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2: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优化训练
1.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负而前驱 负:背着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应:应答 君臣相顾 顾:看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 故方其盛也 方:当,正当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 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
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
D.举天下之豪杰 举:全,整个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B.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D.书,即《尚书》,五经《诗》《书》《礼》《乐》《春秋》之一。
6.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怨恨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8.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之士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为从马直指挥使。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乂见囚”与“未及见贼”(《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D.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与伶人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等伶官败坏朝政,最终导致国灭。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乂收为养子,后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却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伤重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2)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14.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开宗明义,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例句:被动句。译文: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A.被动句。译文:然而身体死亡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B.判断句,“者、也”是标志词。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啊。C.省略句,“告庙”中间省略了“于”。译文:于是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只来在庙里祭祀。D.状语后置句,“以组”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系”。译文:正当庄宗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故选A。
2.答案:C
解析:C.应,响应。
3.答案:B
解析:A.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B.函,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C.东,向东,名词作状语;D.前,向前,名词作状语。故选B。
4.答案:A
解析:原:推其根本。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
6.答案:C
解析:C.你的;A.表判断的副词,是;B.于是;D.副词,竟然。
7.答案:B
解析:B.恨:遗憾。句意为:这三件事是我留下的遗憾。
8.答案:D
解析:A.“所以”表示原因。翻译:分析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B.“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翻译: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C.“所以”表示原因。翻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D.“所以”表示原因。翻译: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B项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B。
9.答案:C
解析:A.以致:古义:来招纳;今义:表结果的额关联词。B.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C.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剩余的力量”。D.人事:古义:指人之作为;今义: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李嗣源兵”是主语,“反”指反叛、造反,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万胜”是地名,作“至”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错误,应是六十年为一循环。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错误。从原文“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来看,他的艺名是自己取的。
13.答案:(1)然而当时的各位乐官,只有敬新磨特别擅长滑稽戏,他的笑话最出名,但没有听说他别的过错和恶行。
(2)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弃我,你又令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俳:滑稽戏。著:明显、显出,在此引申为出名。过恶:过错和恶行。(2)戏:开玩笑。负:背弃、背叛。何为:宾语前置,干什么。
14.答案:不可贪图安逸享乐,应当谨慎行事、防微杜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奢纵欲。本文中庄宗“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由此说明不能贪于享乐,宠信伶人。由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2)逸,豫;(3)忽。