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7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7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2: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西亚
·马尔克斯
第1课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课导入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莫言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常识
1
根据课外资料掌握全文内容梗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
阅读选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重要情节。
3
PART 01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马尔克斯生平及作品特色,对本文写作背景有一定的认识,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作者简介
作品特色: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
人生经历
马尔克斯从小受外祖母神话故事的影响,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荒诞神奇,但无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马尔克斯在创作中又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景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文体常识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1)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2)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3)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魔幻现实主义
写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百年孤独》写作期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且不稳定。战争主要围绕着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权力的斗争而展开。两党之间的执政理念不一致,但均对权力充满着渴求。党派之间争权夺利,国家趋向于分裂,无法统一起来共同应对外部思想及文化的入侵,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民大可安居乐业。但自列强入侵及1830年内部战争爆发以来,人性的扭曲、政客的虚伪、统治者行为的荒诞及残忍逐渐呈现。在黑暗的统治下,社会思想逐渐狭隘化,民族的发展及国家的进步成为空谈。
《百年孤独》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写作背景
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写作背景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拓展延伸
拉丁美洲是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等。拉丁美洲这一名称有着深远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也与这一地区流行的语言有关。从15亿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
更重要的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印第安语,这两种语言成为普遍采用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独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方面,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的影响。
拉丁美洲的由来
PART 02
作品梗概
了解全文梗概,根据人物关系图谱,对家族七代有整体认识,探究家族主要人物的形象特色。
作品梗概
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
《百年孤独》内容简介
第三代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第四代,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间;阿尔卡蒂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2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
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这位第七代继承人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作品梗概
《百年孤独》内容简介
人物关系图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乌尔苏拉是整个家的脊柱,她在丈夫沉迷于各种发明当中时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靠着卖糖果小动物的生意使整个家的节奏逐渐明快起来,把整栋房子翻修扩大装饰得非常漂亮,而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没有过一丝的退缩。她坚强,公正,理解家里每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亲人跟别人拼命,也能为了无辜的人教训自己的儿子。乌尔苏拉与这个家合为一体,在家人都在投身于各自千奇百怪的理想中时,只有她坚持守护在那里。她随着家族衰败而慢慢老去,家族的命运随着她的死去也慢慢透露出消亡的气息。
乌尔苏拉
作品梗概
布恩迪亚家族中的女人各具特色,每个人所遭受的命运不尽相同,但总是映衬着全书的主题,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生活,或喜或悲,或真或假,都在那个孤独的时代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孤独。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晚年的她失明了,但她却凭借自己这么多年对这个家的了解和料理家事能力,没有让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发现,她在临死之前,已经萎缩的的像一个婴儿一样了。她的生命如同一次轮回,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作者将她的一生与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预示着马孔多的兴衰。
她的一生有最初的幸福;有后来的艰难;有卖糖果时的辉煌;有暮年的凄凉。就像布恩迪亚家族,最初的简单平静;奥雷利亚诺当上校时的辉煌;何塞·阿尔卡蒂奥被枪决时的混乱以及最终奥雷利亚诺被蚂蚁吃掉后的衰落。就像马孔多的兴衰一样。所以说,乌尔苏拉是小说布恩迪亚家族最重要的人,是最辛苦最孤独的人。
乌尔苏拉
作品梗概
善良 正义
勇敢 孤独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乌尔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妲同样活了很久很久。在人们眼中,她或许就是一个让人捉摸不清且内心阴暗孤独终老的老处女。她的一生都活在对爱情的追逐与躲避当中,少女时代的她为了追求满心仰慕的意大利人皮埃特罗费尽了心思,不惜将与自己一同长大情同姐妹的丽贝卡置于死地。
而当丽贝卡另嫁他人,皮埃特罗把爱慕之心转向自己的时候,阿玛兰妲却拒绝了。她烧伤了自己的手,裹上黑色纱布,从此拒绝所有爱慕者的追求。
阿玛兰妲
作品梗概
内心阴暗
内心的孤独,捉摸不清
人们大多认为阿玛兰妲是个心狠手辣且城府颇深的女子,但她所有的行为总是那样的让人琢磨不清。她的母亲乌尔苏拉在晚年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女儿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与阿玛兰妲争斗了一生的丽贝卡是一个让人们不期而来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骸骨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瞌睡病,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泥土,她与阿玛兰妲争斗了一生,二人到老也不肯先于对方死去。
丽贝卡
作品梗概
