××××××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测量示意图 说明:因为湖边A、B两处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数据勘测组在湖边找了一处位置C.可测量C处到A、B两处的距离.通过测角仪可测得的度数.
测量数据 角的度数
边的长度 米
米
数据处理组得到上面数据以后做了认真分析.他们发现不需要勘测组的全部数据就可以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于是数据处理组写出了以下过程,请补全内容.
已知:如图,在中,._________.(从记录表中再选一个条件填入横线)
求:线段的长.(为减小结果的误差,若有需要,取,取,取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保留整数.)
5. (2022四川达州)某校一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合作探究活动中,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1的方式摆放,,随后保持不动,将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延长交于点F,连接.该数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忙解答:
(1)【初步探究】如图2,当时,则_____;
(2)【初步探究】如图3,当点E,F重合时,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
(3)【深入探究】如图4,当点E,F不重合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推理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拓展延伸】如图5,在与中,,若,(m为常数).保持不动,将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延长交于点F,连接,如图6.试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6. (2022四川乐山)华师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21页习题19.3第2小题及参考答案.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求证:.证明:设CE与DF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完成了以上解答后,决定对该问题进一步探究
(1)【问题探究】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且.试猜想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
(2)【知识迁移】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且.则______.
(3)【拓展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且.求的值.
7. (2022四川自贡)某数学兴趣小组自制测角仪到公园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过程如下:
(1)探究原理:制作测角仪时,将细线一段固定在量角器圆心处,另一端系小重物.测量时,使支杆、量角器90°刻度线与铅垂线相互重合(如图①),绕点转动量角器,使观测目标与直径两端点共线(如图②),此目标的仰角.请说明两个角相等的理由.
(2)实地测量:如图③,公园广场上有一棵树,为了测量树高,同学们在观测点处测得顶端的仰角,观测点与树的距离为5米,点到地面的距离为1.5米;求树高.(,结果精确到0.1米)
(3)拓展探究:公园高台上有一凉亭,为测量凉亭顶端距离地面高度(如图④),同学们讨论,决定先在水平地面上选取观测点 (在同一直线上),分别测得点的仰角,再测得间的距离,点 到地面的距离均为1.5米;求(用表示).
8.(2024四川资阳) (1)【观察发现】如图1,在中,点D在边上.若,则,请证明;
(2)【灵活运用】如图2,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E在上,连接,.若,求的长;
(3)【拓展延伸】如图3,在菱形中,,点E,F分别在边,上,,延长,相交于点G.若,,求的长.
9. (2024四川巴中)综合与实践
(1)操作与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拼接示意图如图1、图2.在图2中,四边形为梯形,,是边上的点.经过剪拼,四边形为矩形.则______.
(2)探究与证明:探究将任意一个四边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接示意图如图3、图4、图5.在图5中,是四边形边上的点.是拼接之后形成的四边形.
①通过操作得出:与的比值为______.
②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实践与应用:任意一个四边形能不能剪开拼成一个矩形?若能,请将四边形剪成4块,按图5的方式补全图6,并简单说明剪开和拼接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