乌尔苏拉对丽贝卡也有一段内心独白:“从未喝过自己的奶水只以地上的泥土和墙上的石灰为食的丽贝卡,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自己的血液而是陌生人的陌生血液——他们的骨骼仍在坟墓里咯咯作响——拥有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丽贝卡,才拥有无限的勇气,而那正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她就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比起阿玛兰妲,她更像乌尔苏拉的女儿。
病态 倔强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美人儿雷梅黛丝是羊皮卷中所预言的那个外表与心灵最美的的女人,她拥有非凡的美貌,不受世俗思想的干扰束缚。她不爱穿一层层复杂的衣服,把麻袋剪开几个口子直接套在身上;觉得头发碍事,干脆就直接剃成光头;对男人们的偷窥,不仅没有反感,而是提醒对方注意安全。这一切的随性而为不仅没有破坏她在人们心中的美丽形象,而且更让人们觉得这是一个纯洁得让人敬畏的女子。
雷梅黛丝
作品梗概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同样是美女的费尔南达被人们称为“女王”。她出生于一个被森严戒律紧紧束缚着的家庭当中,自身也陷入这些阴森的教条当中。她来到布恩迪亚家中,不仅约束自己,而且强迫全家人和她一样遵守教条,使得乌尔苏拉精心照料的整个家从此变成了一个阴森的大牢笼。费尔南达一生都生活在这些所谓的“高贵的”习惯与教条当中,她与美人儿雷梅黛丝是生活在两个极端世界的人。
费尔南达
作品梗概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费尔南达最终在自己的幻想当中饱受折磨,而雷梅黛丝乘着床单升上了天空,就像来时一样美丽无瑕。费尔南达活在自己臆想的有规律的、得体、大方、高贵的世界当中,就像她的家族所营造的孤独气氛中,布恩迪亚家族中没有人喜欢她,包括丈夫和女儿。而雷梅黛丝的随性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世上的时候孤独地活在自己纯净的世界当中。
费尔南达
作品梗概
雷梅黛丝
费尔南达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女性形象
如果说乌尔苏拉是支柱的话,那同样见证着布恩迪亚家族兴衰荣辱的庇拉尔更像一个母亲。她孕育除了布恩迪亚家第三代人,而且从头至尾都与这个孤独的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庇拉尔一生有着无数的男人,她热情开朗,精于纸牌算命,男人们在她这里总能得到母亲般的慰藉来抚平受伤的孤单心灵。虽然从始至终都不是布恩迪亚家中的人,但她已经成为那个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庇拉尔
作品梗概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形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作为布恩迪亚家族的家长,是一个富有幻想与冒险精神的人物,沉迷于科学和哲学,他对吉普赛人带来的新鲜事物,尤其是天文学和炼金术,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
他们是这个家族的大家长,但在我看来真正是大家长的只有乌尔苏拉,阿尔卡蒂奥自从迷恋上炼金术和天文学之后,便再也不管这个家发生的事情了,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追逐着自己热爱的事物,身边的一切仿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晚年失去理智之后,就和家里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最后满嘴拉丁语的被捆在栗树下,直到临死之前才被妻子接下来。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作品梗概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伟大的冒险家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形象
他对这个家族最大的贡献就是那份对科学的迷恋,在后代人的身上也表现了出来,而我觉得这也正是孤独的一部分,所以孤独在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人身上便已经埋下种子,萌发枝芽。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作品梗概
沉迷科学,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智慧。坚毅,勇于担当。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形象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鲁莽与固执,他是在父母开垦到马孔多的路途中出生的,他长得非常高大,与常人很不一样,他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庇拉尔·特尔内拉和丽贝尔。庇拉尔·特尔内拉是一个占卜师,她和乌尔苏拉一样,是一个很伟大的女人,并且更像一位母亲,她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在一起,并孕育了布恩迪亚家族三代人,她热情,开朗,她像母亲一样抚慰着无数个男人的孤独心灵。
何塞·阿尔卡蒂奥
作品梗概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形象
何塞·阿尔卡蒂奥在庇拉尔怀孕后便离开了马孔多。多年以后他像一个野人一样回到了马孔多,和丽贝卡结了婚,被乌尔苏拉赶出了家门,住在郊外。在内战时期被神秘的枪杀了,他的血一直从郊外辗转流回了家。而丽贝卡也因他在郊外的房子里待了一辈子,他的一生过得是那么迷糊,那么的混乱,最终连死都是迷糊的。
何塞·阿尔卡蒂奥
作品梗概
鲁莽大胆
粗鲁乱性 好奇心重
《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男性形象
奥雷利亚诺上校,他是次子,他一出生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他也继承了父亲对炼金术的热爱,她娶了比他小很多的雷梅黛丝,我想他是真的爱她,也是唯一一个真爱的。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自由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他一生发动过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他和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他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但他都幸免于难。
在失去对战争的兴趣后,他回到马孔多,开始他的炼小金鱼,余生就做这一件。奥雷利亚诺上校是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一位战士,人们总说最孤独最遗憾的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他是作品中孤独气质最为突出的角色。我想用英雄末路用在奥雷利亚诺上校身上正合适不过。
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作品梗概
保守,孤独,性格寡淡
PART 03
整体感知
理解题目含义,根据以上补充的资料,划分本文节选部分的层次结构。
整体感知
“百年”是“漫长”的意思,代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以及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孤独”则描述的是哥伦比亚乡村马孔多小镇的现实面貌,可将其理解成贫困、落后、愚昧、封闭、没有出路。哥伦比亚乡村社会,实际上便是这样不断重复经历着百年的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始终在原地踏步。
百年孤独——题目解读
整体感知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百年孤独》选文前情回顾
整体感知
1.明确字音
作坊(zuō fang) 广袤(mào) 逾越(yú) 呱呱坠地(gū) 怪癖(pǐ) 跋涉(bá shè) 打量(liang) 发髻(jì)
狡黠(jiǎo xiá) 污秽(huì) 滑稽(jī) 玷污(diàn wū)
杜撰(zhuàn) 吮咂(shǔn zā) 小铁砧(zhēn)
2.解释词语
井然有序:
蔚为壮观:
废寝忘食:
岁月蹉跎:
背井离乡:
目瞪口呆:
辗转反侧: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
的景象。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
心努力。
离开家乡到外地。
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
傻的样子。
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第1-2段):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第3-6段):丽贝卡到来。
(第7段):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第8-12段):“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第13-14段):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西亚
·马尔克斯
第2课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梗概,对主要角色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布恩迪亚家族共有几代人?
七 代
节选部分写了哪些人物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丽贝卡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奥雷里亚诺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梅尔基亚德斯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常识
1
根据课外资料掌握全文内容梗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
阅读选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重要情节。
3
PART 02
探究文本
再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探究文本
1.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病历单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第一个发病的人
只经入口之物传播。
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会不可逆的恶化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贴标签;隔离外人
丽贝卡
一开始没人在意,且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后来人们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
探究文本
淡忘个体的过去
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
“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开始淡忘个人的身份,继之童年的记忆,最后事物的名称和概念。”
“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
外来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压抑和驱逐,造成本土文化只能被边缘化、被离弃,最终民族的历史也将被遗忘直至消亡。
探究文本
3. 人们为了抵抗“失忆”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
①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
寓意: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②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
③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
④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健忘的命运。
探究文本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
上失眠症?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
带到马孔多的呢?
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
丽贝卡
请大家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PPT上的表格。
探究文本
1.丽贝卡发病前后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文明、现代、合群
暴力控制
假设:这病与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有关
探究文本
2.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是家里的印第安人发现的,这一疾病起源于他们的故乡,迫使他们放弃王族的身份逃到这里。
同学们,结合历史知识,有谁知道印第安部落发生过什么剧烈的改变呢?
印第安人
探究文本
拉丁美洲的由来
ORIGIN OF LATIN AMERICA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他们占领美洲的土地,奴役印第安人,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屠杀。
拉丁美洲是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这与丽贝卡的发病有没有关联呢?
探究文本
小结:印第安部落遭受了外来文化的侵入,丽贝卡也为了融入布恩迪亚家族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失眠症的发作与因为环境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有关。
思考: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土”就是丽贝卡孤独的代表,对吃土有所执念的丽贝卡,并不喜欢混着蚯蚓的湿土味道,但却戒不掉这种味道。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
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探究文本
3.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对比。(小组合作)
昔日的马孔多 现在的马孔多
社会形态更接近于原始社会。
与世隔绝、自然、僻静,但同时也封闭、保守、停滞、落后。
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探究文本
小结:
今昔对比,发现阿拉伯人、吉普赛人这些移民的到来,以及由他们带来的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象征着外来文明)对马孔多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因)。
马孔多从僻静小村落到开通商道变成繁华的城镇道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缩影。
探究文本
4.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第9段和第12段中找找不同的人对失眠症的不同的反应。
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 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这病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比西塔西翁
失去了踪影
卡塔乌雷
“走江湖的吉普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人们兴高采烈地表示欢迎”“面对失眠症,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视紧急情况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人们
认为这不过又是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笑得喘不过气来”“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探究文本
小结:
(1)外来文明的冲击(外因);
(2)本土文化的原始、保守、停滞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裹挟下的贪欲和堕落时,缺乏辨识力,缺少一种警觉(内因)。
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PART 02
手法赏析
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了解,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作者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
手法赏析
代表人物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则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①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②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③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 REALISM
手法赏析
1.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神奇和怪诞的情节、叙事手法、象征隐喻......
手法赏析
(1)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手法赏析
(2)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
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并认出,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手法赏析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预叙性叙事
手法赏析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2.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
时间的跨越性
连接高考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特征及其效果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1.增强故事的连贯性:通过时间线索串起不同的事件,帮助读者清晰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2.深化情感体验:时间的推进伴随着人物情感和关系的变化,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间情感的积累和发展。
3.增强紧迫感和张力:时间的标记可以增加事件的紧迫感,让读者感受到局势的紧张。
4.反思与回忆:“现在想来”之类的表述引导读者和角色一同回顾过去,进行反思,这种时间的跳跃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历史的沉淀。
连接高考
小结:频繁使用时间标示语句能够产生以下叙述效果
手法赏析
3.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1)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手法赏析
“乌尔苏拉知道后,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不久家人又发现她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
语言标准殖民化:丽贝卡的语言系统被外力强制性地改变,象征拉丁美洲当地人的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被殖民的过程。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其实是当地人的原始心态和语言表征尚没有被外来文明侵袭的保留。
(2)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手法赏析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3)马孔多的象征意义(小组讨论)
第一阶段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 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 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PART 03
探究主题
根据以上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理解《百年孤独》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探究主题
1.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何塞、 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孤独的原因。小组共同完成表格。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丽贝卡
阿玛兰妲
忙于整治市镇、
钻研技术
天才的孤独、思维超越了常人
忙碌、一心扩展家业
苦心支撑、不被支持和理解
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父母对子女爱的疏忽,拥有预知能力无人理解
食土、吮手指、惊恐不安
父母早逝,漂泊流浪,爱的缺乏和爱无保障
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探究主题
2.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外面偶尔会透进来一道光,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1)马孔多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探究主题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
(4)生活方式是“孤独”的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5)精神上是“孤独”的
探究主题
3.造成“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①内因:
A: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闭、固执、僵化等民族痼疾。它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孔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
B:哥伦比亚国内反动独裁政权。
②外因:
A:异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马孔多”虽然还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了。
B: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探究主题
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1)“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2)“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探究主题
文章主旨: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PART 04
归纳总结
总结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特点,完成当堂检测。
归纳总结
总结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特点:“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归纳总结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未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当堂检测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天醒着做梦”说明马孔多镇上的人们对睡眠和对美梦的渴求。
B.丽贝卡梦见的男人和女人是她的父母,他们在梦中对丽贝卡关爱有加,说明了丽贝卡对父母的思念,也写出了她对爱的渴望。
C.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这个情节是有象征意义的,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D.作者写了马孔多会传染的失眠、失忆症,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体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解析:A项,“整天醒着做梦”说明人们生活浑浑噩噩,生活就像做梦一样。
A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面世,震惊了世界文坛。作品不仅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①______________。马尔克斯用魔幻的笔法,把现实社会中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愚昧和盲从的民众写得拍案叫绝。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②______________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等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③______________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他在借鉴和运用中从不囿于这些手法的固定程式,而是善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④______________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鸿篇巨制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不拘一格
3.答案:马尔克斯用魔幻的笔法,把现实社会中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愚昧和盲从写得令人拍案叫绝。
当堂检测
2.解析:第①处,根据《百年孤独》的篇幅以及内容可知,这部作品规模很大,故此处可填“鸿篇巨制”之类的成语。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著作。第②处,此处用来修饰魔幻外衣,表达的是奇幻的特点,故此处可填“光怪陆离”之类的成语。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第③处,语境是说马尔克斯对一系列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故此处可填“出神入化”之类的成语。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第④处,语境是说马尔克斯不局限于现成的风格,开创新路,故此处可填“不拘一格”之类的成语。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3.解析:画框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并列不当,“愚昧和盲从的民众”应改为“民众的愚昧和盲从”;二是成分残缺,“拍案叫绝”前应加“令人”。
感谢观看
加夫列尔·加西亚
·马尔克斯
第1课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